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潘龙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8):498-498
对 6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患者 ,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 ( UBIO)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符合 1 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3岁。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3例 ,心脏负荷试验出现典型心绞痛 ,伴缺血性 ST-T改变。自发性心绞痛 2例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75 %和 85 %。梗塞后心绞痛 1例系前间壁心肌梗塞 2 3天后出现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3.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以下简称UVB)是属于“量子血液疗法”的范畴。所谓“量子血液疗法”,是指抽取少量血,在体外用β射线、X射线、紫外线或激光照射,然后将经过照射的血液输回体内。 70年代末期,UVB在美国、苏联广泛用于血液、外科疾患。紫外线杀菌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杀菌消炎,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凝与止血机制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本栏集中报道我海军几个单位啪的临术应用情况,他们在内容上各有所长,其方法大同小异。希望读者从临床方面验证结果,以便从一个侧面了解推广情况及评价诊疗方法的确切效果,以推动这一新疗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方法应用UBIO治疗脑梗塞,治疗前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内皮素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UBIO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照射自血充氧回输治疗慢性乙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照射充氧(UBI)自体血回输疗法(又称光量子疗法),开始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自1988年以来在我国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基于血光量子疗法的十大机理,我们自1991年10月应用于治疗慢性乙肝获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心绞痛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 QTd)的影响。方法:110例QTd(QTcd)>50ms的心绞痛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接受UBIO加传统药物治疗,B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QTcd的变化。结果:接受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的A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QTcd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t=2.63 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心绞痛患者QTd,使心室肌复极趋向一致,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9.
10.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140 (GMP - 140 )为血小板细胞粘附受体。近来国内外研究发现GMP - 140是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特异性标志之一[1] 。为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UBIO)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蛋白的影响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 ,对 30例脑梗塞患者UBIO疗法前后的血小板膜蛋白情况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梗塞UBIO组 30例 ,男 18例 ,女12例 ,年龄 57 4± 8 9岁 ;脑梗塞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56 4± 9 3岁。以上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电图对儿童散发性脑炎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43例临床确诊为散发性脑炎的脑电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脑电图在散发性脑炎的早期就有明显的改变 ( 10 0 % ) ,预后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系。结论 :脑电图在儿童散发性脑炎的早期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我院1991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的52例散发性脑炎住院患者。将其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EEG异常者49例(94.2%),正常者3例(5.8%);BEAM52例均出现异常图象,其诊断的敏感度较高。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提高散发性脑炎的诊断正确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VE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点状或斑点状、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多部位损伤52例,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各叶、基底节、脑干、脑血管等,恢复期表现为脑软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等。EEG异常6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高幅慢波θ波、δ波活动,部分表现波幅降低、棘波、尖波、背景节律异常,随着病情好转,慢波消失,背景节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恢复快,EEG早于影像学恢复。MRI异常显示脑损伤重,恢复时间长,易致后遗症。结论:颅脑MRI、EEG是VE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213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脑电图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提供依据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 ,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2 13例腮腺炎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13例中 ,190例脑电图异常。结论 :流腮并发脑炎早期敏感性高 ,对诊断有指导作用 ,可作为推断本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儿童患者不同病程分期的系列脑电图特点.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儿童抗NMDAR脑炎20例,对其在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无反应期、恢复期分别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表现,总结脑电图特点、探寻脑电图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岁11个月至13岁4个月.监测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脑电图25份,23份异常;无反应期脑电图17份,17份异常;恢复期脑电图13份,7份异常.异常表现以慢波增加为主,可合并双侧导联不对称和快波性异常,局灶性棘波.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以局灶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无反应期以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慢波频率进一步减低.极度σ刷少见.恢复期慢波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脑电图的显著特征是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的慢波性异常,EEG的表现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疑难病杂志》2017,(3)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特征、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后癫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2组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癫痫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应用长程视频脑电图分析2组患儿脑电放电功能的变化;应用ELISA法测定2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时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800、5.000、6.136,P<0.05),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8.889、7.548、12.810,P<0.05)。2组患儿治疗前δ功率、θ功率、α功率、β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θ功率、α功率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θ功率、α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对照组:t=9.122,8.125,10.220,8.693;观察组:t=10.110,7.693,12.526,10.250,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IL-6、TNF-α低于对照组(t=5.222、6.336,7.089、8.993,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相比能有效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且对癫痫患儿脑电背景活动影响较小,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紫外线(UV)照射对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线粒体DNA的影响,以及绞股蓝对UV照射是否具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组及照射加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模拟日光中UV长期照射,同时给药组绞股蓝提取液灌胃。测定皮肤组织中线粒体DNA缺失情况。结果所有照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均存在线粒体DNAC(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而正常对照组以及给药组中,中、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照射组(P〈0.01)。结论绞股蓝可防止由UV照射引起的mtDNA损伤,对紫外线照射下的无毛小鼠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