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脑室出血后引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26例。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患者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术后血肿清除率、治愈好转率,同时能够降低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秦建武 《中外医疗》2009,28(29):13-13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年来应用YL-1型微创针进行脑室引流联合腰穿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并梗阻性脑积水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变化或恶化2例。结论脑室引流联合腰穿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并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室穿刺外引流并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侧脑室前角穿刺以WH-1型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行脑室外引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做腰椎穿刺,生理盐水等量置换脑脊液20~30ml,并腰穿鞘内注入尿激酶1kU+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采用该方法治疗脑室出血16例。观察其疗效。结果16例病人全部意识恢复,颅内压下降。脑脊液转清均较快。无1例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外引流并鞘内给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敏洁 《甘肃医药》2014,(7):539-541
目的:分析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比较,在血肿清除时间和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种治疗方法的在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脑室外引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脑室穿刺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亚军  高阳  陈卫伟  龚筱倩  陈茂刚 《河北医学》2005,11(12):1099-1101
目的:观察微创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1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人死亡3例(9.67%),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正常化,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病死率.方法: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同时给予尿激酶灌注、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前GCS评分3~12分的脑室出血患者112例, 其中治愈35例,显著进步46例,进步8例,死亡23例(均死于中枢性衰竭).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评价疗效,ADL1 12例,ADL2 36例,ADL3 56例,ADL4 8例.结论:尽早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脑室出血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并发感染和脑积水,在治疗上较为棘手,且预后不良。文中分析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5例患者均有2次以上手术史,1例为1次开颅术和1次脑室外引流术,另4例均有3次脑室外引流手术史,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4例患者经脑室和腰大池引流、抗炎支持等治疗后感染控制,出现脑积水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均有好转,另1例感染未能控制死亡。结论反复多次脑室外引流是感染的原因之一,正确使用抗生素、充分的外引流和营养支持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时应用不同的脑室引流管治疗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6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72例为观察组,采取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方式进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情况及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单纯采用普通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颅内感染10例,占15.38%,术后脑积水4例,占6.15%.而同时应用不同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发生颅内感染4例,占6.16%,脑积水1例,占1.54%.结论 根据患者的脑室内出血情况,同时应用不同引流管行双侧脑室引流,解决了传统的脑室外引流装置的不足,能够有效引流脑脊液以防止脑积水的加重,并且有效地防止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脑室出血患者,其均并发脑积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脑室外持续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同时尿激酶灌注 ,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术前GCS评分4~ 12分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 6 2例 ,存活 4 8例 ,其中良好 4 4例 ,中残 4例 ,存活率 78% ;死亡 14例 ,其中 6例术后3d内死亡 ,8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病死率为 2 2 %。结论 尽早解除梗阻性脑积水 ,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加上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自发性重症脑室出血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46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应用美托洛尔(50~100mg/日)治疗,38例心律失常得到控制,39例VLP转为阴性。21例停用美托洛尔后15例再现VA,13例VLP恢复阳性。复用美托洛尔仍可控制VA,并使VLP再转为阴性。本研究结果提示:美托洛尔对多数患者可使VA控制,并能消除VLP,每日50~100mg量。效关系不明显,亦无明显副作用,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可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患者被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定期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单纯行脑脊液置换术。所有患者分别在第1,2,3,7,10,14,21d同时采用腰穿测颅内压和无创颅压检测仪测颅压,另外予格拉斯哥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二组颅高压和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同时检测,二种监测颅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更有效减少颅内高压,改善预后,同时应用无创颅压监测与有创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破入脑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41.7%。手术治疗结果优于保守治疗,其主要优点为:①手术清除脑实质及部分脑室内积血,解除脑受压;②术中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有利于脑室内积血的清除,可解除脑脊液的循环障碍。早期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对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The efficacy of right atrial-pulmonary artery (RA-PA)bypass during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RVF)produced by pulmonary artery constriction in dogs wa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Control group (n=7)was supported with conventional volume loading and inotropic therapy.In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n=8),RA-PA bypass was initiated 5 min.after the onset of severe RVF.Three control animals died from refractor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within one hour of RVF.No anima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ed within two hours of RA-PA bypass,but the histological study of the lungs in these animals demonstrated peribronchial,preivascular and intraalveolar hemorrhage.Lighr microscopic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myocardial specimens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free wall displayed the myocardial structures and ultrastructues were maintained effectively with RA-PA bypass wile irreversible myocardial injuries occurred in the control animasls after two hours of RVF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During the 2hours of RA-PA bypass,the hemodynamic indices were also maintained better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imals.It may be concluded,a roller pump righ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effectively unloads the acute faijing right ventricle,maintains systemic cardisc output,and significatly reverses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during right venrricular failure,but RA-PA bypass may induc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secondary to pulmonary edeme and interstiti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报告了3例室性早搏R波落在P波上(RonP现象)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RonP现象予告室速或室颤的价值。认为RonP现象对予告室速或室颤比RonT现象敏感,有其特殊的价值。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本文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缺血的心肌或病变的心肌其易损期扩大到心动周期的大部分,故RonP可以激发室速或室颤,特别是舒张晚期的早搏则能够出现传导减慢及单向阻滞易产生持续折返,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RonP现象引起室速或室颤高于RonT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对633例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病人左心室条束的检出率为31%(196/633),共检出条束233条。健康人左心室条束的检出率为40%,共检出条束43条。左心室条束位于左心室流出道,多附着于室间隔和后乳头肌或室侧壁,呈线样或带状强回声。同时在左心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检出的左心室条束最多(77.5%)。在211例有心脏杂音的病人中,检出左心室条束36例(17.3%),16例有心脏杂音的健康人中检出12例(75%)。室性早搏病人左心室条束的检出率为42.9%,健康人为73.3%。本文对左心室条束的诊断标准和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条束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左心室条束的电生理特性。在左心室条束可记录到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纤维和移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暗红色条束与乳白色条束的电生理特性不同,其差异有显著性。乳白色条束难以探测到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左心室条束纵轴上的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不等.自条束近侧端向远侧端逐渐延长。同时讨论了左心室条束电生理特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4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途径与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右室切口修补组术后早期右室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加重,且恢复延迟。因此采用经右心房或肺动脉切口修补,有助于减少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观察和分析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和充盈动力学的影响。②方法利用脉冲多普勒分别测量53例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在自发心律和80次/min的起搏心律时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其中27例术前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A组),26例术前无左束支传导阻滞(B组)。③结果A组病人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心律变换前后无显著性变化(t均<2.0,P均>0.05),而B组病人起搏心律时的快速充盈减速时间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显著性延长(t=2.98,P<0.01;t=3.96,P<0.001)。当两组病人依同一频率起搏时,左室舒张和充盈参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均<2.0,P均>0.05)。④结论右心室起搏导致了一种与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的左室舒张和充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