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瘤30例,比较其螺旋CT增强扫描、MRI扫描资料,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血管瘤诊断准确率为94.33%,93.33%患者在增强扫描中肿瘤边缘可见斑点状、结节状强化.MRI扫描对肝脏血管瘤诊断准确率为98.11%,动态增强扫描中90.00%患者动脉期肿瘤边缘可见斑点状、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增强范围增大,延时期强化范围进一步增大.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均能较好显示肝脏血管瘤的特异影像特征,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肝脏血管瘤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做一个评价,重点讨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意义。方法150例肝肿瘤(78例为原发性肝癌,45例为肝血管瘤,27例为肝转移瘤)作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在扫描过程中三期强化的特征。结果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结论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在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做一个评价,重点讨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意义。方法150例肝肿瘤(78例为原发性肝癌,45例为肝血管瘤,27例为肝转移瘤)作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在扫描过程中三期强化的特征。结果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结论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在肝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特点,研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已确诊的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肝细胞癌30例,血管瘤2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肝脏CT平扫和多期增强影像表现.结果 56例平扫均出现肝脏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CT增强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特点为"快进慢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与腹主动脉密度接近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周边动脉,结节状强化是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1],门脉期上述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扫描时整个瘤体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结论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各有典型的表现特征,鉴别两者的关键是在于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6.
曹治 《中国新医药》2004,3(2):54-5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肝脏疾病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注射后25秒),门脉期(注射后50-55秒),延迟期(注射后3-15分钟)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肝癌:CT特征为动脉期明显强化或与肝同等密度,门脉期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血管瘤:CT特征为动脉期低或高密度,门脉期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延迟期呈等或高密度。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不强化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肝囊肿三期均不强化呈水样密度。其他占位性病灶仅有部分特征或缺乏特异性。结论 螺旋CT动态三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可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早期发现和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春岭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47-1348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图像特点,为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与常见肝占位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肝癌在平扫图像呈现低密度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扫描快速强化,延迟期呈现低密度无强化灶.结论:三期动态扫描小肝癌呈现动脉期或门脉期快进快出强化的特征性低密度灶,三期动态CT扫描能够为小肝癌影像学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诊断肝脏常见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诊治的448例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患者,分别对所选的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上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主要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低密度病灶,边界可清晰也可以模糊不清,增强后可强化也可以不强化。本文所选的患者CT表现均较典型,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的巨块型肝细胞癌病人分别行肝区平扫、增强后全肝双期或三期螺旋扫描,观察和分析瘤灶及肝内转移性子灶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1)肝动脉期肿瘤实质出现密度高于肝实质的肿瘤血管和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其密度迅速降低,至平衡期为低密度;(2)肿瘤边缘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环行强化;(3)转移性子灶仅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全瘤密度迅速降至等密度;(4)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结论: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癌的“快进快出”的增强特点,明确肿瘤的供血特征和门脉受累情况,检出伴发的肝内转移性子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CT表现,3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皮质、实质及肾盂排泄三期。结果平扫等密度11,稍低密度24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5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减弱,肾盂期更低。结论小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管内囊肿性病变的MRI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病理学特点及MRI表现进行讨论,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囊肿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16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34例椎管内囊肿性病变中,肠源性囊肿12例,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6例。结论 MRI是椎管内囊肿性病变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①病变呈多形态广基底贴于胸膜,伴局限性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及钙化征象;②密度均匀或不均匀;③病灶边缘粗长毛刺;④病变周围密度较淡的模糊斑片状影,位于非胸膜侧。结论对肺部病灶形态、边缘、密度、病灶周围及胸膜改变的综合分析,能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并能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瘤作出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78例小儿腹部肿块的声像图分析,探讨小儿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腹部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结合手术、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对比的结果,探讨各种小儿腹部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结果 非肿瘤性肿块31例,占39.7%(31/78);肿瘤47例,占60.3%(47/78),其中恶性肿瘤44例,占所有病例56.4%(44/78),占肿瘤病例93.6%(44/47).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符合率79.5%(62/78);与手术对照,定位准确率92.3%(72/78);诊断不明确12例;误诊4例.结论 超声检查可提示腹部肿块的大小、部位、来源、性质、与毗邻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灶、并发症等,是小儿腹部肿块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Diagnosis of hyster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 Wals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65,2(5476):1451-1454
  相似文献   

15.
GIEHM G 《Hippokrates》1954,25(8):246-248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痛(CAW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CAWP病人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总结CA—WP与腹腔脏器引起的腹痛区别。结果(1)慢性腹壁痛主要原因是神经源性疼痛(67%),由叻间神经前皮支卡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肿瘤转移等引起。(2)腹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次要原因(26%)。(3)其他原因较少见(7%)。CAWP特点是:与姿势有关腹壁局部疼痛,Carnette、Hover、Tinel征阳性,局部痛点阻滞有效。结论CAW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要求门诊医生有较全面的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