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在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者之间情绪、心率及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心率波动范围缩小,图像质量的合格率显著上升。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老年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时的焦虑情绪,使心率波动范围缩小,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栋寅 《大家健康》2016,(11):228-22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 CT 冠脉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 CT 冠脉造影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合格率、心率波动、SDS 和SAS 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图像合格率96.87%,心率波动情况和 SDS、SA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合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T 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合格率,患者的心率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理干预及护理的重要性及获得最佳图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8例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0)。干预组给予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无任何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心率变化,检查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受检者满意度高,检查前的心率,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的稳定,检查过程心率波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高。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优越性而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保证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 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 min-1(80 ~ 98 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 【结果】 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 ~ 90 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 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4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利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其中11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结果16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VRT重建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75.0%(78/104),良14.4%(15/104),差10.6%(11/104),优良率为89.4%。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等。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53例,管壁钙化斑块50例,非钙化斑块24例,管腔狭窄36例,管腔闭塞1例,搭桥血管2例,血管内支架6例。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中对其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总体合格率为96.25%(77/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63/80),且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10次者占11.25%(9/80),显著低于对照组(73.75%,59/80)。结论对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消除或缓解其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呼吸配合模式,以期望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模式,干预组给予改良后的呼吸训练模式,比较两者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发生呼吸伪影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显著减少。结论:改良后的呼吸配合模式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4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26例,男58例.依扫描过程中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低心率组及高心率组,每组又根据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次数以10次/分分为心率变化稳定组及心率变化不稳定组.对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58个节段中有768个节段为可诊断图像.低心率稳定组有98.3%、不稳定组有80%的图像可用于诊断;高心率稳定组有63%、不稳定组有42.8%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有明显影响.结论适当控制心率及其波动,正确应用后处理重建算法可以明显改善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理干预重要性及获得最佳图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92)和对照组(n=90)。对照组检查前给予一般的指导和口服倍他乐克,由扫描技术员按CT机器扫描同步录音模式训练受检者呼吸和屏气;干预组检查前、中、后给予受检者系统心理护理干预,检查前训练呼吸(指导屏气训练)和口服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5 min-1的发生率、检查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检查前心率、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稳定;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5 min-1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802、6.734,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中实施适当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心理,缩短检查时间,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者各阶段的心率以及检查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各阶段实验组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检查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率,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有适应证的252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达到1级,5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超过90次/min,图像质量为2级,7例扫描过程中因心率、呼吸等因素影响扫描图像,质量为3级。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取到高质量的图像。控制心率、呼吸训练、监测峰值时间和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可提高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联合静脉留置针在CT 血管造影评价兔脑血栓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CT血管造影的38例兔脑血栓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兔耳缘静脉置管并连接高压注射器,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注射法联合高压注射器。对两组 CT 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穿刺结局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实验组19例兔脑血栓模型中图像质量优18例(94.74%),对照组中图像质量优13例(68.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9,P=0.036)。实验组中所有兔模型颈动脉 CT 造影均顺利,图像可显示血栓部位和情况。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高压注射器行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应用于 CT 增强扫描可提高实验效率,简化操作程序,有效达到评价目的,是 CT 血管造影评价兔脑血栓模型中实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孔飚 《广西医学》2013,(4):460-462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降低儿童胸部 CT扫描中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因各种疾病需要行胸部CT扫描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60例使用固定管电流常规扫描技术.记录每次CT扫描的剂量指数(CTDL)、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图像噪声.结果图像主观评价总体优良比率实验组为99.3%,高于对照组的97.0%(P<0.05);实验组肺尖部、肺底部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主动脉弓平面和左房中部平面图像质量无差异(P>0.05).实验组肺尖部、肺底部、多平面重建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动脉弓平面、左房中部平面的图像噪声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TDL比对照组平均低1.1 mGy,DLP比对照组平均低37.6 mGy.cm(P<0.0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具有实时动态调节管电流的功能,既能提高射线的利用效率,降低辐射剂量,又能提高图像质量,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上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10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50)患者给予标准采集方法行冠状动脉检查,实验组(n=50)患者给予低剂量技术行冠状动脉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射线剂量(6.38±0.85)mSv较对照组(9.21±1.54)mSv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3.57±0.55)与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3.63±0.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能够在降低管电压实现较低射线剂量之下获得符合诊断需求的图像,对临床行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Jin ZY  Zhang ZH  Lin SB  Li DJ  Lu JJ  You H  Wang Y  Wang LH  Zhao WM  Mou WB  Zhang LR  Zhu WL  Zhag SY  Ni C  Jia N  Ren H  Yu HQ  Miao Q  F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50-1155
目的 探讨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十六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曲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其中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对5例患者置入的7个冠状动脉支架另行垂直切面MPR及MIP重建,并行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拟订出四步扫描步骤。十六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79.7%(55例)为1级,10.1%(7例)为2级,10.1%为3级。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情况等。评价10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基本相符。7个支架均显示良好,6个支架通畅,1个不通畅。结论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也可评价支架通畅情况,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桂香 《中外医疗》2016,(23):185-187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采取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3D成像软件进行重建,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50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70次/min,其中图像1级有38例,10例图像2级,图像3级和4级各为1例;8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在70~80次/min,其中图像2级5例,图像3级3例;4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80次/min,图像质量比较差,不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的诊断,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同时在检查过程应严格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方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此外,该检查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在于患者心率的快慢。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照影病人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霞 《中外医疗》2009,28(23):117-117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病人术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前2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地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等干预。结果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明显降低,得分明显升高。结论加强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的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降低病人的焦虑程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06例疑冠心病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分析106例患者中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心理、心率、注射速度、呼吸等,给予心理护理、降低心率、调节流率、呼吸训练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106例患者中87例(82%)图像质量为1级,18例(17%)为2级,其中6例对比剂团注效果欠佳,1例(1%)为3级图像,未见对比剂渗漏。结论心理护理、降低心率、提高注射流率、呼吸训练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探讨EB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7月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356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冠状动脉平扫,319例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以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图像为评价主要依据,参考其他图像后处理结果,将EB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分为6个等级.优良(6~4分)图像为270例,占84.6%,3分图像37例,占11.6%,2分以下图像12例,占3.8%,2分以下图像不能进行诊断.能进行诊断的307例中,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211例(68.7%),冠状动脉狭窄者95例(30.9%),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1例.结论 EB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程度,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