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轶  李翠梅 《广州医药》2007,38(4):37-39
目的 观察高危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预防组,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并与30例同期住院未能预防性应用PS治疗的早产儿作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RDS发生率为76.6%(23/30),两组RDS发生率、需机械通气例数及Ⅲ级以上RDS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后6 h预防组PaO2和pH值均较用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预防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天(2~21天),其中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5天(3~11天);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天(4~30天),其中1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9天(3~18天),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如肺出血、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死率:预防组3.33%(1/30),对照组10%(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德光  亓伟伟  鹿丽 《医学综述》2012,18(13):2124-212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疗效差异,以及应用PS预防RDS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入院胎龄28~35周的早产儿207例,其中应用PS 93例(应用组),未应用PS 114例(未应用组)。比较两组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患病率、5 d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组RDS患病率比未应用组降低了27.0%(P<0.05)。应用组5 d病死率(5.94%)比未应用组(17.7%)明显降低(P<0.05);应用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比未应用组明显减低(P<0.05);但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组肺出血,肺炎发生率均低于未应用组(P<0.05)。结论应用PS可减少RDS患病率,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减少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2例Ⅱ~Ⅲ级RDS的早产儿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29例RDS患儿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天数、病死率及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较对照组发生率少,上机条件及上机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呼吸机条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与14例未应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23.3±6.7d,氧疗时间5.1±2.2d,机械通气时间2.6±1.3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9.6±8.5d,氧疗时间6.9±2.4d,机械通气时间4.7±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不能降低NRDS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且缩短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与同期未用PS的30例高危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HMD(三、四级)发病率、上机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S预防性给药可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重症HMD(三、四级)发病率,减少上机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转归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04例早产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详述病情评估,用药方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及NRDS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存活率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问及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7例早产儿RDS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从气管导管内注入珂立苏40~100mg/kg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氧合功能、体征及胸片变化;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P〈0.05);吸入氧浓度、气道压力、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及呼吸频率等呼吸机参数和肺氧合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01);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珂立苏治疗早产儿RDS,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缓解症状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RDS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从气管插管内滴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并发症、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疗效、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NRDS可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中枢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5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常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行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患者300例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5% vs 66.7%)、机械通气时间[(12.40±2.93)d vs (15.63±5.18)d]、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1.3% vs 7.9%)和ICU住院时间[(16.47±5.01)d vs (20.79±5.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病死率(49% vs 55%)和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气切导管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次气管插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胎龄26~32wk、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出生后2h内气管内滴入PS,对照组不用PS,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NRDS的发生率、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机械通气的时间及胸片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预防组NRDS发生率,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胸片改变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早产儿出生后预防性应用PS可以降低NRDS发生率,减轻NRDS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挫伤致ARDS患者44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所有病例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至停机通气模式,对照组选择SIMV+PSV+PEEP至停机通气模式。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4.5±2.5)d比(13.1±4.9)d]、总机械通气时间[(14±2)d比(19±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9.1%比40.9%)、ICU住院时间[(17±3)d比(22±4)d]、病死率(13.6%比3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治疗肺挫伤致ARD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何金孝  宋烨  樊蕊  李敬娴 《西部医学》2022,34(5):715-718+723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247例早产儿RDS,按不同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 171例和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 76例。分别对两组中RDS患儿的孕母高危因素、分娩方式、以及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早产儿RDS以孕母妊娠糖尿病、宫内感染所致,且出生体重较大,以急诊剖宫产(71%)娩出为主,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RDS发生时间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组,且PS和nCPAP治疗效果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差(P<0.05),重复应用PS和机械通气比例显著增加;并发肺动脉高压、气胸和持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RDS的发病率仍以早期早产儿为主,但晚期早产儿RDS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晚期早产儿RDS病情复杂,应用PS效果差,急性并发症重,尽早机械通气并及时多次使用PS,利于病情控制,综合性支持治疗策略可提高晚期早产儿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67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预防组出生2h内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PS;对照组除不用PS外,其余治疗同预防组。观察2组临床表现、RDS发生率,预防组用药前后、预防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预防组发生RDS发生率16.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RDS发生率53.3%。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用药前后、预防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RDS发生率,改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韩晗  李晓霞  帅向华  张志群  李晶  芦惠 《浙江医学》2020,42(12):1278-128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NRDS的2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后使用PS时间的不同,分为≤3h组103例、>3h组101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治疗期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h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3h组(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S治疗后12、72h的PaCO2明显下降(均P<0.05),PaO2、OI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h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3h组(均P<0.05),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低于>3h组(均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生后3h内)使用PS治疗能明显降低NRDS患儿的PDA发生率及高危患儿病死率,虽不能明显缩短高危低体重NRDS患儿的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机械通气时间并不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性应用。方法将58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nCPAP组30例.生后2h内预防性应用nCPAP,PS组28例,生后2h内预防性应用PS。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气使用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PAP组气胸的发生率较PS组高;其他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nCPAP的应用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另一良好选择,但需重视并积极预防nCPAP导致的气胸。  相似文献   

18.
黄国盛  毕雷  黄培禄  黄利兰 《广西医学》2013,(11):1509-15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i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以寻求合理的治疗剂量。方法将65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大剂量PS(200mg/ks)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PS(100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氧分压、氧合功能、症状、体征及胸片变化;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吸入氧浓度、气道压力、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及呼吸频率、氧分压和肺氧合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重复应用固尔苏例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住院费用则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结论应用PS200mg/kg剂量治疗早产儿NRDS,能明显缓解症状体征,减少重复用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与治疗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9例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17例,治疗组22例,比较两组使用Ps前后血气指标、需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机相关参数、主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预防组使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治疗组需上机比例几乎2倍高于预防组(68.2%vs 35.3%),预防组在呼吸机PIP、MAP、FiO2的参数水平低于治疗组,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亦短于治疗组(以上比较P均<0.05).预防组在重度(Ⅲ~Ⅳ级)HMD发生率、脑室内出血、肺出血以及病死率上均低于治疗组(P<0.05),而在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和气胸上无差异(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PS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降低呼吸机应用参数,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能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于小溪 《黑龙江医学》2022,46(12):1517-1519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的袋鼠式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PIICU)收治的92例RDS机械通气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45例予以常规PIICU护理干预,研究组47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家庭参与的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PIICU住院时长、平均睡眠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次数、干预前与干预1周后摄奶量及体质量变化、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CFSS)评分。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长为(5.12±1.01) d、PIICU住院时长为(12.16±2.14) d,短于常规组的(7.53±1.78) d、(15.89±3.05) d,研究组平均睡眠时间为(18.36±2.14) h/d,长于常规组的(16.22±3.02) h/d,PS应用次数为(1.83±0.52)次,低于常规组的(2.71±0.6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6.814、3.935、7.527,P<0.05)。干预1周后,研究组摄奶量为(190.36±12.25) m 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