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困惑与思考     
深圳属于"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首批试点地区,但推进的过程并不顺利。对于医师多点执业这一政策的正面意义,分歧并不大,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尽人意。医师对这一政策持有观望态度,而医院的态度特别是管理者的态度耐人寻味。目前,多种形式的医师多点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医师行医的主流模式,而我国的医师大部分还停留在现行"单位人"的陈旧管理模式中。医师多点执业涉及的部门很多,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医疗系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改革是需要勇气的,而好的政策的指定和推行也是需要平衡和技巧的。相向而行,共同进退,方能共赢。  相似文献   

2.
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和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部署。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国家及各地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引发了医师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笔者提出鼓励多点执业是现阶段的过渡性政策,我国未来应该走向医师自由执业的发展之路。即医师可以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做出多种选择,如个人或合伙开办私人诊所、签约家庭医师服务、签约多个医疗机构、名医工作室团队签约专科或综合医院、集体帮扶机构间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医师多点执业的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的再分配。但多点执业过程中,短期内无法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状况。薪酬对于各级医师都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期待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医师的培养和教育,以及薪酬体系建立上有更为长远的计划和措施,多点执业才会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之一,医联体发展情况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北京市作为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实现医师多点执业主要通过医联体的模式来实现。医师从目前在医联体范围内实现多点执业,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去协调。医师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要转换一种思维观念。而医联体只是给多点执业提供了一种模式,如何实现医师"自由执业",还需要很长一步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多点执业给予了医师自由,将禁锢的医疗人才资源释放到市场之中,按市场规律进行流动,根据古典经济学原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一般能增进社会的福利,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多点执业过程中,医师群体、第一执业单位、其他执业单位、患者群体、社会管理者们既有相同的利益诉求,又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冲突。在从事多点执业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严格筛选执业地点,认真细致考察医疗活动中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做好每一个细节和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改革话题的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多点执业也成为热议题。医师在哪里出诊、患者能在哪里看好病、是否能让名医的可及性更强等问题都得到较高的关注。在"多点执业"的概念中,医师仍然隶属于单位的单位人,这与在市场化领域中的许多行业中可以随意找换工作的"社会人"存在本质区别,让医师从"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从而使多点执业成为医师自主行为,这是一个国际趋势。而作为院长和公立医院,能够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让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就是我们的初衷和心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家民营医院,京东中美医院已经走过了16年。针对北京医疗资源集中化,人群密集,高端医疗资源不能为老百姓服务的问题,站在为老百姓解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立场上,我们把北京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引入我院,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多多少少的存在着各种问题,为此,针对医师多点执业,我们有以下观点进行分享:1机遇与挑战短期看,对支持社会资本办医,优秀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填补高端医疗资源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关于医师如何得到解放、医师价值如何得到体现成为最近的焦点问题。医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政策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应呼声也日渐强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需要解决几个前提问题,如医师是医院员工、行业人还是社会自由人;医师技术劳务价值是否能为价格体系所体现;医师教育标签,职称评审等行业职业市场是否形成等。但是,目前对于医师这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改革尚未形成系统思路。有以下几个问题点值得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各地陆续出台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唤醒了医师们对多点执业的渴望与关注。但由于仍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实施的难度大、效果不显著。在2015年3月1日出台的《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允许多点执业的医师门槛降低,让符合条件的医师增加了3倍以上。此外,允许副高以上职称和急救(诊)医学、放射、超声和病理医技人员"自由执业";2015年3月9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联合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上气道手术麻醉最大的特点是术者和麻醉医师共享气道,且麻醉医师处于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气道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气道情况、麻醉和外科医师的经验、可用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外科归属的改革只是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外科传统上是普通外科的范畴,Kocher开展了甲状腺手术。19世纪当欧洲形成外科中心时,外科手术无所不包。著名的奥地利Billroth医师做了喉、食管、腹部手术,创立了今日仍在应用的胃大部切除Ⅰ式、Ⅱ式。美国医师到欧洲学习后,立即在美国发展了外科,进一步的开展了分支学科手术,建立了各外科亚科学会(subspecialfzatfon),确立了分科(亚科)医师的学术技术标准。专业委员会证书(Board certification)成为医学专科医师的质量保证,今天的外科已经达到Billroth时代所不能想象的临床高水平。这是随着时代发展患者在医疗上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有些医师不能跟上时代理念,导致有的外科医师哀叹普通外科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国内也有相同反应,因此出现了个别普通外科医师对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进入甲状腺外科持抵制态度。但是由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经在全世界发展为区域性外科,为了更有利于患者的医疗需要,颈部及甲状腺手术很自然的纳入这一学科范畴,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2.
喉狭窄在诊治方面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少数范围广泛的狭窄,切除后又不能直接吻合时往往需要多次手术,甚至仍不得不以永久气管造口来维持呼吸,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进一步探索和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喉狭窄的病因、诊断、评估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上多表现为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及颌面部畸形[1],发病率约0.83/10000~17.4/10000[2],男女比例约为2:1[3],单侧发病多见,单侧畸形发生率比双侧畸形多3倍[4],约占79%~93%[5,6]。了解畸形性质和程度对明确有无外耳道成形和听力重建手术指征及确定手术方式非常重要[7]。因为外耳、中耳结构均较微小,且又被埋藏于颞骨内,故临床医师无法直观判断畸形程度,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来帮助诊断。同时。  相似文献   

14.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困扰外科医师的技术问题。术中神经监测不仅可以定位和鉴别喉返神经、查找损伤点、发现导致损伤的步骤、预测术后声带功能,而且可以阐明喉返神经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师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及单位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群众团体,是国家一级协会,是独立的法人社团。本会的宗旨是发挥行业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作用,团结和组织全国医师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弘扬以德为本,  相似文献   

16.
声带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无症状或声嘶,大多症状轻微,故一直未引起多数临床医师足够重视。但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文献不多,暂无统一名称,有“telangiectasia”、“papillary ectasia”、“varices”和“varix”等。国内李进让和孙建军”’命名为“声带血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声带表面血管异常扩张。我们在临床中遇到1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这3例鼻咽癌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就诊时均未行鼻咽部的详细检查而漏诊。提示专科医师在接诊患者后,实施全面检查的必要性,后鼻镜检查不满意时,可运用鼻内镜检查,方不致贻误病情,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手术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医师经验不足,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术中鼻中隔穿孔或者大面积黏膜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常会出现术后穿孔,因此也是术者担心的问题。我科在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13例术中引起鼻中隔穿孔或黏膜大面积损伤患者进行X线胶片夹板固定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聋伴耳鸣的发病率较高,多数耳呜患者可伴情绪紧张和疲劳,这成为众多临床医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耳呜作为一种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有效的检测手段。国外应用于评价耳呜的最常用量表主要有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本研究旨在观察突发性耸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临床科室治疗对象的形式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必然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这是与时俱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临床医学科室服务范围的边界争端(turf battles),常在国外文献上讨论。我国医务界也不例外。在今日我国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当有的医师从实践出发,为提高治疗效果而有点“越界”的时候,会被另一些人看成是“破坏传统习惯”,甚至运用行政权力给予制止。这些人的理解有点滞后。传统要尊重,但是传统也会在历史进展中加入新的内容而有所改变。19世纪,奥地利外科医师Billroth第一个做了喉全切除术,然后他又做了胃癌手术,成为毕Ⅰ式和Ⅱ式的创始人。后来他又试图做食管手术。那时的外科水平和传统早已不符合今日专科发展的需要了。Lord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哀叹,应该向前看,努力提高外科治疗技术,由一个普通外科医师掌握全部外科手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 普通外科已经分成十几个外科专业,共同向技术上高、精、尖发展,以求达到新的高度,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