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男,49岁,住院号65824。因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21天于1980年3月15日由外地转来,门诊以梗阻性黄疸收住入院。患者21天前发现小便浓茶色,全身皮肤瘙痒,3~4天后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口燥咽干,恶心,纳差,厌油腻; 1周后体温升至39.5℃,但不恶寒,右上腹胀痛,每日腹泻2~3次灰白色稀便;10天后住当地医院治疗。当地化验检查:尿蛋白(+);血红蛋白13克%,血白细胞6300/立方毫米,中性80%:尿淀粉酶32温氏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7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一),硫酸锌浊度试验13单位,黄疸指数50单位,谷丙转氨酶390单位。肝超声波检查示密集微小波。当地诊断为“胆石症”,即给予输液,静滴红霉素,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能量合剂等西药治疗,同时口服中药:茵陈60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0克,柴胡12克,双花、赤小豆各30克,栀子,甘草各9克。每日2剂。服药20剂后,病情无  相似文献   

2.
例1。蔡×,女,3月。77年10月6日诊。患儿生后即见皮肤和双目黄染,并呈进行性加重,大便呈灰白色。在某医院诊查结果: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肝肋下3厘米,质硬;脾肋下4~5厘米,质中等;肝功能:黄疸指数45单位,直接胆红素试验阳性,血总胆红素5.2毫克%,麝香草酚浊度5单位,谷丙转氨酶45单位,尿胆红索(+),血培养(-)。经西药治疗无效,转该院外科剖腹探查,术中见肝脏明显肿大,质硬,外观呈暗褐色,胆囊、肝  相似文献   

3.
患者杨××,女,19岁.住院号:7218.1960年10月26日发生面目轻度黄疸,胸脘痞闷,纳呆,呕吐,精神疲乏;至28日下午4时,病情增剧,神志昏迷,语无伦次,于6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8℃,呼吸24/分,脉搏96/分;痛苦病容,神志昏迷,狂躁不安,体检不合作,营养发育中等,皮肤明显黄疸;巩膜黄染(+),两侧瞳孔较大,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均消失;有肝臭味;心肺无特殊;腹部稍隆起,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脾未触及;巴彬斯基(Babinski)及克匿格(Kernig)氏征均为阴性.化验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6单位,脑磷脂胆固醇试验(+),胆  相似文献   

4.
黄疸     
<正> 罗××,男,44岁,区水电局设计院干部。自诉从1978年3月开始食欲不振,厌油,疲乏无力,大便溏薄,尿黄目黄。经南宁某医院检查,黄疸指数13单位,转氨酶573单位,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后转某医院中医治疗,诊为肝胆湿热内蕴,以清热利湿法为治,所用处方为山栀10克,丹参12克,茵陈10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自芍12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田基黄12克,鸡骨草15克,山楂10克,连服10余剂,黄疸未见消退,遂转本院诊治。症见肝区疼痛,巩膜黄染,厌油,脘腹胀满,乏力,口苦,头痛  相似文献   

5.
李××,女,23岁,82年7月5日诊。患者面部生粉刺二年余。粉刺数目不甚多,但颗粒较大,色红赤,疼痛不可触。每逢月经来前粉刺增多,经后逐渐减少。诊时正值经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乳房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血热。治以疏肝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9克、栀子12克、柴胡9克、白芍9克、当归9克、茯苓9克、薄荷(后下)6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夏枯草12克、僵蚕12克、连翘9克。连续服用两个月,粉刺基本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健脾利水法”以祛邪和西医“护肝疗法”以扶正的治疗原则,治疗肝硬化腹水10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中1例介绍如下。覃××,女,54岁。患者素有“胃痛”史。1978年11月中旬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单位,脑磷脂胆固醇絮状  相似文献   

7.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养阴柔肝是治肝炎的常法。但亦有迁延难愈之肝炎,屡用上法而获效甚微。笔者根据潘梅月老中医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从痰论治,运用祛痰法而得效。现举例如下。例1:陈××,男,23岁。职工。门诊号:014673。患者因右胁胀、纳差、乏力一周,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4单位,麝香草酚浊度正常,硫酸锌浊度正常,谷丙转氨酶137单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诊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而入住某医院。经用中药健脾、疏肝、化湿诸方配合西药护肝治疗二个月罔  相似文献   

8.
程×,女,37岁。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初诊。自述从一九七五年至今,两胁绵绵作痛,劳累后更甚。腹胀纳呆,自汗,畏寒肢冷,易悲怯。曾先后在新疆和甘肃治疗,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一九八一年在兰州某医院化验肝功:谷丙转氨酶15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6单位,硫酸锌浊度14单位,脑磷脂絮状试验48小时( ),黄疸指数9单位。经服各种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今两脉沉细无力,苔白腻,质微红,面色(白光)白无华,余症如  相似文献   

9.
肠痈治验     
卢××,男,16岁。1988年8月日诊。突然腹部剧痛,拒按,发热(38.8℃),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苦口干,纳少,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全下腹部有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白细胞18×10~9/L,中性0.8。诊为肠痈(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泻下,活血祛瘀散结。方药:大黄12克,番泻叶3克,枳实、厚朴、桃仁、丹皮各10克,薏苡仁、瓜仁各20克,木香8克,银花15克。  相似文献   

10.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木通6克、细辛3克、大枣12枚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之功。余用此方加味治疗妇科多种疾病,疗效颇著。举例介绍如下。痛经(原发性痛经) 王××,女,28岁,巳婚。于1979年10月12日诊。经期小腹疼痛6年余,近6个月来加重。患者于18岁月经初潮,每逢经期小腹发冷、疼痛难以忍受,甚则晕厥。喜温拒按,月  相似文献   

11.
病例一:章××,女,24岁,未婚,职员。发现乙型肝炎近1年,HBsAg阳性(血凝法试验,下同),谷丙转氨酶40~6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8~10单位,硫酸锌浊度14~16单位,血清白蛋白3.7~4.5克%,球蛋白3.2~3.8克%,超声波检查呈较密微小波。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使用西药肝宁、维生素C、维生素B、强的松等和中药丹参注射剂、贯众、平地木、川大黄、地榆、紫参、龙胆草、虎杖、败酱草等治疗,效果均不显著。1978年12月24日来诊时,患者诉肝区隐痛,脘腹作胀难受,有时感觉嘈杂,面部升火,烦躁,夜寐极差,纳少不馨,大便溏薄不实、日解2次。脉细,左部略弦。舌尖偏红、苔色薄白。辨证为虚实夹杂,虚在脾上,实在肝木,治以制肝扶脾法。制苍术5克,肉桂粉3克(冲),姜川连2克,炒白  相似文献   

12.
例1.周××,男,50岁。1973年3月15日诊。发生眼胞、颜面及上半身浮肿,已一年余,伴见恶风,咳嗽微喘,身痛,食少腹胀,右胁痛,脉浮。此病表虚为风邪所乘,肺失宣降,风水上泛。小便化验:蛋白定性(廿),红细胞(廿),脓细胞(十)。治宜:散风清热,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6克,黄芪12克,防己9克,大枣三枚,生甘草5克,焦白术9克,白茯苓12克,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剌     
<正> 处方:川断9克,贞子12克,丝子12克,杞子12克,秦艽6克,灵仙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牛膝9克,土鳖6克,地龙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例魏××,女,40岁。素有劳累后腰痛史,近二、三月来,右足跟痛日趋加剧,足跟不敢着地,行走十分艰难。经X线拍片,诊断为跟骨骨刺。诊见右足跟压痛,局部不  相似文献   

14.
杜××,女,19岁。1984年4月7日赴诊。主诉:双足踝肿痛三年,步行艰辛,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变化,××医院诊为“穿踝疽”。余诊:“脚肿如脱”,穿41码文鞋,踝处扪之发烧,时时酸重痛,经来血少,每多迟至,舌苔淡白,两边青紫,脉沉涩。诊断:历节病。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0克,麻黄、防风各6克,白芍、白术各12克,附子15克(先煎十分钟),甘草6克,生姜9克。3剂后足踝肿痛  相似文献   

15.
曲××,女,70岁。1983年1月20日诊:咳喘十余年,遇冬寒加甚,倚息不得卧,痰粘难咯,唇舌紫暗,苔白厚乏津,脉弦数。胸透诊为肺气肿,证属痰热瘀肺,投桑皮20克地骨皮15克枳实、红花、竹茹、陈皮、炙杷叶各10克丹皮9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服9剂喘平痰清,后以  相似文献   

16.
癫证     
<正> 赵××,男,46岁。1977年1月24日初诊。彻夜失眠,寝难成寐,头晕头痛,继之哭笑无常,胡言乱语,脸僵直视,精神呆滞,便结溲黄,苔黄腻,脉弦细。辨为癫证。治以舒肝解郁,清热豁痰,安神定志。药用郁金9克,自矾8克,生龙齿15克,百合12克,黑芝麻12克,生牡蛎15克,菖蒲9克,远志9克,丹参12克,枣仁12克,法夏6克,桑椹15克,化橘红9克,琥珀粉3克(冲服),竹沥水30克(冲服);磁朱丸18克,日服2次。连服半月。二诊:症状大减,二便已调,精神好转,  相似文献   

17.
赵××,女,25岁。1982年12月5日诊。两天前,患者突然发生尿频、尿痛,右侧腰痛牵引至小腹,而到某县医院治疗,诊为“肾盂肾炎”,经注射庆大霉素等药,仍无好转。刻诊:腰腹疼痛,尿时刺痛,尿如浓茶,一昼夜20余次,大便干燥,苔黄脉数。中医辨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宜清热利湿。处方,八正散加减:瞿麦12克、篇蓄12克、滑石15克、车前仁12克、泽泻12克、灯心6克、生军9克、茯苓  相似文献   

18.
陈××,女,45岁,已婚。1984年8月23日诊。外阴瘙痒、疼痛已月余。西医诊为阴道炎。治疗罔效。见舌尖红、苔黄膩、脉弦滑。证属阴蚀病(肝经湿热型)。治宜清肝经湿热、杀虫止痒。方用塌痒汤加减:苦参18克,蛇床子18克,黄柏12克,雄黄3克,白矾5克,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400例均为资料完整的门诊病人。男264例,女136例.年龄13~46岁,平均28.6岁.病程15天以内.400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黄疸指数高于20单位,谷丙转氨酶200单位以上.308例有麝香草酚浊度和/或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异常.63例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辨治     
一、外寒束表,湿蕴于中。江××,男,48岁。84年4月5日诊。因受寒后胃脘冷痛,有气攻撑,喜按喜温,腹胀纳呆,泛恶欲呕,舌质淡,苔白腻。脉左大于右。拟以温中散寒,理气化湿。药用:苏梗15克、干姜10克、台乌9克、姜半夏12克、制香附12克、白蔻5克(杵,后下),藿梗12克、厚朴12克、苍术10克、炒枳壳12克、炒莱菔子12克。连进2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