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锤状指即手指末节伸肌腱止点断裂,为伸肌腱Ⅰ区,指伸屈肌腱牵拉末节指骨屈曲成锤状,多为戳伤致远侧指间关节突然屈曲而撕脱伸肌腱附力点,常伴有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大骨块撕脱和关节囊、韧带损伤可致指间关节脱位[1].患者虽然不能主动伸指,但被动活动正常.我们对新鲜闭合伴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的锤状指患者,经甲下克氏针固定法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为指伸肌腱的止点,手指伸直时,指端如受暴力弯曲易引起撕脱性骨折。骨折后末节手指屈曲,不能主动伸直,是典型的锤状畸形,又称锤状指。自2006年11月以来,我院采用克氏针加注射器针头双重内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性骨折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改良固定方法。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0例锤状指患者,术中采用直径1.0 mm克氏针将远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10°~15°,远端预留约2 cm并向掌侧弯曲成一钩状,用细钢丝横穿伸肌腱止点经指腹抽出固定于折弯的克氏针上,6周后拔除克氏针及钢丝进行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20例用改良后的方法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后没有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和肌腱再断裂,术后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7例,良2例,尚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改良后的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技术有效避免了局部组织坏死,重建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型骨锚钉治疗锤状指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的18例锤状指患者,均采用微型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8~28岁,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做"и"形切口,显露伸指肌腱,将断端间疤痕切除,用1枚1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后安装微型锚钉,将锚钉尾部携带的肌腱缝线与伸指肌腱近断端缝合以加强缝合强度。6周后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练习。结果:随访时间为4~8个月。按Dargan方法评定主动活动范围:优1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使用Anchor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锤状指,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克氏针穿过远侧、近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远节指间关节,60°固定近节指间关节,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锤状指的患者,利用克氏针固定远节指间关节于过伸位5°~10°,屈曲60°左右固定近节指间关节,对于伸肌腱附着点断裂的用3-0肌腱缝合线缝合肌腱原止点并通过骨性隧道,固定在腹侧的纽扣上,对于非附着点肌腱断裂的肌腱缝合线缝合断裂肌腱。4~6周后拔克氏针,拆除纽扣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锤状指畸形发生。结论:远侧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同时近侧指间关节60°克氏针固定治疗锤状指固定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8年6月,采用强生公司的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30例31指。结果:本组30例患者26例获随访,时间13~25周,平均17.5周。手指功能良好,畸形完全得到矫正。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2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_3%。结论: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锤状指是指由于手指的伸肌腱Ⅰ区断裂造成手指末节呈锤状畸形的一种伸肌腱损伤,可伴有或不伴有末节指骨的部分撕脱,临床上较为常见。伸肌腱断裂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由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撞击时容易引起疼痛,不但影响患者手的功能,外观也有一定影响,晚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松华 《中外医疗》2011,30(27):7-8
目的 探讨利用可吸收线编织环扎法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32指锤状指的患者,利用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过伸10°位.用号4~0可吸收线连续编织缝合近端肌腱,自肌腱原止点远侧2mm指骨钻横行隧道,编织线一端穿过隧道环形结扎固定.4周后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5.4个月,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锤状指畸形发生,优良率92.75%.结论 可吸收线编织环扎法治疗锤状指固定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锤状指”是由指伸肌腱损伤引起的。手部的肌腱由于所在部位不同 ,功能不同 ,构造也各有特点。伸指肌腱止于末节指骨的基底部背面 ,该肌腱可因强烈的收缩或锐器切割而断裂 ,并常将其止点所依附的骨骼撕脱 ,造成末节手指下垂屈曲畸形 ,不能自动伸直 ,即“锤状指”。新鲜外伤性锤状指如果早期处理不妥 ,极易造成功能障碍。现在临床上一般用铝片或石膏固定 ,对断裂的伸指肌腱进行手术缝合 ,而本文主要阐述胶布皮牵引固定的方法、优势。1 .临床资料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1月共观察治疗 1 5例 ,年龄 1 0岁 - 1 5岁 ,男 6例 ,女 9例。食…  相似文献   

12.
<正>骨性锤状指为手外科临床常见病,受伤原因多为指端遭到撞击,远指间(DIP)关节瞬间被动屈曲,而同时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保持伸直位,使伸肌腱Ⅰ区受到猛烈拉伸,造成末节指骨基底背侧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骨性锤状指对患指的外形及功能均有一定影响,除局部肿胀疼痛外,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由于伸肌腱中央束的牵拉,可导致鹅颈畸形[1]。由于受到伸肌腱的牵拉,撕脱的骨块一般移位明显,保守治疗很难将骨  相似文献   

13.
指骨穿克氏针微型外固定克架治疗伸指肌腱止点断裂谷永秀,辛志顺,谷成(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是常见的损伤。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在治疗期间均须保持末节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石膏或片夹板固定疗效往往不满意,常残留不同程度的锤状指畸形。我们应...  相似文献   

14.
<正>锤状指是指手指伸肌腱在伸直位突然受到屈曲方向的暴力,伸肌腱Ⅰ区的肌腱断裂回缩导致远侧指间关节主动伸直障碍,呈现手指畸形,称为锤状指[1]。伴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则为骨性锤状指。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骨性锤状指32例,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全部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8h~10天;男22例,女10例,年龄17~56  相似文献   

15.
锤状指是由于伸指肌腱在手指末节背侧附着处断裂或撕脱骨折造成的锤状畸形,临床较为常见但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我院应用smith公司生产的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锤状指1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锤状指术后主动伸肌滞后小针刀松解及小夹板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对锤状指行伸肌腱终踺止点重建术后产生主动伸肌滞后的病例8例8指,应用小针刀松解,结合术后小夹板短期固定,辅以背伸肌力锻炼。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作用机制.[结果]本组病例均获3月以上随访.平均16.5周。手指功能参照国际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2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小针刀肌腱松解结合小夹板固定辅以手指背伸肌力锻炼治疗锤状指术后伸肌滞后操作简易.疗效确切,值铸椎广.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微型骨锚钉在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对28例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患指,先用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然后将微型骨锚钉(微型Anchor钉)植入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指伸肌腱附着处,再用锚尾部的4—0可吸收缝合线与撕脱的指伸肌腱缝合,重建止点。③结果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6个月,平均4.1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17例,良11例。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钉松动、脱落。④结论微型骨锚钉用于修复与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锤状指是伤骨科中的一种常见病,但往往对其重视不够,疗效并不满意。自1977年我们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过伸位塑料管型指套,治疗锤状指1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今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其中4例为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性骨折,6例为单纯仲肌腱在末节指骨附丽部损伤。临床检查均有典型的锤状指畸形、即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间关节微屈或呈伸直位置。本组10例均用塑料指套连续固定5~6周,拆除固定后作功能锻炼,一般经4~6周后可完全恢复功能。患者固定期间均带指套坚持工作,经随访功能恢复良好,并未发现因畸形或复发而再需作手术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管型支具矫正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急性闭合性锤状指用低温热塑材料制备管形支具,于屈曲90°左右固定近节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远节指间关节,连续固定6周,夜间亦不得自行摘下。6周后复查,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延迟固定,如效果不佳即加长2周固定时间。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锤状指外形恢复,末节手指恢复正常伸直功能,患者对矫正程度满意。按照肌腱总活动度测定(TAM)法对患指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15例,中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0.9%。结论:低温热塑材料管型支具治疗急性闭合性锤状指,方法简单方便,费用较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早期锤状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熟悉并掌握外伤性锤状指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以提高治愈率。方法:伸指肌腱止点处撕脱伤者采取远节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六周;伸指肌腱切割伤,有移位的止点撕脱骨折,与撕脱伤陈旧性者,均采用手术。结果:总愈合率为89.5%。结论:外伤性锤状指越早治疗越好。无论非手术或手术疗法(关节融合术者除外),都必须置远节指间关节于过伸位并用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