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31例在常规钙拮抗剂治疗1周后,随机分治疗组加用氯沙坦,对照组不加用。比较两组血清尿酸,尿尿酸测值。结果 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降低。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增加泌尿系尿酸排泄。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34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 mg,卡托普利组34例,每天口服卡托普利25 mg,药物剂量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水平,并对两组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氯沙坦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变化(P>0.05);③氯沙坦组头晕1例(2.9%),头痛1例(2.9%),卡托普利组咳嗽5例(14.7%)。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氯沙坦组30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mg,卡托普利组30例,每天口服卡托普利25mg,药物剂量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4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水平.并对2组进行了比较。结果:(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氯沙坦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卡托普利组无明显变化(P〉0.05);(3)氯沙坦组头晕1例(3.3%),卡托普利组咳嗽4例(13.3%)。结论:氯沙坦可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4.
11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召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21-121,12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108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尿酸(uA)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级和3级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老年血压正常者,随着血压升高,血清尿酸水平有增高趋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重视治疗血清尿酸的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120例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用药8周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8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明显(P<0.01),而对照组用药8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55例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4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明显(P〈0.01),而对照组用药4周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对血清尿酸(UA)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氯沙坦钾片50mg,40例)和对照组(贝那普利片10mg,40例)。总疗程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UA水平及肾功能,计算GFR。结果两组患者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氯沙坦组治疗8周后血清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GFR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均有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但氯沙坦在肾脏保护的同时独有降低UA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用SPSS 12.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郑琼  张道进  陈晓健 《吉林医学》2011,(6):1066-106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IR)以及高尿酸血症(Hu)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贝那普利治疗组(A组)、氯沙坦治疗组(B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皆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氯沙坦组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而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于合并有胰岛素抵抗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皆有降压和改善IR作用,氯沙坦还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及降尿酸作用。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血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降压作用相似;氯沙坦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尿酸;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氯沙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34例正常内膜对照组的血尿酸及CRP的浓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CRP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的血尿酸及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内中膜增厚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及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应用氯沙坦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与苯那普利合用或不合用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血尿酸的影响。 [方法 ]5 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分入氯沙坦 /氢氯噻嗪组(A)和苯那普利 (B)组 ,每组病人 2 8例 ,每天分别予氯沙坦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 5 0mg/ 12 .5mg和苯那普利 10mg ,B组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氢氯噻嗪 12 .5mg ,用药 4周。用药前后测定血压、血尿酸 ,并监测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用药 4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 ,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但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 (P <0 .0 1) ,而且氯沙坦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组患者血尿酸增高水平明显低于苯那普利合用氢氯噻嗪组 (P <0 .0 1)。 [结论 ]氯沙坦 /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与苯那普利合用氢氯噻嗪相似 ,但对血尿酸影响更小 ,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和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北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9例,晨服单一药氯沙坦50mg/d;B组49例,晨服单一药氨氯地平5mg/d,观察8周。治疗前后测血压、血尿酸。[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服药8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血尿酸均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氯沙坦组下降显著(P〈0.05),氨氯地平组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相似,均可作为抗高血压一线用药。其中,氯沙坦对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尤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斯红萍  胡丽艳  卢亮 《浙江医学》2010,32(4):501-5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确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包括斑块形成者、IMT增厚者)及IMT正常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血hs—CRP、尿酸等进行检测,并作组间比较及血hs—CRP和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IMT正常者TC、TG、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均P〈0.05)。斑块形成者及IMT增厚者血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者f均P〈0.01);而且斑块形成者血hs—CRP浓度明显高于IMT增厚者(P〈0.05),但尿酸水平与IMT增厚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hs—CRP浓度及血尿酸水平均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hs—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血尿酸浓度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及其与血肌酐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血压正常患者的血尿酸与血肌酐浓度.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0.380,P<0.01).结论:血尿酸浓度增高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并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3年5月老年心脏科的高血压病和心肌梗死患者186人,分为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组(41例)、高血压病组(120例)和心肌梗死组(25例)。采用日本岛津73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分析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高血压病组相比,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增高(P分别为0.001和0.002)。结论 血尿酸增高是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