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行根治性放疗的新疆地区143例维汉族鼻咽癌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汉族和维吾尔族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以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2月收治的首诊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的维吾尔族鼻咽癌56例,汉族鼻咽癌87例,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伤、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后鼻咽残灶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维汉族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汉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分期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害等因素影响预后(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维吾尔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病理类型、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鼻咽残灶等因素影响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中,鼻咽残灶、年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维汉族患者的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害、鼻咽残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年龄、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维汉族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年龄小,分期晚,比汉族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手术后复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162 例手术显微
镜下切除的位于静脉窦旁、镰旁、以及一些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凸面脑膜瘤,随访3耀5 年,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Cox 模型统计学方法,分析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形状)、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指标[包括肿瘤增殖标志物Ki-
67,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复发的关系。结果53 例脑膜瘤复发(复发率32.7%)。免
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AR、ER、PR、Ki-67 抗体在部分脑膜瘤标本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Cox 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形状、病理级别
和Ki67 的表达与复发相关( P<0.05)。结论脑膜瘤显微镜下切除后5年内复发率较高。体积较大、不规则形态、病理域级和
芋级、Ki67表达阳性是复发的危险因素,随访时间延长复发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价值&#65377; 【方法】 于2003年至2004年共924例经病理等确诊为无远处转移的鼻咽初治病人纳入本研究,所有的病人均在治疗前进行了MRI检查并以放疗为首要治疗手段&#65377;我们回顾性的分析了相应的MRI及病历资料&#65377;所有的924例病人&#65380;MRI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65380;315例T3分期的的病人及227例T2分期的病人被分别挑选出来进行预后分析&#65377;分期依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第六版鼻咽癌分期标准&#65377;【结果】 MRI下颅底骨质破坏的发生率约为55.4%&#65377;颅底骨质破坏并非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OS)和 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有可能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68)&#65377;对于512例合并颅底骨质破坏的患者及315例T3分期的患者,根据受侵部位进行的颅底骨质破坏分级是影响其OS(P = 0.002及P = 0.005)及DMFS(P值均为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65377;MRI下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及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小于0.001)&#65377;合并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与T2a分期的患者在预后方面(OS&#65380;LRFS及DMFS)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并非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根据受侵部位的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具有阳性的预后价值&#653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卵巢早衰(POF)患者的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特发性POF患者42例,对照组健康女性
60 例,测定2 组的体质量指数、血清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及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2 组骨密度值,并对影响POF患者
骨量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OF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为0.92 g/cm2,股骨颈骨密度为0.87 g/cm2,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POF 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雌激素缺乏时间及血清促卵泡素(FSH)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与初潮年龄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无显著相关性。E2 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
股骨颈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发性POF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雌激素缺乏时间、FSH水平等因素有
关,早期的综合治疗将有益于减少POF 患者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预后评价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
Ki67 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 例GNB 的标本和临床资料。显微镜下计数每例标本的MK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标
本中Ki67 蛋白的表达。根据2003年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8 例GNB 预后良好
型15 例,预后不良型13 例。随访28 例,失访1例。预后良好型GNB 患者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5),生存时间
与病理分型显著相关( P< 0.05)。MKI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生存时间相关( P< 0.05)。高MKI组与低MKI组相比,Ki67 表
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GNB 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评价中,MKI 是一个显著的预后评价指标,单独检测Ki67 对预后评价意义不
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早老素2(PSEN2)基因的外显子序列,探索基因外显子可能的突变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发
病的相关性。方法所有被试者均来自日本人群。选择300 例符合NINCDS-ADRDA诊断标准的无阳性家族史的SAD 患者,其
中男120 例,女180 例,平均年龄(72.57±7.56)岁。选择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00 例,其中男120 例,女180 例,
平均年龄(70.97±6.73)岁。从被试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外显子
序列测定。结果PSEN2基因外显子3上发现100G>A(G34S)的突变, 基因外显子4 上发现1915C>T(87H)的突变。
此次发现的2个基因突变均位于PSEN2 蛋白非功能区N 端片段,可能与SAD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病例,总结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探讨术后短期鄄中期并发症
及其处理经验、教训。方法随访并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诊断、治疗、随访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应用食道闭锁预后分级
方法总结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2006 年初~2009 年10 月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性食道闭锁病例48 例(男33 例,女
15 例),平均体质量2 667.86 g(1 700~3 800 g);全部为玉期食道成形,主要术后并发症为肺炎、吻合口瘘(16%)、气管食管瘘、
切口感染(11%)、迟发型气管食管瘘(7%)、食道狭窄(10%),胃食管返流(67%)。死亡率为12.5%,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肺内感
染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绝大多数食道闭锁患儿可以耐受玉期食道吻合术,术后短鄄中期预后良好;术前及术后影响预
后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复杂心血管畸形、误吸、肺内感染;主要中期并发症为胃食管返流、食道狭窄。  相似文献   

8.
韩涛  于敏  李玉杰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2):177-181
目的 检测LINC00161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鼻咽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中LINC00161表达情况,分析LINC00161表达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3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INC00161在鼻咽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NC00161表达与患者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LINC00161高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LINC00161低表达者(38.71% vs 86.67%,P<0.05);晚期NPC患者中LINC00161高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LINC00161低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35.74% vs 77.78%,P<0.05)。COX分析结果表明,LINC00161、TNM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8,95% CI:1.128~4.888,P<0.05;HR=2.183,95% CI:1.097~4.344,P<0.05)。结论 LINC0016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和3年总生存率有关,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变化。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0
例(NAFLD 组),同期年龄、BMI 与NAFLD组相匹配的肥胖但无脂肪肝者30 例(肥胖组),与健康体检者30 例(对照组)相比较,
ELISA 法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并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相结合,从而判定内脂素在NAFLD 中的作用。结果NAFL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47±4.10)mg/L
vs(22.93±5.44)mg/L, P< 0.05)],肥胖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9.61±5.17)mg/L vs(22.93±5.44)mg/L, P< 0.05)],
而在NAFLD 组和肥胖组之间内脂素水平无差异( P>0.05);Spearman 分析提示内脂素与ALT、GGT、HOMA-IR、TG、FBG、WHR、
BMI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脂素与HOMA-IR 呈独立正相关( =0.548, P< 0.01)。结论
NAFLD 患者及肥胖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升高,内脂素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患者(包括后遗症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早期意识障碍、EEG 异常、颅脑MR 异常、CK升高等因素在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是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年龄大、存在早期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异常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鼻咽癌早期骨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WI技术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技术对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应用上述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350例临床诊断为鼻咽癌的初诊病人进行分组和观察。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横轴位Dw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朵诊断颅底侵犯196例,常规序列显示颅底信号异常207例,假阳性11例,符合率为94.7%,弥散成像(DWI)信号异常196例,符合率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中比常规MRl扫描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便是在MRI常规扫描及其它影像学技术无法确认是否有颅底侵犯时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兰海涛  李红敏 《西部医学》2010,22(9):1657-1659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显像的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339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颅底断层显像;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骨显像阳性率,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骨显像阳性率的比较用2χ检验。结果以部位统计,颅底的阳性率最高(30.39%),按病灶数目来统计,肋骨的阳性率最高(29.3%);骨转移肋骨最多,其次为脊柱、骨盆、颅骨及四肢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显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骨显像的比较为随着分期增加,骨显像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对鼻咽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2~3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及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III+IV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分期为N2+N3的患者其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分期为N0+N1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放射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次鼻咽癌颅底侵犯放疗后有复发或转移24例为复发组,无复发转移24例作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测量其放疗前颅底ADC值进行t检验,研究ADC值在鼻咽癌颅底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放疗前患者颅底病灶ADC均值复发组为(0.804±0.031)×10-3mm2·s-1,对照组为(0.813±0.035)×10-3mm2·s-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P〉0.05)。且T3、T4期颅底病灶ADC均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结合常规序列可更准确地诊断鼻咽癌颅底的侵犯情况,而在放射治疗前测出的颅底病灶ADC值,不能作为判断鼻咽癌颅底病灶是否会复发或转移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u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Mu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76例单纯型粘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uBC)组和63例混合型粘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uBC)组并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MuB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结果 PMuBC组的10 a总生存率较MMuBC组高(98.6%vs 83.7%,P=0.019)。PMuBC组淋巴结未受累的比例(81.6%vs 47.6%,P <0.001)高于MMuBC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为T1期(P=0.005)、肿瘤大小为T2期(P=0.006)和PR阳性(P=0.033)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淋巴结受累达N3期(P=0.052)与合并远处转移(P=0.025)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催乳素水平垂体瘤患者颅骨MRI-DWI序列的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改变,探讨垂体瘤患者颅骨特
征。方法对37 例垂体瘤患者和20 名健康人行头MR 检查及轴位EPI-DWI(b=0,500 s/mm2)。第1 组(20 例健康人):血泌乳
素7.5~21.7 ng/ml,为对照组。患者按血催乳素水平分组:第2 组(7 例)0~26.72 ng/ml;第3 组(17 例):26.72~200 ng/ml;第4 组
(13 例):大于200 ng/ml。在DWI 图像上测额骨、顶骨、枕骨骨髓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并比较3 组病例及对照组的平均ADC
值,探究垂体瘤患者催乳素水平与其颅骨骨髓ADC 值的相关关系。结果DWI 图像上所有患者颅骨骨髓信号均不同程度增
高。额骨、顶骨、枕骨骨髓的ADC 值±次如下:3 组[(0.99±0.16),(0.83±0.21),(0.98±0.25)*10-3mm2/s]和4 组[(0.81±0.20),
(0.69±0.16),(0.83±0.28)*10-3mm2/s]均低于1 组[(1.11±0.21),(1.18±0.18),(1.16±0.15)*10-3mm2/s),有统计学意义;2 组
[(0.95±0.20),(0.86±0.12),(1.09±0.11)*10-3 mm2/s]与1 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垂体瘤患者血催乳素含量与
颅骨骨髓ADC 值变化具有负相关关系:催乳素值越高,ADC 值下降越显著;颅骨DWI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肿瘤。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对膀胱癌T24 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24细胞贴壁培养于10%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100 μg/mL 链霉素的砸孕酝陨1640 培养液中,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处理组
(加入浓度为10~1 000 nmol/L的雷帕霉素)和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砸孕酝陨1640 培养液。采用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
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对T24 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后的T24 細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与雷帕霉素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雷帕霉素具
有抑制膀胱癌T24 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为鼻咽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2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有无鼻咽癌家族史、病理类型及来源、TNM分期、原发灶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是否化疗及化疗方案等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随访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52例患者中169例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61.8%、51.3%;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2.3%、46.8%、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鼻咽部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有无化疗与鼻咽癌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N分期、M分期及鼻咽部剂量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分期、N分期及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根治性放疗能够提高生存率,放疗联合不规范的化疗不能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