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吉春冬  王春燕  王勇  易正金 《吉林医学》2013,(28):5805-5806
目的:探讨新方法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108例尿道处女膜融合症患者行尿道口前置手术;对照组45例尿道处女膜融合症行尿道口-处女膜成形术。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tract symptoms LUTS)、尿常规、肾区叩击痛、尿道外口位置、性交后诱发或加重LUTS方面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尿道口前置术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优于尿道口-处女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的指征及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例“U”形切开尿道口成形增加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使其大于0.5cm;并处理尿道外口之新生物,使尿道末端和尿道外口直顺平滑。结果 应用倒“U”切开尿道口成形术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及所致之尿道综合征21例;获随访18例,时间1年-13年;16例效果良好,2例无效,治愈好转率88.8%。其中与性生活有关的12例获随访1例,10例痊愈,治愈率90%。结论 认为本术式简便,疗效可靠,不失为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及所致之尿道综合征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尿道口处女膜病是由于女性尿道外口被残留的处女膜或其瘢痕组织覆盖,或由于尿道外口与阴道口过于靠近甚至融合所引起的以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女性尿道综合征。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尿道口处女膜病3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道处女膜融合征4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道处女膜融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收集48例尿道处女膜融合征的临床资料,讨论了此病的典型表现,解剖变异和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4例(91.7%),治疗有效率为89.2%。结论 采用处女膜伞切除,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特别是延长阴道前庭、消灭尿道口之袋状凹陷及术后定期尿道扩张是治疗该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的手术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采用Y形切口的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手术将尿道远端及尿道口从处女膜中松解,切除阻碍物,使尿道口平滑和远端尿道粘膜平坦光滑,延长尿道口和阴道口间距。结果本组59例中,56例(94.92%)随访10~79个月,其中52例(92.86%)症状消失,4例(7.14%)症状改善。结论Y形切口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操作。认为本术式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1181例已婚妇女尿道口处女膜病变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定华  张春明 《四川医学》1991,12(5):275-278
报告1181例已婚妇女尿道口处女膜病变及性卫生、扩张处女膜和推压阴道两个试验与尿路感染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查结果。对尿道外口肉阜及尿道粘膜脱垂与年龄的关系和发病原因作了简要分析。指出:由于性生活及分娩,尿道口处女膜剖异常及尿道外口病变,在已婚妇女中极为普遍。尿道综合征的发生与病变及两个试验是否阳性和性卫生的好坏关系密切。雌激素的缺乏可能不是尿道肉阜粘膜脱垂发病的根本原因,而慢性炎症及性生活的机械性刺激,则可能是二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作者强调,阴道炎并非尿路感染的先决必备条件,改善性卫生和加强身体锻炼,有可能大大减少尿道综合征的发生和对其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报告尿道处女膜融合征34例,讨论了此病的解剖变异和发病机理,设计H形切口行尿道外口矫形手术,认为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将尿道远端及尿道口从处女膜组织中松解并予扩张,切除阻碍物,保持尿道口平清,尿道远端粘膜平担光滑,使尿流通畅且增加尿道口和阴道口之间的距离,术后随诊率91.2%,治疗有效率96.8%。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尿道下裂术后质量,防止尿道成形术后尿道口狭窄.方法:以43例1.5~14岁Ⅱ~Ⅲ度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带蒂包皮皮瓣,阴囊带蒂皮瓣和阴囊与包皮联合皮瓣作新尿道材料,施行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喇叭形硅胶尿管套置入尿道外口内,固定在适当位置,8~10d随尿管拔除.同期随机选择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模式而不置入硅胶尿管套的方法.两组病儿均经3个月至3年的相继随访.结果:研究组43例出院后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发生,并发尿瘘4例,半年后行尿瘘修补术.对照组术后有2例尿道外口狭窄,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的2例,行扩张术后1例改善,1例反复扩张失败被重行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两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X2=0.044,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该装置对防止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口狭窄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术后尿道外口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对61例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者应用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式,同时注意将血管蒂筋膜覆盖新形成的尿道及吻合口上面,增加尿道表面组织的厚度及血供预防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结果61例中有60例阴茎外观满意,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5%(7/6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尿道口退缩1例。结论本术式具有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取材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20例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85例应用膀胱粘膜代尿道,其中60例应用改进龟头成形术使尿道外口处于正常位置,外观形态正常。总治愈率为95.5%。主要开发症是尿道瘘和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瘘经留置导尿管后多可自愈,尿道外口狭窄大多扩张后恢复,个别需行尿道口切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尿道下裂术后质量,防止尿道成形术后尿道口狭窄。方法:以43例1.5~14岁Ⅱ~Ⅲ度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带蒂包皮皮瓣,阴囊带蒂皮瓣和阴囊与包皮联合皮瓣作新尿道材料,施行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喇叭形硅胶尿管套置入尿道外口内,固定在适当位置,8~10d随尿管拔除。同期随机选择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模式而不置入硅胶尿管套的方法。两组病儿均经3个月至3年的相继随访。结果:研究组43例出院后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发生,并发尿瘘4例,半年后行尿瘘修补术。对照组术后有2例尿道外口狭窄,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的2例,行扩张术后1例改善,1例反复扩张失败被重行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两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x^2=0.044,P<O.05,有显著差异。结论:该装置对防止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口狭窄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术后尿道外口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家骥 《重庆医学》2008,37(7):765-767
目的探讨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裂隙状,阴茎外观较满意,无阴茎下曲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6%(4/25)。其中尿瘘3例,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本术式具有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头型和阴茎型尿道下裂的Ⅰ期修复。  相似文献   

13.
在泌尿科门诊,一些以尿道综合征而予药物治疗的女性患者,往往疗效不佳.这些患者在作处女膜及尿道外口检查时常能发现一些解剖异常.我院1988年3月至1989年10月检查的这类患者中,发现处女膜异常者18例,均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正位尿道口、阴茎头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12例经验。应用膀胱粘膜尿道成形一期手术。全部病人尿道口均修复至阴茎头正常位置,发生尿道外口狭窄和冠状沟处尿道瘘各1例。10/12例阴茎头形状明显改观。认为该手术简便、符合解剖学原理、并发症少、效果良好,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尤其是阴茎头发育不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外口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后,组织钳提夹挡住尿道口之皱襞组织,用高频电刀从根部将其切除,创面涂敷四环素软膏或烧伤湿润膏.结果86例中痊愈78例(90%),好转8例.结论女性尿道外口缴应是一种独立疾病,泌尿外科检查可确诊,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6具女尸及294例门诊女病人尿道外口的形态位置及其与下尿路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观测.把尿道外口的形态分为正常型、喇叭型、堤型、活瓣型及融合型,其中正常型、堤型及活瓣型出现率较高,而且基本相似;活瓣型与处女膜前部的关系密切;融合型可能与多次生育有关.各型尿道外口位置不恒定.46具女尸的尿道外口与阴蒂头、阴道口之间的距离,均值分别为13.38mm及9.64mm.结果认为女性尿道外口各种形态位置与其下尿路感染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症状,多见于已婚中年女性.该文报告68例,年龄24~58岁,发病诱因与性生活有关46例,劳累8例,产褥期3例,穿尼龙内裤、瘦腿裤3例,无明确诱因8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道烧灼感,检查发现尿道口后唇增生肥厚33例,尿道口与处女膜融合18例,尿道外口环状结缔组织增生并狭窄11例,尿道口距阴道口过近6例,探测尿道44例有明显外口紧缩感.手术方法是游离远端尿道2~2.5cm,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外口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后 ,组织钳提夹挡住尿道口之皱襞组织 ,用高频电刀从根部将其切除 ,创面涂敷四环素软膏或烧伤湿润膏。结果  86例中痊愈 78例 (90 % ) ,好转 8例。结论 女性尿道外口应是一种独立疾病 ,泌尿外科检查可确诊 ,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16岁 ,因股骨骨折收住院。术前医嘱持续导尿 ,暴露外阴后 ,发现前庭的后半部有一开口 ,前半部有一皱襞 ,按正常解剖位置前庭的后半部为阴道外口的位置 ,前半部则为尿道外口的位置。试行无菌导尿时 ,发现前庭前半部的开口只是一皱襞痕迹 ,不是尿道外口 ,对此年龄组的病人尿道外口确定无误后才可行导尿术 ,不可试行导尿 ,以免误伤处女膜。后经仔细检查 ,综合分析 ,发现阴蒂隆凸不明显 ,考虑可能有外阴异常的情况 ,后经把会阴部软组织向肛门处推移约1.5cm时 ,发现有一开口 ,无疑此处覆盖着的才是阴道开口 ,此上方的则为尿道外口 ,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