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3,自引:3,他引:133  
Hu DY  Sun YH  Zhou ZQ  Li KB  Ni YB  Yang G  Sun SH  Li 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7-16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国人心房颤动 (房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全国 1 8家医院共登记房颤患者 4 51 1例 ,其中风湿瓣膜性房颤 1 0 86例 ,非瓣膜性房颤 342 5例。通过比较房颤合并脑卒中与房颤无脑卒中患者 ,筛选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国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 2 4 81 % ,房颤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年龄≥ 75岁 (OR 1 76 ,95 %CI 1 0 8~ 2 98) ,高血压病史 (OR 1 52 ;95 %CI 1 2 8~ 1 80 ) ,糖尿病史 (OR 1 39,95 %CI 1 1 1~ 1 76) ,动脉收缩压升高(OR 1 71 ,95 %CI1 2 1~ 2 2 8) ,左房血栓 (OR 2 77,95 %CI 1 2 5~ 6 1 3)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 ,上述因素对决定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01至2009-01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1064例,按NVAF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924)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140)。结果:1064例患者NVAF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3.2%。NVAF合并脑卒中组的≥75岁年龄者、既往高血压史及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NVAF不合并脑卒中组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高龄、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高龄(≥75岁)、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越高患者越不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普陀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共426例。回顾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以及抗凝抗栓用药情况),比较NVAF并发脑卒中患者和NVAF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1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6.43%(70/426),脑卒中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单因素分析显示: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高血压、冠心病、CHADS2评分≥4分、左房直径≥40mm和未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75岁(OR=2.68,95%CI 1.22~4.37)、高血压(OR=1.77,95%CI 1.43~1.88)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OR=2.16,95%CI 1.82~2.48)。结论年龄≥75岁、高血压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是NVAF患者发生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病区和心内科病区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岁)173例为房颤组,并将房颤组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n=89)与非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性/永久性房颤,n=84),另选同期入院的窦性心律者(≥60岁)为对照组(n=174)。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饮酒史、心功能不全、体质指数(BMI)、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心脏射血分数(LVEF)、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白细胞、红细胞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房颤亚组在LAD、IVST、LVEF、TC、apoA(载脂蛋白A)、尿酸、心功能不全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LAD增加、高TC、高HCY是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高apoB是其保护因素。心功能不全、LAD增加是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呈持续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不全、LAD增加、高TC、高HCY是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高apoB是其保护因素,心功能不全、LAD增加可使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30例NVA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本院的未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78例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CHA2DS2-VASc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游离脂肪酸及其联合对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CHA2DS2-VASc评分、NLR、糖化白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补体C1q、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左心室直径(LVD)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NLR、游离脂肪酸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61例为血栓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无附壁血栓形成278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对两组的既往史、烟酒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47.0±6.8)mm比(39.1±6.7)mm,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53.8±14.8)%比(60.6±9.9)%,P=0.001];服用阿司匹林[23.0%比48.9%,P=0.000],非阵发性房颤[41.0%比22.7%,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OR=1.191,95%CI 1.126~1.26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69,95%CI 0.941~0.997),服用阿司匹林(OR=0.308,95%CI 0.141~0.674),非阵发性房颤(OR=2.412,95%CI 1.097~5.304)是左心房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房直径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12期间收入院的1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n=120例)和单纯房颤组(n=6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左心房内径(LAD)、血脂水平和肾功能等之间的差异。结果: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房颤组患者在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是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用于卒中危险分层与CHADS2评分比较有差异。结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除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系统外,联合测定HCY、FIB和LAD预测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使筛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客观。CHA2DS2-VASc适宜筛查低危人群,CHADS2适宜筛查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筛选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从我院心内科病人中随机抽取房颤病人99例作为实验组,非房颤病人9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筛选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白蛋白水平和左心房大小的临界值。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按P值水平依次为左心房内径[P=0.0001,风险比值(OR)=3.024]、白蛋白水平(P=0.0200,OR=0.730)和三尖瓣关闭不全(P=0.0207,OR=1.699)。左心房内径和白蛋白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39.5mm和39.6g/L。由这3个危险因素建立的白蛋白复合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房颤的发生,符合率为84.2%。结论:白蛋白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和三尖瓣关闭不全是预测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自蛋白血症与房颤相关提示"营养不良性"房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卒中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为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相关,此外,临床上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也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关。筛选房颤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方法评估其卒中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抗凝治疗预防卒中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5年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门诊进行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发生情况,长期酗酒及吸烟情况,偏头痛史及脑卒中家族史。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酗酒率、吸烟率、偏头痛史阳性率、脑卒中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动患者发生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住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房或左心耳是否发生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60例)与非血栓组(157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患病时间、CHA_2DS_2-VASc评分、hs-CRP、血脂、凝血功能,尿酸、左心房前后径、LVEF、左心耳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心率、收缩压、CHA_2DS_2-VASc评分、尿酸、hs-CRP、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左心耳长径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LVEF、左心耳血液流速明显降低(P均0.05);血栓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比例显著低于非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2、hs-CRP≥1.3 mg/L、左心房前后径≥4 cm、左心耳血液流速≤48 cm/s以及未使用胺碘酮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2、hs-CRP≥1.3 mg/L、左心房前后径≥4 cm、左心耳血液流速≤48 cm/s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胺碘酮对预防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为糖尿病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首都钢铁公司 2 9859名职工进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对所检出的糖尿病 92 3例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结果 糖尿病组脑卒中 59例 (6 .39% ) ,对照组 1 7例 (1 .84% ) ,优势比值为 3 .6(95 %置信区间 :2 .1 1~ 6 .2 9,P <0 .0 1 )。其中糖尿病组脑梗死 51例 ,占 5 .53 % ,是对照组 (1 .1 9% )的 4 .6倍 ;糖尿病组脑出血 5例 ,占 0 .54 % ,与对照组 (0 .43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其他危险因素中 ,冠心病优势比值最高为 6 .1 2 ,其次为高肌酐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肌酐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已得到高度关注,但收效不明显。最经典的预防心房颤动性脑卒中的方法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因其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使用受限。新型口服抗凝药弥补了华法林的部分不足,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或有效。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药物无效的患者,需要新方法来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为其带来了新希望。现就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脑卒中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住院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IS分为NVAF组239例,NVAF+IS组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NVAF+IS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CHADS_2、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NVAF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明显低于NV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P 0.01)。CHADS_2、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及eGFR预测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AUC分别为0.541、0.525、0.577、0.577,CHADS_2+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DS_2、CHADS_2+左心房内径指数、CHADS_2+eGFR的AUC(0.621 vs 0.541、0.585、0.588,P0.05);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_2DS_2-VASc、CHA_2DS_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CHA_2DS_2-VASc+eGFR的AUC(0.626 vs0.525、0.586、0.591,P0.05)。结论 CHADS_2、CHA_2DS_2-VASc分别联合eGFR和左心房内径指数对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预测能力分别高于CHADS_2、CHA_2DS_2-VASc。  相似文献   

16.
17.
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房颤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病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我国尚无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欧美的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0.4%,随年龄递增。男性在年龄校正后发病率较高。随慢性心力衰竭或瓣膜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房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估计各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方法应用1:1匹配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收集RA患者及对照各165例,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等生活习惯和嗜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及女性月经史、生育史。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RA危险性增加有关的因素有阳性家族史、未受过高等教育、既往结核病史、中度及中度以上劳动强度和既往腮腺炎病史(OR=2.10~5.41),女性第一次生育后哺乳史(OR=2.25)及初潮年龄晚(OR=2.17)与RA危险性的增加也有关,饮绿茶(OR=0.27)可降低RA发病的危险性。结论阳性家族史、未受过高等教育、既往结核病史、中度及中度以上劳动强度、既往腮腺炎病史和女性第一次生育后哺乳史、初潮年龄晚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饮绿茶对RA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助于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0~2011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58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入院、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8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发现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包括:糖尿病(P=0.005)、脑血管病(P=0.047)、脂肪肝(P=0.012)、腹部手术史(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缺血性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腹部手术史(OR=3.037;95%CI 1.70-5.43)、糖尿病(OR=2.55;95%CI 1.24-5.24)、脂肪肝(OR=2.143;95%CI 1.09-4.21)、脑血管病(OR=2.088;95%CI 1.04-4.20)。结论腹部手术史、糖尿病、脂肪肝、脑血管病为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