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我们2002-01~2005-09诊断白大衣高血压30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目前对此研究较多,但因各家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争论。本文就我院诊治的52例WC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综合心理调试对白大衣高血压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需要正确对待,适当处理。现对84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心理调试,临床效果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本院门诊体检者WCH84例,男35例,女49例,年龄16~54岁,其中39岁以下45人,病史1~30年不等。1.2诊断标准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诊断标准:非同一时间至少2次以上诊室测定血压≥140/90mm Hg,24h动态血压(ABPM)≥135/85mm Hg[1]。1.3治疗方法符合WCH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2例:以综合心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自然转归.方法白大衣高血压和150例正常血压患者进行比较,并进行4年随访.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29%(138/2636),与情绪、年龄密切相关,与身高、体重无关,4年随访,研究组血压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白大衣高血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一些患者在诊室内血压增高,而家庭自测血压及ABPM均为正常,于是把这一现象称为白大衣高血压。事实上,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20%,在老年人中可高达40%;  相似文献   

6.
患者在医院或诊所血压呈持续和明显升高,回到家或在医院外的环境中血压正常,这种状况被称为白大衣现象[1](WCE).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在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给临床高血压的诊断、用药和反映患者真实血压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WCE患者的血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每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均低于持续高血压组 ,但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舒张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可能造成心脏损害 ,但是危险性低于持续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 ,监测 84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初诊时血压均显著高于日间动态血压平均值 ,平均收缩压升高 1.97kPa,平均舒张压升高 0 .91kPa ,最大差值为 6 .2 4/ 3.18kPa ,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生率为 2 5 % ,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 )。表明高血压患者对医务人员测血压存在应激性警觉反应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可能减轻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94例老年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持续性高血压组(51例)和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43例),均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压、脉压、非勺型动态血压节律、高血压肾病、左心室肥厚等方面均较白大衣效应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比白大衣效应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又称诊所高血压。在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曾有过白大衣高血压的占12%~50%,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存在血脂,血糖等代谢紊乱,其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有学者认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反应造成的,说明白大衣性高血压可能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在医院中偶测血压高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以被广泛接受,成为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最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112例诊断的初发老年高压血压病患者及124例诊断为正常血压偏高的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中26例(23.2%)为白大衣高血压,其次诊断为正常血压偏高者中有22例(17.7%)为夜间高血压病患者。诊断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比较高,而在诊断为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中有一部分为夜间高血压,对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与59例血压偏高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有白大衣高血压12例,占18%(12/68);血压偏高组中有9例血压升高,占15%(9/59)。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减少血压偏高人群中高血压的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白大衣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予以综合治疗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门诊就诊且未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就诊血压、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就诊血压优于对照组;BMI、TC、TG、Cre、LVPWT均优于对照组;精力、睡眠情感、社会生活、躯体活动及家庭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综合治疗在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血压、控制血压进展和靶器官功能损害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NT)者各35例,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TG-D)--即对含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以评价血管的内皮功能,记录并比较3组的动态血压水平、心率及FMD、NTG-D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EH组和WCH组FMD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10±5.87)%与(6.85±5.23)%;(12.10±5.87)%与(6.90±5.20)%,均P<0.01],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WCH组相比,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FMD和NT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动态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应该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压力管理对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压力管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术前血压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能显著缓解白大衣效应,保持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三线放松术对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院内随测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的门诊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第1天两组均测24 h动态血压并取其均值.给予观察组三线放松术干预,第10日来院测随测血压,测前做3个循环的三线放松术;对照组则不予干预,也与第10日测院内随测血压.结果 观察组院内随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院内随测血压要高于24 h动态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线放松术能有效地缓解白大衣效应,保持院内随测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在医院或诊所血压呈持续和明显升高,回到家或在医院外的环境中血压正常,这种状况被称为白大衣现象(WCE)。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在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给临床高血压的诊断、用药和反映患者真实血压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WCE患者的血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h及最后1h(第24小时)有白大衣效应。本研究主要对动态血压中的WCF尤其是第1、24小时WCF进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普萘洛尔试验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萘洛尔试验对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经 2天偶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的 2 0 0例病人 ,全部做普萘洛尔试验 ,48h后行动态血压监测。普萘洛尔试验为第 2次测量偶测血压、心率后 ,服用普萘洛尔 2 0mg ,2h后再测血压、心率 ,血压降为正常者为普萘洛尔试验阳性 ,血压仍高为普萘洛尔试验阴性。结果 :动态血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35例 ,高血压病 16 5例 ;35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普萘洛尔试验阳性 34例 ,阴性 1例 ;16 5例高血压病患者 ,普萘洛尔试验阳性 5例 ,阴性 16 0例。普萘洛尔试验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敏感性为97 1%,特异性为 97 0 %、准确性为 97 0 %。结论 :普萘洛尔试验对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自然转归,方法:白大衣高血压和150例正常血压患进行比较,并进行4年随访。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29%(138/2636),与情绪、年龄密切相关,与身高,体重无关,4年随访,研究组血压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白大衣高血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