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引起伸拇长肌腱断裂是一种少见的继发性损伤。虽然损伤的范围不大,但严重地影响拇指伸展功能。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一、病历摘要 例1 女,54岁。1976年5月2日不慎跌伤左腕,经某医院诊断为左桡骨Smith氏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1月后解除固定,行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尚好。伤后4月余(入院前3天)因拿重物,突然左手拇指不能伸展,左腕背桡侧疼痛。检查:左腕背侧桡侧有轻度压痛,左拇指不能主动伸展。X线照片显示左桡骨远端Smith氏骨折畸形愈合,诊断左伸拇长肌腱断裂。手术时,先凿除桡骨Smith氏骨折的近侧骨折端背侧高起部分,再将伸示指固有肌腱移接于伸拇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屈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测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屈成角畸形后腕动力肌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变化,为矫正临床上骨折畸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7只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将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与旋转电压计相连,测定肌腱活动距离 ,在桡骨远端、桡骨骨折向背侧成角10°、20°、30°、40°时,分别测定在腕屈曲45°至伸展45°、桡偏20°至尺偏25°过程中5根腕主要活动肌腱距离,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程度桡骨成角时力臂变化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桡骨骨折背屈成角显著影响腕动力肌腱的力臂,骨折畸形程度越大,力臂变化越大.背倾成角10°时即可引起力臂显著变化,背倾30°~40°时力臂变化很大.桡侧伸腕肌腱力臂显著增大,屈腕肌腱力臂显著减小.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背屈畸形显著影响腕动力学,临床上即使10°的背屈畸形也需要予以矫正,强调对此骨折完全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3.
带蒂第二掌骨瓣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舟状骨骨折多发生在其腰部。腕舟骨主要尺、桡动脉分支经附着舟骨结节、腰部韧带内细小的血管分支供血 ,近1 3为关节软骨覆盖 ,无血管分支进入。因此 ,腕舟骨骨折时舟骨近骨折段血供阻断 ,易发生骨吸收坏死 ,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 ] 。在治疗上虽有桡骨茎突切除术、带血管蒂桡骨膜瓣或骨瓣、带旋前方肌桡骨瓣移植等多种方法 ,其效果均不满意。我院自 1992年 11月以来 ,应用带蒂第二掌骨瓣移植方法 ,治疗腕舟状骨腰部陈旧性骨折不连接 2 6例 ,效果满意。临 床 资 料1.应用解剖 :桡动脉深支在发出第1掌背动脉后 ,进入手掌之前发出…  相似文献   

4.
对196例腕舟状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茎突部分切除后,修凿成带筋膜蒂骨瓣植骨加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采用Kaulesar Sukul腕舟状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及放射科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价,认为本方法是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复杂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5岁。1998年2月因坠落伤致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入院后予抗休克治疗,3天后,病情趋于稳定。自诉左腕部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体检:左腕部畸形,与正常侧对照,背侧尺骨小头隆起部分消失,前臂旋前障碍。X线摄片示“前臂无骨折及脱位”,腕部轴位CT检查示“下尺桡关节脱位,掌侧脱位”。予手法多次复位未成功,被动旋转前臂时,尺桡骨之间有软绵绵的感觉。1周后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术。取背侧切口,于尺侧腕伸肌桡侧直切口,保护尺神经背侧分支感觉支。术中见尺侧腕伸肌嵌入尺桡骨之间,用血管钳将此肌腱轻轻向背侧提起,配合手法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腕关节镜结果对照,探讨MR直接关节造影在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4例临床怀疑腕TFCC损伤的患者接受了常规MRI和MR直接关节造影,其中10例行腕关节镜检查.MR直接关节造影在腕拇长伸肌腱与伸指总肌腱间隙(相当于桡舟关节间隙)处进针,注入5~7 ml的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L)混合液(0.3 ml钆喷替酸葡甲胺+100 ml生理盐水),与腕关节镜结果相对照,分析常规MRI和MR直接关节造影表现.结果 (1)14例中TFCC尺侧撕裂5例,桡侧撕裂4例,整体损伤5例(包括2例长期类风湿关节炎).(2)在脂肪抑制序列(STIR)及T2和T1WI序列上,损伤的TFCC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正常的低信号部分或完全消失,MR直接关节造影显示4例桡侧撕裂在腕TFCC的下尺桡关节和5例尺侧撕裂在尺骨茎突附着处可见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对比剂聚集,5例整体损伤在下尺桡关节和尺骨茎突附着处均可见对比剂.MR直接关节造影表现与腕关节镜结果在损伤部位相符合,包括4例桡侧撕裂,3例尺侧撕裂和3例整体损伤.(3)14例腕TFCC损伤患者,8例伴有下尺桡关节半脱位,6例伴有尺桡骨骨挫伤,常规MRI和MR直接关节造影均可清晰地显示其滑膜反应和骨髓水肿等表现.结论 MR直接关节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腕TFCC损伤,同时与常规MRI相结合能显示伴随的滑膜反应和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7.
王继红  张容生  马芳 《武警医学》2001,12(7):416-416
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不连接是临床常见的病损 ,由于舟状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特性 ,使此类病损在治疗上难度很大。近年来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带血管蒂骨移植 ,但疗效不够理想。为了提高疗效 ,我院开展了带血管蒂桡骨茎突翻面骨膜骨条髓内移植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疗效满意。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骨折病人 1 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1 8~ 3 5岁 ,病程 8~ 2 6个月 ,平均 1 2个月。左侧 3例右侧 7例 ,术后随访 3~ 1 8个月。2 手术方法带血管蒂桡骨茎突翻面骨膜骨条髓内移植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以茎突返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骨距、舟月骨角、桡月骨角、头月骨角,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8.67%(44/75),其中,腕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29例(38.67%),舟月骨分离9例(12.00%),其他为掌侧镶嵌不稳定、尺侧偏移和头月骨间不稳定等,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及类型有显著影响。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  相似文献   

9.
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7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2~1995年收治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7例,采用带骨间前动脉桡背侧支骨瓣转移治疗,全部骨性愈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5~42岁,平均27.5岁。左侧2例,右侧5例。受伤时间1年。伤后3例行石膏管形固定,1例行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2例行桡骨茎突切除开槽植骨,1例伤后未行任何治疗。术前X钱表现:骨折端硬化5例,近骨折端囊性变2例,均采用带骨门前动脉桡背侧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1.2手术方法于腕关…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蒂桡骨移植治疗腕骨、月骨坏死,骨不连1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手部舟、月骨骨折的发生率高 ,骨折后易发生骨不连 ,囊性变或缺血性坏死 ,导致腕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我院从1996~ 1999年 ,对 2 0个上肢新鲜成人标本进行动脉染料灌注 ,进行解剖学研究 ,设计了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的桡骨瓣移植 ,用于治疗手舟、月骨无菌性坏死 ,手舟骨骨折 ,骨不连 16例 ,经 1~ 3a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解剖学测量腕骨的滋养血管主要是桡动脉、尺动脉、骨间掌侧、背侧动脉和腕背侧动脉网。腕背侧动脉网是由桡动脉、尺动脉的腕背侧支 ,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构成 ,滋养桡骨的远端和腕骨的背侧及腕掌关节。经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桡神经损伤后前臂屈肌腱移位术重建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的效果。方法:1992年10月-2005年10月,前臂屈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0例。其中桡神经损伤后缺损12例,桡神经不可逆的挫裂伤8例,均伴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肌力0-1级,前臂背侧肌群萎缩。肌腱移位术距神经损伤或修复时间为6个月-2年。结果:术后20例均经2-60个月随访,术后采用费起礼等〔1〕疗效评定法:优10例,良8例,手功能恢复基本满意;中2例,均为移位肌腱张力不足。结论:前壁屈肌腱移位术可作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蒂桡骨茎突翻面骨膜骨条髓内移植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武警总医院骨科邢更彦,姚建祥,姜川,李禾,王振宇,杜明奎,王明新(北京100039)关键词翻面骨膜骨条移植,陈旧性舟状骨骨折,髓内移植陈旧性舟状骨骨折不连接是临床常见的病损,由于舟状骨的特殊解剖...  相似文献   

13.
腕二分舟并近端舟桡融合1例报告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影像诊断科樊维明患者,男,30岁,不慎左手掌部被刀砍伤1h来就诊。既往腕部无不适,活动能自如,发育正常。1X线所见1.1后前位,腕舟骨为二分骨,近端从腰部起与桡骨茎实融合,舟─桡关节消失而头─舟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为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解剖学依据。对30 侧成人上肢标本,对桡侧伸腕长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桡侧伸腕长肌腱性部分长(17 .8 ±2 .6)cm ,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13 .7 ±3 .1)m m ,(5 .6 ±1 .1)m m 和(4 .6 ±0 .5)m m ,肌腱上、中、下段厚分别为(1 .5 ±0 .5)m m ,(2.0 ±0 .3)m m 和(2 .4 ±0 .3)m m 。提示:桡侧伸腕长肌部分肌腱,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转位修复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术式设计合理,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32岁。 1998年 8月在工作中不慎将左手挤入胶印机的双滚轴之中 ,当即停机并使机器反转 ,使左手从机器中脱出后来院急诊。体检 :左手掌部及左腕关节处皮肤挫伤明显、污染重 ,手掌远侧掌横纹处可见 8cm横形裂口 ,肌腱外露 ,创口附着一脱出腕骨 ,呈多角形 ,左腕桡侧第 1腕掌关节处空虚 ,压痛明显。X线摄片检查 :左拇腕掌关节处大多角骨移位至第 3掌骨头处 ,左尺骨茎突骨折 ,左腕尺侧有金属异物 (图 1)。作者单位 :110 0 42 沈阳 ,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骨科图 1 外伤致大多角骨脱位。术前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术 ,术中使大多角骨…  相似文献   

16.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肘关节外侧软组织对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的作用。方法 通过解剖肘关节,观察外侧软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将16侧上肢标本分为两组,通过生物力学试验,研究按顺序切断桡侧软组织结构时肘关节旋转度的变化。结果 肘关节伸肌起始于肱骨外髁的肌腱膜上,肌腱膜部分随肌肉走行成为肌间隔,部分止于尺骨鹰嘴外侧骨面;桡侧副韧止于尺骨冠突的部分为桡侧尺副韧带,其与桡骨环状韧带在尺度上的止点有2种类型。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约占50%,伸肌及伸肌腱膜的作用约占11%;在桡侧副韧带复合体中,桡侧副韧带(包括桡侧尺副韧带)起主要作用,桡骨环状韧带起协同作用。结论 肘关节后侧旋转不稳定除桡侧副韧带的损伤外,可能还有外侧伸肌及伸肌腱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侧腕短伸肌肌瓣填塞治疗桡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肌填塞法治疗桡骨慢性骨髓炎患者8例。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均Ⅲ级甲等愈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本法疗程短,痛苦少,达到了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骨折的总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于成年男性。在部队人群中,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其发生率高于桡骨远端骨折。2005年9月-2008年8月,我们共收治腕舟状骨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减少和防止上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发生前臂Volkmann挛缩,探讨挛缩后手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已发生前臂Volkmann挛缩的病例,并对其原因、手术方法和急性期减压时机进行讨论。结果7例Volkmann挛缩患者中,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尺侧腕肌腱转位重建屈指、屈拇功能,效果良好。骨折后肌间隙压力高和石膏外固定过紧及减压不及时可能是发病的原因。结论对于如肱骨髁上骨折等危险性较大的骨折,要密切观察;骨折复位石膏固定操作细致,术后注意事项交代清楚,一旦发生,及时急诊手术,充分减压;通过肌腱转移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较好地治疗Volkmann挛缩。  相似文献   

20.
腕高、腕高率和腕高指数是腕骨塌陷的定量指标,对于Kienbock’s病、腕舟状骨骨折不连接、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桡骨远端骨折和腕关节不稳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腕高指数优于腕高率优于腕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