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琳 《世界中医药》2012,7(2):159-159
眩晕为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临床多责之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治法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主。偶有从痰论之,又以风痰居多。笔者通过运用经方从痰饮论治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均为门诊患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痰、瘀可贯穿病程始终,痰瘀两者互为因果,相互胶结,又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现笔者结合1例痰瘀互结型眩晕病案,从病因病机、理论基础、针药结合治疗等方面探讨痰瘀同治高血压性眩晕。  相似文献   

3.
从高血压性眩晕(以痰浊为主要病因)的中医理论基础、部分眩晕症状鉴别、高血压性眩晕的治法三个方面对高血压性眩晕的理论内涵做了剖析,指出临床上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罗克琴 《河北中医》1999,21(1):54-56
痰饮,是痰和饮的总称。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痰和饮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痰引起的病证较为广泛,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痰饮为水液停积引起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为广义痰饮中一个类型。痰饮症状多种多样,如心悸、眩晕、咳嗽、水肿、呕吐、卒然昏闷、口眼斜、骨节疼痛等等。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水肿、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疾病。痰饮的形成,是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中医所谓“积水成饮,饮凝…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泰康 《陕西中医》1989,10(4):184-185
<正> 眩晕是一自觉症状。病机变化多端,有风火痰虚各种论点。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等,临床表现每每以眩晕为主。按照审因辨证施治,常可收到满意疗效。1.辨证治疗1.痰饮眩晕;痰饮湿浊引起眩晕是临床多发者之一。此症当分别属痰浊中阻,水饮停聚,或脾虚失运,水湿中阻,清阳不升,才能击中要害。兰氏对痰饮眩晕,治以健脾利湿,清上降浊。用泽泻汤加味(白术、泽泻、半夏、菊花)。痰浊夹风者,治以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陈氏据《医学从众录》云:“风生挟术势而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宗此找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兼热加黄芩;热邪伤阴,咽干口燥加扼子,麦冬;热盛口渴加石膏,知母;肝气郁滞加柴芍,川芎。郭氏  相似文献   

7.
《伤寒杂病论》痰饮型眩晕之治法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康 《中医研究》2006,19(7):9-11
眩晕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证。目前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论治。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特别重视痰饮内阻所致的眩晕,其辨证和方药自成一体。后世朱丹溪对此十分推崇,提出“无痰不作眩”,并从仲景侧重于寒性痰饮发展为痰火,使痰眩证治更趋完备。故  相似文献   

8.
范金茹教授为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在诊治眩晕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颈性眩晕多表现为眩晕、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范师认为颈性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头颈,肝肾亏虚为本,病性因素多为痰瘀。强调分急性期、缓解期治疗,注重气之升降--引痰饮血瘀下行而出,津气上行以荣脑。自拟颈痹眩晕方,为升降散合泽泻汤加减而成,组方精当,临床运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指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183;痰饮咳嗽病脉证》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的功效是利水祛饮,健脾制水。本文总结了笔者在临床用泽泻汤对眩晕(痰浊中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浅谈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汤治疗痰瘀综合征甘肃省中医院(730050)曹红霞刘国安指导痰瘀综合征系指患者既有痰饮的症状,又有血瘀的症状,而又有别于二者的综合征,是临床上颇为多见的一种病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多见。以胸闷、身重、眩晕、舌暗苔腻为其共同...  相似文献   

1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疗效.眩晕病证,历代医籍记载颇多,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我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患者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水之功,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弦滑等症。刘向哲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特别是眩晕病诊断与治疗,使无数患者摆脱病痛,笔者有幸跟随良师临证,导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并附临床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眩晕小识     
眩晕之发作,急证也。方书多责之风、火、痰、虚而分别论治。其说虽不谬,而临证时实难取法,何哉?盖风、火、痰、虚四者,固为眩晕之病因,然若四者单独为患,不过引起头晕、耳鸣,或头胀痛而已。惟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天旋地转、泛恶呕吐之眩晕证。而所谓“特定条件”者,木郁犯土,脾运维艰,津液不得布散,凝聚而成痰饮。痰饮停留,阻遏气机,三焦气化因之失调;三焦壅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益加速痰饮之凝聚。一旦火动风生,必挟痰饮上逆而扰清窍。故眩晕之发作也,如疾风暴雨,来势急迫,病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探析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眩晕的处方共12首,其中7首在现代被广泛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并有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对这些文献和眩晕经方中所含药物的分析,得出张仲景治疗眩晕主要从痰饮立论,选取的药物多属淡渗利湿、燥湿利水之品;治疗眩晕的经方及其用药经现代实验或药理研究证实多具有降压作用,因此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临床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临床浅识长沙市二医院(410008)金秀英主题词痰证/中医病机,痰证/中医药疗法,补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语出张仲景《全匮要略方论》.它非常精辟地揭示了痰饮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就此浅淡...  相似文献   

16.
1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临床上“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常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结合其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观察,多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风、火、痰、瘀、虚等常相兼为病,尤以痰为主。辨病辨证论治高血压性眩晕——痰热上扰证,当以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为法,标本兼顾,因此选取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文章总结应用体会,以期为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痰属阴质之邪,其滑利之性易渗于血液中,可随血液流动;其胶黏之性可附着于脉管壁上,影响气血运行,成为"瘀"血的致病因子。即痰饮停滞日久,必致瘀血;瘀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水液代谢,水湿停聚变生痰饮,或加重痰饮。鉴于此,临床上对痰饮停滞日久的病证要注重化瘀,对于瘀血严重的病证,亦要兼而化痰。1痰瘀同源互根痰瘀同源是以"津血同源"为生理基础的,津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生理上可以相互转化,病理上可  相似文献   

19.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证,呈旋转性眩晕。观其证,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成一方,名曰清眩汤。用之临床,颇效。……  相似文献   

20.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