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治疗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国内尚无确切统计。在美国现今约有500万CHF患者。65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约为1%。CHF预后不良。总的年死亡率约15%~20%。5年生存率25%左右.而重的CHF,年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诊治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那开宪  余平 《中国医刊》2007,42(7):12-1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类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尽管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CHF发病率仍在增长,以我国为例,心衰的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并随年龄的增高,CHF发病率也增加,估计我国目前约有600万CHF患者。近些年来CHF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即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治疗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其目的是改变CHF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症。由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及其高死亡率而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的迫切问题之一。据文献报道CHF患病率占人群总数的1.5%-2.0%,预计在未来的20-30年中其发病率将增长40%-60%。Framingham研究的结果,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严重心衰病人一般存活不到1年。我国20年来由于心力衰竭死亡的患者,占住院心血管病人死亡的40%左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40年中,因慢性心力衰竭(CHF)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心衰的防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日益成熟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普及,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大大下降,再加上人口的老龄化,使得CHF的发病率急剧增加。CHF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0%,但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在我国,对有代表性的10个省市35~74岁15518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的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也增加,65岁以上为1.3%(男性1.1%,女性1.5%)。心衰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病人将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极为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患病率可达人口总数的1%,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在65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为3%~13%。其预后差,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严重心衰病人一  相似文献   

6.
<正>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以心肌松弛性、顺应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其发病率占CHF的30%~40%,是心脏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DHF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SHF,现就DHF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心衰患病率约为0.7%~1.4%.其5年存活率小于5%。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衰发生发展的认识也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心衰治疗概念上也发生重大改变。CHF新的常规治疗是: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加利尿剂,并用或不用地高辛。现就慢性心衰的药物常规治疗进展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发病率增长较快,总发病率为0.5%-2%,在部分国家老年人中达10%。β受体阻滞剂问世早期作为抗心律失常药,长期以来对CHF治疗列为禁忌,认为:(1)交感神经兴奋是心力衰竭后机体的重要代偿机制之一,不应加以干预;(2)B受体阻断药对心肌具有负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利生 《广西医学》2005,27(9):1308-1311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Parkin博士的报告,2002年结直肠癌新病例102.3万,死亡52.9万,分别比2000年增加8.3%和7.5%。在我国结直肠癌中,近20年来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仍以直肠癌多见,占50%~60%,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1/3~2/3。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肺炎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全球老年人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据国内综合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为1.6%,75岁以上为11.6%,占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0%~60%。医院内肺炎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2%,年发病率1.5/10万,但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少岩  衣兰娟  朱巧 《医学综述》2007,13(10):796-79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我国,〉65岁人群CHF的患病率为4%~6%,研究表明,CHF患者血浆BNP浓度可迅速升高。本研究通过测定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评价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14.
小儿偏头痛     
头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文献报道7~15岁的发病率为44%,而在以头痛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约50%为小儿偏头痛,可见其发病率是很高的。在6~12岁儿童中偏头痛的发病率为10%左右,较成人的发病率20%~30%低。青春期前男女发病率相同或男略多于女,青春期后则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发病平均年龄为7.5岁,无低年龄限度,文献报道有5个月起病者。1病因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一致的结论,遗传倾向和血管缩舒功能不稳定因素和激素的改变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因素。颅内外有一些对疼痛刺激敏感的结构,如主要的动脉静…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外文献报道,一般群体内有29/5的发作趋势,在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0.2%~0.3,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65岁以上发病率为5%~9%[1]。有器质性心脏病者AF发病率更高,AF也见于正常心脏,5%~15%的AF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心房纤颤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低钠血症是其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以及医生的经验不同在其发生、识别、疗效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我院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0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合并低钠血症的诱因、诊断、治疗、预防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治疗难点之一.近年来中西医对CHF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CHF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和肺水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重症。在美国,CHF病人超过500万,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目前,75岁以上老年人的CHF发病率为10%,大规模试验ADHERE结果显示,在急救中心因呼吸困难就诊的病人中78%为CHF。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治疗方法,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发病率。方法在强心、利尿以及病因治疗基础上,心衰未得到控制后加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CHF 66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心功能≥Ⅱ级有41例,心功能改善≥Ⅰ级有15例,总有效率84.8%,无效6例,死亡4例。结论在充血性CHF中,经用传统治疗措施后心衰不能满意控制时,加用酚妥拉明,是治疗CHF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为动眼神经蛛网膜下腔段或海绵窦段的微血管梗死和代谢障碍,糖尿病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50%~80%,但并发眼肌麻痹较少,约占糖尿病并发症0.4%~7.0%,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多见。现将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诊断的2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