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并观察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为合理规范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将身体健康,子宫内膜小于5 mm,无乳腺增生的绝经妇女120例根据绝经年限分为2组,即A组(0~5年)、B组(6~10)年.每组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C、D;A、B两组服用激素,C、D两组服用维生素C,服用前后通过阴道B超,高频B超和钼靶监测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结果A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有些病例有出血现象;乳腺增生明显;B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有增厚,乳腺腺体回声变化不明显.C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变薄,乳腺腺体萎缩.D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及乳腺腺体变化不明显.无一例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发生.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绝经年限短的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乳腺增生,对绝经时间较长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并观察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为合理规范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将身体健康,子宫内膜小于5mm,无乳腺增生的绝经妇女120例根据绝经年限分为2组,即A组(0~5年)、B组(6~10)年。每组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C、D;A、B两组服用激素,C、D两组服用维生素C,服用前后通过阴道B超,高频B超和钼靶监测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结果 A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有些病例有出血现象;乳腺增生明显;B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有增厚,乳腺腺体回声变化不明显。C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变薄,乳腺腺体萎缩。D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及乳腺腺体变化不明显。无一例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发生。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绝经年限短的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乳腺增生,对绝经时间较长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临床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FFDM)影像表现,提高对男性最常见乳腺病变的认识。方法:分析27例男性乳腺增生和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FFDM影像表现。结果:男性乳腺增生FFDM影像表现为乳晕后区局限性片絮状的增生腺体(18例),全乳腺体呈扇状或盘状弥漫性增生(5例),腺体增生伴导管增生(4例)。乳腺癌FFDM影像表现为乳头后偏心侧致密肿块,境界清楚,肿块内有低密度灶,伴簇状细点钙化灶。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FFDM影像学特点,可时男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如疑有男性乳腺增生同时伴有乳腺癌时,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钟书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33-134,137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妇女10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维爱治疗,治疗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应。结果两组治疗前FSH与E2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与乳腺密度和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治疗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雌酮、睾酮和雄烯二酮水平;分析患者乳腺钼靶X线图像,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乳腺密度进行评估,按乳腺百分密度分成≤25%、26%~50%、51%~75%和>75%共4个等级。结果符合筛选条件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包括90例乳腺癌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癌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P<0.05),两者血清雌酮、睾酮和雄烯二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乳腺密度分布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这些绝经后乳腺肿瘤患者血清睾酮与乳腺密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雌二醇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相关,其代谢前体睾酮与乳腺密度呈正相关,提示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与乳腺密度和乳腺癌发病均相关。  相似文献   

6.
VEGF-C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乳腺囊性增生35例(其中Ⅰ级增生7例,Ⅱ级增生16例,Ⅲ级增生12例);乳腺癌45例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中的表达率为20.0%(7/35),其中Ⅰ级为0,Ⅱ级12.5%(2116),Ⅲ级41.7%(5/1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1.1%(32/45),与乳腺增生比较差异显著(P〈0.05)。VEGF—C在Ⅲ+Ⅳ期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其相应淋巴结的转移率也愈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状况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EGF—C在乳腺癌发生恶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患者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关糖抗原sTn在乳腺肿瘤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病理标本中肿瘤相关糖抗原sTn的表达及乳腺癌组织中sTn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绝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TKH-2(McAb TKH-2)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n在46例乳腺癌、4例乳腺腺瘤和2例男性乳腺增生中的表达。应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水平。结果:乳腺腺瘤和男性乳腺增生患者sTn表达均呈阴性。46例乳腺癌患者中,28例sTn表达阳性(60.9%)。乳腺癌患者中sTn表达阳性频数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 ),临床分期较晚患者高于临床分期较早患者(P<0.05 ),雌激素受体阳性者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者(P<0.05)。在病理分级、年龄、是否绝经、肿瘤直径大小患者中的sTn表达阳性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 )。46例乳腺癌患者中,2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54.3%)。结论:乳腺癌中sTn表达阳性患者易发生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且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升高患者,sTn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指标,sTn和雌激素受体联合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术前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术前乳腺X线、超声测量70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大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学测量的肿瘤大小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绝经前患者术前乳腺X线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术前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无相关关系(P>0.05);绝经后患者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无相关关系(P>0.05)。不考虑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时,术前乳腺X线、超声所测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结论:术前乳腺X线对乳腺癌肿瘤大小的评估优于乳腺超声。但在部分特殊的乳腺结构及疾病类型中,乳腺X线术前评估肿瘤大小准确性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乳腺钼靶X线摄影下BI-RADS分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统计分析不同绝经状况、不同体质量指数、乳腺X线摄影下不同乳腺腺体密度对BI-RADS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于海淀妇幼保健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者652人,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4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评估分级,结合病历资料分析绝经状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乳腺腺体密度与BI-RADS分级的关系。结果不同BI-RADS分级组的体质量指数比较,不同乳腺腺体密度ACR分级组的BI-RADS分级比较,绝经前和绝经后的BI-RADS分级比较结果,P值分别为0.000、0.002、0.017,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体质量指数高及乳腺腺体密度高的女性人群,乳腺X线摄影异常相对较多,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定期检查,以预防乳腺癌等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638例乳腺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方法: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结果:乳腺增生症2083例(78.96%),良性肿瘤298例(11.30%),乳腺癌25例(0.95%),乳腺炎、导管扩张症、血肿、副乳、囊肿等232例(8.79%)。结论: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常见病、多发病,乳腺肿瘤所占比例亦较高。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年龄、哺乳、内分泌及情绪状况密切相关。应用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声医师对于“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应谨慎。乳腺增生症是女性乳腺的常见病。由于增生病变组织形态学改变复杂多样,因此命名繁多,国际上统一将这类疾病称为良性乳腺病(benignbreastdisease,BBD),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中的失常(aberrationofnormaldevelopmentandinvolution,ANDI)。临床上关心的是BBD中发展成乳腺癌的危险有多少。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建议有乳腺增生症状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乳腺癌。现在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部分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病理支持。所以超声医师的首要任务是除外乳腺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的良恶性,尽量少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220例乳腺肿块的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5%;发病率多在35—45岁;纤维腺瘤以乳晕区罕见;乳头状瘤多位于乳晕下方;浆细胞性乳腺炎易与乳腺癌混淆;乳汁潴留囊肿多于哺乳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患者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同时辅以乳腺专科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乳癖消片及逍遥丸治疗,护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两项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均呈升高趋势,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可通过调节患者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芝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2):937-939
目的探讨乳痛安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安组,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安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安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结论乳痛安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痛宁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理。方法: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宁组 ,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宁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宁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乳痛宁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月我院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22例,共有病灶26个,其中,6个为良性,12个为交界性,8个为恶性。26个病灶中,25个无钙化的肿块,1个结构扭曲。元钙化的肿块中,圆形、卵圆形肿块8个,分叶形肿块17个;高密度肿块17个,等密度肿块8个;肿块边缘清晰15个,其中,有6个肿块边缘见晕征,肿块边缘部分模糊7个,肿块边缘模糊3个。良性、交界性、恶性分叶状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3.04、4.47、4.56cm。5例患者肿块短期迅速增长,全部患者均未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对短期内快速增长、直径约3cm边缘清晰的高密度无钙化分叶形肿块,应想到分叶状肿瘤的可能。良、恶性分叶状肿瘤在肿块形状、边缘及密度改变的X线表现上差异不明显,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组织学。  相似文献   

17.
王雄 《医学综述》2012,18(1):6-10
泌乳素是由垂体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其作用是促使乳腺分泌乳汁,作为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维持女性黄体的功能和促进男性睾酮的合成。泌乳素异常分泌会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且与乳腺增生、肿瘤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手术切除泌乳素瘤、西药溴隐亭、中药复方或针灸方法治疗泌乳素相关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评农民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探讨强化护理对其影响。方法将我院化疗的农民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宣教组和常护组,并与非农民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作对照,宣教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另接受针对农民乳腺癌患者的强化护理,共12周。在人选时和第12周评价应对方式。结果农民乳腺癌患者在听天由命和逃避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2周后宣教组和常护组比较,寻求支持、情感宣泄、听天由命和逃避量表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民乳腺癌患者多采用逃避和听天由命的疾病应对方式,强化护理宣教可有效改善其疾病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龙安莉 《吉林医学》2013,34(15):2859-286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病在病因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妇科病患者,其中100例为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乳腺增生患者,同时选择100例进行妇科检查的正常女性,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等激素水平,研究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在发病机理上的相关性。结果:两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激素刺激相关,其中两个患病组患者的雌二醇(E2)水平比正常组平均水平升高(P<0.05),而孕酮(P)的水平则比正常水平下降(P<0.05),且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疾病的病因具有相关性,对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使妇女乳腺疾病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探讨今后乳腺疾病的防治方法和重点。方法2002年-2006年在妇女病普查普治中,对3658例妇女进行手触诊、红外线乳腺透照仪、B超、冷强光透照仪和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查出乳腺疾病718例,患病率19.63%,患病主要以乳腺增生为主,占85.79%,其次为乳腺纤维瘤病例,占9.47%,乳腺结核、副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所占比例较小。结论加大防治乳腺疾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自身保健意识,是做好妇女病预防保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