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后血胃泌素水平及对胃肠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5 5例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应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其生后 12h内 (开奶前 )及d7空腹血胃泌素水平 ,并观察不同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较晚期微量喂养组生后d7血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且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 ,体重增长良好。结论 :早产儿消化道机能能适应胃肠道喂养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且能很好的耐受喂养 相似文献
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成功的方法。方法 4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试验组23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0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接近,但试验组临床表现轻,再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考,篓置静多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即使出现喂养不耐受程度也较轻,可较快恢复进食。仅以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来评价胃肠喂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2种不同喂养方法的耐受情况。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2 h。观察组亦采取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3 h。结果:观察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胎便排尽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 NEC、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胆汁淤积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改变喂养方法有助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尽快建立肠道营养,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情况及疗效。方法 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组(EMF)和传统喂养(CF)组。EMF组生后12h内给予微量喂养,每天小于(10~20)mL/Kg新生儿奶粉,平均分成6~8次,经口管饲喂养,有吸吮、吞咽反射后改经口喂养,能耐受逐渐加量,至完全肠道营养。CF组生后禁食,72h后给予微量喂养,喂养方法同EMF组。结果观察EMF组同CF组在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头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泌素水平,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促进胎便排净,缩短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加快生长发育,是对VLBW儿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每组各42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予以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微量喂养组早产儿采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72-74+79
目的 探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产科出生的VLBW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VLBW予以静脉补液胃肠外营养供给,观察组VLBW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两组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评估两组VLBW的喂养结果,并比较喂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LBW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喂养3周期间,观察组VLBW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P0.05)。结论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不仅改善VLBW的营养状况,促进向肠内营养过渡,而且可降低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早产极低甚至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上升,大量生存的脆弱新生婴儿需要儿科医生解决他们的喂养和营养需求问题.而喂养问题是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儿胃肠成熟与喂养困难关系密切,因此,其开始喂养时间、喂养方式及喂养内容是目前争论和研究的热点.现将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成熟的影响相关研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1227-1228
目的了解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各种因素,造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探讨开展早期微量胃肠喂养问题,为解决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喂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排除了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NRDS,呼吸衰竭、畸形等疾患。随机分为二组,早期微量胃肠喂养83例为观察组,常规喂养80例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二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各分项比较均P<0.01;二组在治疗10d内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有助于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基层医院的喂养成功率,增强患者的整体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生长和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的适宜喂养方式,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25例生后24~72小时内予以微量喂养,对照组15例于生后1周内予以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结果:两组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营养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早期微量喂养越来越被关注.为了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患儿的影响,我科开展了对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一种较为适合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以改善早产儿喂养的不耐受性。方法 将胎龄≤ 34周 ,体重≤ 15 0 0g的早产儿分为 3组 ,在统一保暖、静脉营养基础上 ,在生后 72h前 ,微量喂养组予早期微量喂养 ,对照组Ⅰ暂时不喂养 ,对照组Ⅱ按常规喂养方式喂养 ;72h后 3组均予常规喂养方式喂养。观察 3组患者大便、喂养与体重增加情况及喂养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微量喂养组拔胃管及到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在生后 1个月时有较理想的体重增加 ,而且微量喂养组较对照组Ⅱ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减少。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喂养不耐受现象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 ,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不能吸吮甚至无吞咽反射,加之消化功能不成熟.极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导致不能耐受喂养.另一方面,此部分患儿宫内糖原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我们在静脉营养加上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39 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早产随访组,采用鲍秀兰早期教育资料制定的干预计划,进行系统干预,并与326 例失访的早产儿童以及与随访组相似的326 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采用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早产随访组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5 项均分、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总分与早产失访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需进行胃肠外静脉营养的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5例,随机分为静脉营养加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组(干预组)和完全静脉营养组(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4 d分别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同时监测PNAC各项危险因素以及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结果 干预组PNAC主要危险因素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TBIL、TBA以及肝酶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明显改善PNAC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胆汁淤积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滴服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4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滴服喂养组)23例,对照组(早期鼻胃管喂养组)22例.观察两组奶量增加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达全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累计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增快(P<0.05),奶量增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1),达全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胃出血、口腔炎、呼吸暂停、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滴服喂养能较快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2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早开奶组(n=21)和晚开奶组(n=21)。早开奶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晚开奶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两组比较,早开奶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重、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值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