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由于多种心脏功能和结构性疾病导致心室射血能力或(及)心室充盈受到损伤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常见于老年人群。由于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加之患者集中在老年人群,机体功能衰退明显,因此CHF的治疗始终是一个难题。原先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以减轻患者病症和体征为主,但无法起到改善患者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1]。随着对CHF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案逐渐转变为缓解患者的病程发展,预防心室肥厚,减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药物治疗也从利尿药、强心药、扩血管药等常规药物转向内分泌拮抗剂治疗为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王丽丽 《黑龙江医学》2013,37(6):498-500
本文收集近几年有关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文献报道和临床资料,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钙增敏剂的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现代药物治疗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慢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深入的研究 ,国际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因而 ,心衰的药物治疗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更新。1 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多种因素参与 ,近年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神经、激素功能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起初神经、激素系统激活可能短期内增强心肌收缩力 ,维持循环系统和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但长期持久的功能增强则促使心肌重构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加之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使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日益增长.据统计目前25~75岁人群CHF发病率为3%,75岁以上为10%.目前全世界有2250万CHF患者,并以每年200万人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新方法,前者包括他汀类、依普利酮、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增敏剂等;后者包括细胞治疗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本文将这些方法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伍卫 《广东医学》2003,24(6):565-566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 ,是很多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其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在欧洲 ,估计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占 0 4%~ 2 %。如果不及时纠正基础疾病 ,心力衰竭的预后极差。有报道认为 ,诊断心力衰竭后约半数患者在 4年内死亡 ;若有严重心力衰竭 ,预后更差 ,约 5 0 %的患者在 1年内死亡。在美国 ,约有 5 0 0万心力衰竭患者 ,每年接近 5 0万患者首次诊断为心力衰竭 ,每年约有 3 0万患者因为心力衰竭死亡。在我国 ,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 2 0 % ,但死亡率却占 40 % ,提示预后极…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增加心肌收缩力为主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目前以改善神经激素异常、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即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衷)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心丧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心袭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罗恒 《广西医学》2003,25(11):2192-219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发展的结局 ,是各种心脏病严重阶段 ,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国 5 0家医院的调查资料显示 ,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 2 0 % ,死亡率占 4 0 % ,提示以往“强心、利尿、扩管”的“心衰常规治疗”概念预后严重。因此近 2 0多年来心衰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从针对其发生、发展机制上下功夫 ,而不是仅仅刺激心脏收缩力〔1〕。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 ,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治疗目的不只是局限于短期内增…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的现代认识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 ,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 ,由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对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而国际上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因此 ,心衰的治疗有了较大的更新。1 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是心衰的基本病因 ,而心室重塑 (remodeling)是导致心衰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初始的心肌损伤使室壁应力增加 ,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大…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正> 随着心力衰竭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关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的新认识使传统概念有所改变。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液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新的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Ⅰ级,是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大多有各器官阻性充血或淤血的表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它是指在足够静脉回流的前提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纯右心衰竭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由于心功能不正常,心脏不能泵出满足代谢需要的血液或不能通过增高充盈压才能达到目的的一种病生过程.由此可见,心衰的定义即可从临床角度,也可以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来理解.近年更是从神经-体液激活的角度来定义心衰.心衰的的主要表现是引起运动耐量受限的呼吸困难与疲乏,以及液体储留导致的肺淤血和肢体水肿.  相似文献   

14.
黎建明 《右江医学》2003,31(4):377-37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其发病率高 ,预后差。 80年代以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现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 ,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 ,从而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现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一、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  90年代完成的洋地黄研究组 (DigiatlisIn vestigationGroup ,DIG)试验[1] 结果表明 ,洋地黄对总死亡发生率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心衰患病率约为0.7%~1.4%.其5年存活率小于5%。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衰发生发展的认识也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心衰治疗概念上也发生重大改变。CHF新的常规治疗是: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加利尿剂,并用或不用地高辛。现就慢性心衰的药物常规治疗进展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心办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在冠心病病死率已经下降的发达国家,CHF的病死率仍不断上升。我国近50家医院统计表明,CHF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20%,占病死率4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平均最大剂量为(30.7±13.0)mg/d。两组均治疗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419.26±71.98)m/(382.50±53.4)m],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0.41±10.91)%,(41.70±7.45)%],左室舒张末经、收缩末经明显缩小[(57.50±7.29)mm/(64.09±7.40)mm、(43.17±8.27)mm/(52.93±8.35)mm],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7748.38±1984.00)/(9461.00±1413.19)]。结论:常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够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及收缩末径,显著提高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随着人们对CHF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20世纪40年代至今,从病理生理角度先后提出了三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或学说,三种学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年代人们对CHF的认识,为当时CHF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三种机制并不是截然分开或者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