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中药用治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中药复方(片剂、注射液、汤剂)、单味药及提取部位(大黄、薏苡仁多糖、苦碟子注射液、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和单体成分(丹酚酸A、葛根素、栀子苷、柚皮苷及黄芪甲苷)在DM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临床观察、动物在体研究和体外细胞实验,以期发掘中药在治疗中的优势,为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在DM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药物中,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林勇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12,27(2):412-41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恢复纤溶系统活性、调节生长因子及PKC的表达、抗炎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心肌细胞异常凋亡、胰岛素抵抗、心肌纤维化等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中药成分如黄芪甲苷、雷公藤内酯醇等可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治疗与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对糖尿病心肌病相关中药及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以西医学理论为纲领,通过对糖尿病心肌病相关中药的总结与归类,探寻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机制与共同特征,以此为中医药治疗与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探索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是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如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黄芪水煎液灌胃治疗,优降糖灌胃进行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糖检测;并取一段主动脉,采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平铺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受损;黄芪可降低血糖,但效果不如优降糖明显;但黄芪能保护VEC的形态,且明显优于优降糖对照组.提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是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如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黄芪水煎液灌胃治疗,优降糖灌胃进行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糖检测;并取一段主动脉,采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平铺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受损;黄芪可降低血糖,但效果不如优降糖明显;但黄芪能保护VEC的形态,且明显优于优降糖对照组。提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8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100只模型大鼠根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30、60、120mg/kg)组及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组,并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完成后开始每日灌胃给药1次,疗程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肝脏指数、血清中ALP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组织中SOD、CA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活性、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肝脏组织病变和肝细胞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提示黄芪甲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改善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为创新药物开发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和靶点数据库平台(Targetnet)筛选出黄芪甲苷的潜在靶点,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检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靶点。将黄芪甲苷潜在靶点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点进行重合,交集靶点即为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靶点。随后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建立、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验研究对发现的结合力最强的关键靶点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验证。结果 黄芪甲苷的作用靶点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交集靶点共56个,经过PPI网络分析获得排名前5位的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分子对接分析验证显示,黄芪甲苷与上述5个关键靶标受体的亲和力较强。实验研究表明,黄芪甲苷通过Akt/Nrf2/HO-1和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了高糖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结论 黄芪甲苷的潜在靶点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靶点高度相关,表明黄芪甲苷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近年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表明,进一步从天然药物中筛选皂苷类成分,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先导化合物或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当前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因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导致射血功能受损或心室充盈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极低。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有着丰富经验,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多靶点多通路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黄芪作为一种益气活血类药物,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临床中以黄芪治疗各类心力衰竭患者,常获良效。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槲皮素、毛蕊异黄酮等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多种途径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该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黄芪活性成分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防治心力衰竭中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伍琳琳  李志鹏  曹世杰  康宁 《中草药》2022,53(13):4162-4169
牡丹皮Moutan Cortex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常作为佐药应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消渴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机制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抗氧化等有关;牡丹皮活性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血管病变、心肌病和白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发新药价值。系统综述了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牡丹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