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化PAP法对44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及相应子宫肌层组织均含有ER和PR;肌瘤组织、子宫肌组织ER和PR的阳性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肌瘤组织内ER和PR含量均高于正常肌层组织。同时测定了20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其含量在增殖期与正常参考值间差别有显著性,分泌期差别无意义。ER和PR阳性率与年龄分组无关。初步探讨了其与子宫肌瘤发生、生长的关系及采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平滑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了46例子宫肌瘤、肌层、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PCN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ER、PR明显低于内膜增生期(P<0.05,P<0.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受体的含量有关,PCNA可能与肿瘤的异常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何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48-49,5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不同部位的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人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手术过程中分别留取子宫肌瘤中的组织(A组)、子宫肌瘤临近的肌层组织(B组)、子宫肌瘤远处(距离肌瘤5cm以上)平滑肌组织(C组)各1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受体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越靠近瘤体处表达越多。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三种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三种受体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离肌瘤越近、越处于肌瘤增生期,三种受体的表达则越多。  相似文献   

4.
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及多处子宫组织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宫肌瘤组织雌二醇(E2),E2胞浆受体(EcR)、孕激素胞浆受体(PcR)、和E2胞核受体(En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0.001);且增生期肌瘤组织E2与EcR正相关r=0.70,P<0.05,血E2及孕酮(P)与各处宫肌组织E2及P无关;瘤旁子宫肌与正常宫肌的组织激素和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另16例子宫肌瘤患者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治疗4.3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其中10例兼行手术者的瘤组织E2及EnR水平显著下降,镜下可见广泛退行性变及坏死。研究提示:宫肌瘤局部可能形成异常高的E2及E2受体(EP)环境,肌瘤的发生存在多中心性趋势。TAM可抑制瘤组织对E2摄取和EcR的核转移,并使核保留减少,从而降低EnR的含量,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范颖芳 《甘肃医药》2014,33(2):115-1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流动力学、肌瘤组织病理学及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是肌瘤体积缩小的可能机制。方法:选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于手术前每天服用米非司酮6.25mg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观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是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机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5例子宫肌瘤瘤体和非瘤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7.78%,非瘤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28.8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比激素水平更能确切反映激素的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病并非因血雌、孕激素水平的或高直接引起,而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研究表明[1]高雌孕激素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肌瘤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增高,增强了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促使了肌瘤生长,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取代体内孕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使肌瘤体积明显缩小.阴式子宫切除具有微创,腹部不留疤痕的优点,深受患者青睐,但对瘤体大于3个月的患者手术有一定困难.我们利用米非司酮可使肌瘤缩小的原理,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先行12周米非司酮治疗后行阴式子宫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捌。方法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①米非司爵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相似文献   

9.
GnRHa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GnRHa除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3例子宫肌瘤患者平滑肌瘤、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血清中IGF-1、IGF-1R的表达;同时用E IA方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选择30例健康妇女作为血清指标测定的对照组。结果(1)子宫平滑肌瘤组织IGF-1、IGF-1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平滑肌高(P〈0.01)。(2)子宫肌瘤组血清IGF-1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GF-1R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3)观察组血清增生期、分泌期E2、P水平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IGF-1、IGF-1R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雌、孕激素介导IGF-1对子宫肌瘤的作用,IGF-1对雌、孕激素诱导肌瘤细胞生长、分化主要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IGF-1可能是子宫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芳 《中国医刊》2002,37(4):15-16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 30~ 5 0岁妇女 ,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 2 0 %~ 2 5 %。有关病因众说纷纭 ,且临床中肌瘤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但激素与肌瘤生长的关系 ,不容忽视。目前认为 ,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自 80年代以来更多研究发现孕激素在肌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这点已在临床得到证实 ,即在妊娠情况下子宫肌瘤生长较快。鉴于以上情况 ,提出对肌瘤药物治疗的原则 :即抑制体内雌孕激素水平 ,或以药物造成机体假绝经状态而致肌瘤缩小。1 子宫肌瘤不宜采用药物治疗的几种情况1 1 当疑有子宫肌瘤变性 ,特别是不能排除恶性变时 ,不应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治疗3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  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GnRHa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对28例子宫肌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EGF-R水平,以正常子宫平滑肌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肌瘤内ER、PR和EGF-R显著升高(P<0.01);肌瘤内ER、PR含量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GF-R在子宫肌瘤的增长中起重要作用,雌、孕激素可能影响肌瘤内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前 ,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 :妇科某些肿瘤 ,诸如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 ,发展均与卵巢分泌的激素持续刺激有关。因此 ,应用激素类药物能阻止肿瘤的发展 ,从而使激素治疗肿瘤成为可能 ,所以本文简要就妇科肿瘤激素的药物治疗研究作一概述。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为生育期妇女常见、多发的良性肿瘤。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 ,肌瘤几乎不发生于月经初潮前 ,亦常在绝经后萎缩 ,而在妊娠期明显增大 ,产后可逐渐复原 ,这些说明肌瘤的消长与雌孕激素均有关。而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长期不排卵的妇女中常合并肌瘤 ,说明…  相似文献   

15.
胡晓丽  盛波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18,40(24):2714-2718
子宫肌瘤是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选择性孕酮受体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孕酮受体的配体,能选择性拮抗子宫肌瘤局部孕激素作用,抑制肌瘤的生长,并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肌瘤引起的临床症状。本文就4种具有代表性的选择性孕酮受体调节剂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显示选择性孕酮受体调节剂能够有效改善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减小肌瘤体积,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74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3个月。治疗前后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系、血常规、血雌孕激素水平。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消失。子宫及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6.27%及56.20%,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孕激素下降明显(P〈0.01),雌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莫捷 《广西医学》2002,24(12):1988-199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 30~ 5 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中。目前 ,手术治疗仍为子宫肌瘤的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对妇女的身心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 ,对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越发受到关注 ,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1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其发生与发展与雌激素 ( E)和孕激素 ( P)以及各肽类生长因子密切相关。 Brandon等( 1) 研究证实子宫肌瘤内雌激素受体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高于周围正常肌组织 ,De Leo等 ( 2 )也发现肌瘤组织中雌激…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既往研究认为,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过高;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水平亦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2001年10月~2002年2月,本科通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子宫肌瘤患者卵泡成熟期、黄体期近非功能侧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探讨子宫肌瘤生长与孕激素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组选择本院门诊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周期尚规律的3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51岁,平均(33.5±0.5)岁。单个肌瘤21例…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育龄女性中的患病率为20%~40%,其中30~50岁的患者占患病总数的70%~80%,大约50%的肌瘤患者有症状。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对它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且逐渐向微创和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  相似文献   

20.
樊丽萍 《海南医学》2011,22(14):136-13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占60%~70%)、浆膜下肌瘤(约占20%)和黏膜下肌瘤(占10%~15%)。本病例位于子宫下段近膀胱腹膜反折处浆膜下子宫肌瘤,借长3cm、直径1cm之蒂生长到腹膜外膀胱右侧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