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者血清及肝组织内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与单纯HBV和单纯HCV感染者作比较,着重探讨二者的相互影响。1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均系我院1991年1月~1995年9月的住院患者216例,男179例,女37例。年龄7~71岁。其中包括慢性肝炎轻度11例,慢性肝炎中度159例,肝硬变26例,原发性肝癌14例,亚急性重地肝炎6例。132例有肝活俭病理证实。临床及病理诊断参照lggo年(L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方案。经检测血清抗一HAVIgM、抗一HDV反抗.HEV全部阴性,均确诊为HBV和…  相似文献   

2.
感染了前基因突变株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被称为“异型”乙型肝炎,其特点是血清中e抗原(HBeAg)阴性而e抗体(抗HBe)阳性[1]。此型肝炎(简称抗HBe阳性肝炎)因其临床表现显著不同于经典乙型肝炎而在近2~3年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已证实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在世界多个地区流行,地中海沿岸、远东地区为高流行区”’。我国地处远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众多,是否存在异型乙型肝炎及其百分比和临床特征如何?为此,本文对部分病例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系1991年1月~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部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HBsAg阳性116例(5.1%),抗-HBs阳性708例(31.29/6),HBeAg阳性47例(2.1%),抗-HBe阳性132例(5.8%),抗-HBc阳性136例(6.0%),HBV感染标志阳性299例(13.2%)。HBsAg阳性116例中,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大三阳”)58例(50.0%);合并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30例(25.9%);合并抗-HBc阳性19例(16.4%);合并HBeAg阳性4例(3.5%);HBsAg单项阳性5例(4.3%)。结论:HBV血清学5项(“两对半”)中,除HBeAg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外,HBsAg、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两对半”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抗-HBs和抗-HBs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是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迄今为止,仍未筛选出高效、价廉、使用方便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我们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94例均符合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经肝活检证实,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4例,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8例,肝炎肝硬变8例。男78例,女16例,年龄15~56岁。HBsAg阳性94例;HBeAg阳性62例,余32例抗HBe阳性…  相似文献   

5.
王崇国 《人民军医》1995,(11):20-22
我们将a-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及自体LAK细胞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进行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8例均为1992年1月~1993年10月间住院的病人,治疗组148例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9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0例;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37岁,其中CAH41例,CPH19例,各例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定的标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指标:HBsAg、抗一HBs、HBeAg、抗-HBe、HBcAg、抗一HBcIgM、抗-HBcIgG、Pres2等。两组病人的血…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3年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8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资料一、病例选择82例丙肝(重叠乙肝及其它病毒感染者除外)均为1993年1~12月住院患者,男55例,如27例,男女之比=2.03:1。年龄11~71岁(4.8±14.4岁)。其中急性(AH)27例,慢性迂延型(CPH)26例,慢性活动型(CAH)23例,肝硬变5例,慢性重型1例。有肝组织学诊断者27例。诊断分型及疗效判定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随机取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93例为对照。二、检测方法血清HBV标志和甲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449例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分析其各占的百分比。并对252例患者同时检测HBV,DNA(PGR)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五项对照,分析了PCR方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1993年1~8月收治的4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30例,女性219例,年龄12~55岁,平均42岁。2.检测方法:所有病人均用ELISA法检测抗HAVIgM、HBsAg、HBeAg、抗MBs、抗-HBe、抗-HBc及抗-HOV。252例检测了HBV-…  相似文献   

9.
王建奎  隆莉 《人民军医》1999,42(9):546-547
肝组织HBV-DNA检测能直接反映HBV病毒的存在。我们采用PCR-溴化乙锭法对乙型肝炎68例及肝癌5例肝组织和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对其中51例在不同的e系统模式时HBV-DNA存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肝病患者肝细胞内HBV-DNA复制、感染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共收集乙肝68例及肝癌5例的肝穿组织及血清标本。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8~51岁,均为本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的住院患者。急性肝炎22例,慢性肝炎35例,重症肝炎11例。临床诊断以1995年5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为参考[1],并辅以病理诊断。1.2 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10.
HBV家庭内传播与小儿乙肝慢性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189例小儿乙型肝炎.64.1%为急性肝炎,35.9%为慢性肝炎,家庭内直系亲属HBVM阳性者中有67.8%为慢性肝炎,家庭内直系亲属HBVM阴性者中,仅15.8%为慢性肝炎,两者相差非常显著(X^2=52.69%,P〈0.01).73.4%儿童慢性乙肝与HBV象庭内传播有关。作者认为,HBV家庭内传播与小儿乙肝慢性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洪莉 《人民军医》1997,40(1):39-40
部分急性肝炎病人,常常因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而被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是以前无自觉症状的HBV感染,或是在此基础上重叠感染了其他肝炎病毒”‘。为探讨乙型肝炎重叠感染与转归的关系,1990年1月~1994年9月,我们对104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研究。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4例均为血清学检测HBsAg阳性,诊断为“急性肝炎”的病人(除外抗一*k1咖强阳性,被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66例),其中男86例,平均年龄32.7土12.5岁;女18例,平均年龄30.5土10.1岁。所有病例有以下共同点:()起病时间短,有明显的乏力、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聚合酶键反应(PCR)技术,检测碘伏、高锰酸钾、来苏尔和84消毒液对HBV-DNA的灭活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碘伏,南京大学消毒剂厂生产(批号19931204)。高锰酸钾,广东梅县锰化厂生产(批号19920201)。来苏尔,南昌医药比工厂生产(批号19921024)。84消毒液,南昌健宝防疫用品厂生产(批号19930720)。HBV-DNAPCR试剂盒,由南通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9930509HBV-DNA强阳性血清,采集于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和剂:碘伏用2.5%硫代硫酸钠,高锰酸钾用0.2%硫酸亚铁该,来苏尔用2%…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同时又是乙型肝炎诊断上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HBV感染之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后者的出现表明HBV仍在活跃地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HBeAg一般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如果持续阳性达8到10周以上,说明已转变成慢性肝病。HBeAg相应抗体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已停止,传染力低,也是HBV感染将过的征兆。因此对于HBsAg阳性患者,为了了解HBV感染的状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同时检查HBeAg和抗-HBe具有重要的意义。日前用于临床诊断的HBeAg主要是从病人血浆中提取的,由于材料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未激活组(n=174)与HBV激活组(n=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结果 HBV激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71(66,80)岁vs. 65(54,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13,100.0%)患者HBV DNA由基线不可测转为可测,2例患者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为阳性的时间先于可测及HBV DNA的时间。13例HBV再激活患者中,2例出现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未发生HBV再激活相关暴发性肝炎;7例(7/13,53.8%)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其中3例(...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e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乙肝病毒标志 (HBV M)及血清HBVDNA含量 ,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 慢乙肝患者e系统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抗 HBe阳性组 (P <0 .0 1 ) ,在各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组 ,其HBeAg阳性率与抗 HBe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临床上不宜单独凭慢乙肝患者e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评判病人是否有HBV的复制的指标 ,而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动态观察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开展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术 ,以正确判断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刘国璋 《人民军医》1994,(12):54-55
为探讨肝组织HBcAg检测的应用价值,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90例的肝组织HBcAg(简称HBcAg);其中24例在相隔3~6个月作了第二次检测,以观察动态变化。对象和方法90例慢乙肝全为男性,年龄18~39岁。均经临床、病理和病原学诊断确诊,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9例,慢活肝伴肝硬变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4例。HBCAg检测用ABC法,同份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变。同步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血清HBV-DNA检测用斑点杂交。结果一、病原学诊断价值90例慢乙肝中HB…  相似文献   

17.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们用低能量氦氛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取得满意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治疗组:共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1.2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2例,病程平均18.6月。对照组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0.3岁。其中CPH16例,CAH14例,病程平均16.3月。临床诊断及分型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SB)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合并肾小管酸中毒(RTA)已有许多报道,但多限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且RTA多属不完全型。我们于1990年~1993年,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中,发现20例会并完全型R”fA。现将有关资料分析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ZO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合并完全型RTA病人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5.8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Ic例,慢性重型肝炎(简称侵重肝广例,活动性肝硬变3例,分别占同期同型病人的1.3%、4.2%、5.l%。血清HBV抗原抗体检测一项或多项阳性。同期住院病人慢性迁延肝炎123例,急…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一,同时又是乙型肝炎诊断上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HBV感染之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HBeAg的出现表明HBV仍进行活跃地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HBeAg一般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如果持续阳性达8至10周以上,说明已经转变成慢性肝病。HBeAg相应抗体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已经停止,传染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变异是否与e抗体阳性的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现象相关,对14例e抗体阳性的无症状携带(AsC)及14例e抗体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人的血清HBV X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14例AsC中,12例(85.7%)X基因上出现核苷酸插入、缺失、点突变,导致X基因编码的框移而提前终止,或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从而使X蛋白被截短;而14例CAH匀编码154个氨基酸的完整的X蛋白,没有出现上述X基因的变异(P<0.01)。本研究表明,X基因变异所致的X蛋白截短与e抗体阳性肝淡静息的无症状携带临床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