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渐减少,骨的重建处于负平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大多无症状,多数人在发生骨折后才发现,一旦发生骨折,就会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我们回顾性研究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为中老年人合理参加健身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人口大国,其中大多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积极深入探求病因,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干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干细胞的衰老导致其增殖能力下降,成骨分化能力下降,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矿盐沉积减少,进而导致骨细微结构破坏,整体骨质疏松。研究人员尝试将干细胞自体、同种异体或者基因修饰后移植到骨质疏松位点发现能够有效增加移植位点的骨量,提高骨密度,增强骨的机械强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状。通过干细胞移植增加骨量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它会带来长期剧痛,骨折致残,甚至死亡。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美国约有2500万患者,我国现有患者约为8400万,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病人势必迅猛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昆山地区中老年人胫骨定量超声速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对昆山地区986例中老年人进行定量超声骨量分析。结果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群中明显的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明显升高,这一趋势在女性中老人群中更为明显。结论以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女性人群的骨量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以女性中老人群为高。  相似文献   

5.
营养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密切。研究认为营养是一个影响骨量的外因,营养不当能减少骨量的获得或增加骨量的丢失,进而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营养还可以通过非骨量途径来影响骨折发生的危险犤1犦。本文就钙及相关的营养素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作以分析。1钙的摄入、吸收与骨质疏松的防治随机对钙干预研究表明,增加钙摄入(补充钙剂)能减少绝经后妇女中轴骨和肢体骨的骨丢失;补钙对低钙摄入者和绝经时间较长者更有效;补钙与其他措施(如锻炼)结合更为有效犤2犦。老年人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和钙摄入量负相关。长期补钙能减…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一种伴随增龄老化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基质和矿物质由骨内丢失,因骨量丢失而致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进而引起的以骨痛,骨密度降低、身高变矮,轻微外伤即易引起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退行性、系统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OP)是因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变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骨脆性,患者常发生骨痛、骨折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PMO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随之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高于成骨细胞骨形成,患者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骨代谢疾病的产生[3]。本研究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报告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运动处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 steoporos 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骨质疏松症(O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与峰值骨量高低和骨量丢失速度密切相关,而遗传与环境因素参与了峰值骨量的达到、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调节[1]。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可解释60%~80%骨密度(BM D)的变化,近年来,对导致OP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医根据“肾主骨生髓”理论,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补肾中药治疗OP历来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用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相…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新医学》2007,38(1):8-1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3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骨质疏松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再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当骨形成速率缓慢下降后和骨量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如疼痛、身材缩短、脊椎变形、骨折等症状和体征,只有少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迅速或亚急性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1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迄今为止,骨质疏松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因而关注骨健康、防治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bone minerl density,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现阶段,BMD测定仍是临床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而基因多态性决定骨密度变异性。有研究报道,双生子和家系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及其继发性骨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峰值骨量在人群中的变异有80%可以从遗传的角度来解释。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遗传相关,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就骨质疏松症几种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10年发病,是危及中老年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50岁以后至80岁之间,其发病率由20%增至80%犤1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可以预计,今后中老年妇女的发病率将会逐年增加。因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十分必要的。1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取决于骨峰值、骨丢失率这两个因素。提高骨峰值并减少骨丢失率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根本途径。其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在青少年期获得最高骨峰值,中老年期避免各种促进骨量丢失的因素,合理膳食及加强体育锻炼。1.1提高骨峰…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损害、骨折危险性增加。近年来人们开展了大量有关骨代谢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其中瘦素(1eptin,LP)的发现并克隆使骨代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LP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LP有望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动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方法 将89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法骨化醇(α—D3)治疗组(A组,45例)和运动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组(B组,44例)。2组患者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600mg、α—D3 0.25μg,B组患者同时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训练。结果 单纯α-D3治疗后腰椎BMD明显上升,骨形成指标BGP水平明显升高,但骨吸收指标Pyd/Cr变化不明显;而联合治疗使腰椎和髋部的BMD均明显增加,并且骨形成指标BGP水平明显升高,骨吸收指标Pyd/Cr明显下降。结论 α-D,在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形成方面优于抑制骨吸收,对提高腰椎骨量具有优势。有氧运动联合α-D,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积极预防跌倒和骨折。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P)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正常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骨韧性及刚度的减低,临床上出现腰背疼痛,驼背畸形。并可因轻微外伤诱发骨折的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本病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其特征。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十分之一,高龄人群发病率更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世界约有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以低骨量和骨组成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椎畸形甚至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本病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医学界已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肌梗死,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位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已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2]。在女性由于绝经引起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此外,在男女均有一个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症和女性骨质疏松症虽有很多相同,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显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也只是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男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材料很丰富,相对而言关于男性骨质疏松研究材料不很完整,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的局部骨质疏松症是与全身性骨质疏松症相对照而言提出的概念,虽然它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并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研究。创伤性骨质疏松症尾指机体某一局部的骨量丧失及减少,例如,骨骼肌肉系统创伤、肢体制动、妊娠、放疗等所致的局部暂时忡的骨量镘失。这种骨量丧失既可发生在创伤局部,也可发生在邻近创伤的部位。创伤后的肢体制动及废用常导致快速的骨量减少,而这种骨量丧失又常是高转换型的,即: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加,但后者超过了前者从而导致净的骨量丢失。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因素参与了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