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尿素红细胞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程各期变化的规律性。方法:利用许汝和氏法血小板稀释液计数不溶解的红细胞。结果:耐尿素红细胞在休克期、少尿期较高,进入多尿期逐渐减少,至恢复期消失。结论:耐尿素红细胞计数对于观察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期病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除1例要求转院外,其余均治愈。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变化快,不同的病程阶段临床表现差异大,对各期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所制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以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措施得当,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顺利渡过此期,进入下一病程。结论:熟悉发热期病程发展,注意病情观察,提高预见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出血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是患者安全度过病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7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各期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碎片(FRAG)进行检测。发现RBC、HGB、HCT在发热期开始增高,低血压休克期达最高,少尿期降低明显,以后逐渐恢复;RET在发热期降低,随病程进展而回升;病程中各期的MCV、MCH、MCHC稍降低;FRAG在发热期最多,随病程逐渐减少,恢复期消失。结果表明:动态观察红细胞系统的变化,可作为协助HFRS诊断、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袁迪 《黑龙江医学》2010,34(9):664-665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IL-15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2例HFRS患者病程各期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IL-15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程极期达高峰,与BUN变化相一致,重症患者IL-15在发病早期和极期均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 ,病情凶险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减轻脏器损害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 1997~ 2 0 0 1年应用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9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均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早期的住院患者。诊断依据符合 199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 49例 ,对照组 49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无论是治疗组、对照组均按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变化 ,按每期的治疗原则给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入院后给予干扰素 …  相似文献   

7.
卢炜  郭莉萍 《吉林医学》2011,(24):5060-5060
目的:探讨胸部X线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有胸部X线改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00例X线胸片进行分析,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特征及价值。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胸部X线表现为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其他临床各期胸部X线表现有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泡性肺水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心脏改变,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改变基本相同,但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不尽相同。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胸部X线改变的程度基本与临床病期一致,能及时反映病变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其胸部X线特征,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国林  袁迪  李用国 《重庆医学》2008,37(18):2073-2074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对32例HFRS患者病程各期和20例健康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sICAM-1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程极期达高峰,与BUN变化相一致;重症组忘者sICAM-1在发病早期和极期均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观察6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各期的改变。发现出血热患者临床各期,全血粘度的均数都高于正常对照的上限值。五期中少尿期升高不明显,发热期和多尿期明显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期均有显著性升高,提示出血热整个病程是DIC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观察临床各期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及时正确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95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进行了血液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血小板在发热期即明显下降,休克期尤为低下,多尿期开始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在发热期即升高,休克期尤为显著,多尿期恢复正常。总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各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在发热期、休克期高于正常值,在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均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在恢复期仍低于正常值。红细胞平均体积除恢复期外各期略有下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各期均下降。红细胞形态指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各期均增高。提示EHF患者血液系统存在有不同程度变化,这些指标对EHF的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C)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病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3例HFRS患者各病期血清肌酐(Cr)、尿素(Urea)、胱抑素C(Cys-C)的含量,采用47例发热患者(排除肾脏疾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Urea、Cr在HFRS患者各病期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增高最为明显,但三期间互无显著性差异。Cys-C在HFRS患者各病期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休克期最为明显,发热期与恢复期之间、少尿期与多尿期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恢复期,Urea仍有43.5%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Cr为69.5%,而Cys-C为82.6%。结论:与传统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Urea)相比,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病期的变化更明显,恢复期下降的最慢,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功能变化更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把78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并对其不同病程中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进行动态检测,与60名健康人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轻症组及健康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多尿期,恢复期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可帮助了解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管内皮损伤的程序,对其病情严重程序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病程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 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 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 /CD8^ 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 /CD8^ 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发病时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病程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在各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仪器选用美国Coulter-JT型全血细胞计数仪,空腹采肘静脉血1ml,抗凝送检,由仪器自动取血分析;结果:血小板4项参数的改变从发热期开始,具体表现为PLT、PCT降低,MPV、PDWK升高,在低血压期及少尿期变化最显著,其中危重型及重型患者4项参数的改变尤为显著;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有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卡络磺钠注射液100mL(80mg)/d治疗。结果:卡络磺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酐水平降低早,尿蛋白消失较快,少尿期持续短,多尿期来临较早,治疗病程短。结论: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卡络磺钠注射液100mL(80mg)/d治疗。结果:卡络磺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酐水平降低早,尿蛋白消失较快,少尿期持续短,多尿期来临较早,治疗病程短。结论: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血透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变、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在预后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差别。结论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相比较常规血透在治疗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能更好控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少并发症,改善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80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各期肾主动脉、段动脉、弓形动脉的血流频谱参数与32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检测肾动脉血流对监测HFRS病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型、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不同型、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进行测定。结果:载脂蛋白A1的检测无显明差异,载脂蛋白B的检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型、期及康复期有显明关系。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的检测具有明显性,可作为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A)测定HFRS患者病程各期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HFRS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均见升高(P<0.05或<0.01),以低血压少尿期最为明显,IFN-γ增幅最大,IL-4在轻症组低血压少尿期和重症组发热期稍低于正常水平(P<0.05),其他各期均在正常范围。低血压少尿期IFN-γI、L-10水平轻症组高于重症组,病程前三期Th1/Th2比值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少尿期增高最为明显。结论Th1/Th2平衡偏移引起免疫网络紊乱,免疫平衡偏向Th1类,细胞因子在HFRSV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