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96例胃印戒细胞癌(A组)及同期733例胃癌(B组)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男女约为1:1,明显小于B组的2.4:1.胃印戒细胞癌多见于胃角部,而非印戒细胞癌多见于胃贲门部.两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或他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轻女性为胃印戒细胞癌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黎骋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25-26,30
目的探讨胃肠道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以及形态观察,给胃肠道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通过活检标本进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病灶有4例分布在贲门,15例分布在胃体,25例分布在胃角,32例分布在胃窦,5例在胃底与胃体同时受累,4例在全胃及胃部同时受累,15例在胃体以及胃窦同时受累。其中有50例溃疡型,32例弥漫浸润型,18例糜烂型。结论胃肠道印戒细胞癌具有较差预后、较高转移率、较强浸润性等基本特征。及时对患者胃肠黏膜内印戒细胞癌的病理以及形态进行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12,38(1)
目的 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 (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法 《河北医药》2012,34(5):670-67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再生基因4(RegⅣ)在各种胃癌及胃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和90例胃癌及癌旁非癌组织芯片标本中Reg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egⅣ在胃黏膜肠化生杯状细胞呈强阳性染色。肠型胃癌、胃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的癌细胞中呈频繁免疫反应性[分别为100.0%(3/3)、93.3%(14/15)和90.9%(10/11)]。RegⅣ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型相关(P<0.05),与胃癌的侵袭参数(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深度、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RegⅣ在胃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12/30)和43.3%(13/30)。结论 RegⅣ在胃黏膜肠化生杯状细胞、胃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中显示频繁的免疫反应性,提示RegⅣ可能参与胃腺癌的"肠"途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胃镜特征和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经胃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28例早期胃癌患者肉眼分型以Ⅱc型居多,其次是Ⅲ型;病变发生部位构成依次是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次是印戒细胞癌。76例黏膜内癌中2例(2.6%)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黏膜下癌中14例(26.9%)发生淋巴结转移。54例低分化腺癌中11例(20.4%)发生淋巴结转移,27例印戒细胞癌中4例(14.8%)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黏液腺癌中1例(1/4)发生淋巴结转移,余高、中分化腺癌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49例中12例(24.5%)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的79例中4例(5.1%)发生淋巴结转移。癌周边呈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42例(32.8%),周边黏膜萎缩伴肠化40例(31.2%);行Hp检测86例呈阳性,感染率为67.2%。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要重视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相结合的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例患者男性,70岁,因胃部不适半年入院,胃镜及病理结果 诊断:胃体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胃窦为印戒细胞癌.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胃印戒细胞癌均为常见病,但两者同时发生却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胃癌中IGF-Ⅰ、IGF-ⅠR及IGF-Ⅱ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取原发胃癌组织、距胃癌组织5cm以上癌旁组织的标本共计40例和胃溃疡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胃组织的标本共计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低于侵及全层组(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有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及侵低于全层组(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Ⅱ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有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低于侵及全层组(P<0.05)。结论 IGF-Ⅰ、IGF-ⅠR、IGF-Ⅱ的显著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