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广泛用于评估心肌存活性,但该方法有一定主观局限性,同时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将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7±9)岁应用小剂量[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肌存活性。TDI测量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左室壁1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计算收缩期峰值心肌运动速度在静息及负荷时的绝对和相对变化值。结果:85节段根据测量结果被分为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此两类心肌的峰值运动速度由静息到负荷的绝对增加有显著差别[(2.85±2.20)cm/s和(1.16±1.18)cm/s,P<0.01]。结论:负荷超声心动图法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区分心肌的存活性,两者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所有患者均行静息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常节段,运动减弱节段108个,运动消失节段58个。(2)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77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A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静息超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0例冠心病患者用^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85个病变节段,其中97个为存活心肌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DT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达83%,特异性达86%,结论: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是评心肌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其结果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良好的一致性,应用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过程中的存活心肌,探讨DTI及LDDSE结合DTI技术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术,术前1周内,行LDDSE、DTI检查,并于术后2周、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2DE)及DTI,测得收缩期室壁运动(S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室壁运动(e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e)和舒张晚期室壁运动(a波)的峰值运动速度(Va)。结果LDDSE过程中,多巴酚丁胺(Dob)5μg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不变,Dob10μg时WMSI下降的异常室壁运动节段共有10个。Dob5μg时与静息相比,Ve增加(P<0.05);Dob10μg与5μg相比,Vs、Va增加(P<0.05)。以PCI术后3个月作为判断存活心肌的时间标准,共有存活节段123个,坏死节段16个。术后2周:存活心肌的Ve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存活心肌的Vs、Va较术后2周增加(P<0.05)。结论通过LDDSE结合DTI技术,观察LDDSE过程中及PCI前后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可更早发现及提高识别存活心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存活心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以来,随着冠脉搭桥术(cor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的开展,人们发现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异常可出现某种程度的逆转,从而认识到节段运动异常的心肌不一定表示坏死或纤维化,而有可能是存活的。Rahimtoola[1]首先使用“心肌冬眠”(hibernatingmyocadium)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心肌冬眠即指由于长期慢性低灌注,心肌细胞保持存活但收缩功能降低的一种状态,其血供恢复后收缩功能可随之恢复,这可能系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建立起灌注收缩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IT)定量分析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过程中缺血心肌室壁运动的特征。方法:分别对14例正常人和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标准的DSE方案(0-40μg.kg^-1.min^-1),使用DIT技术于静息状态,小剂量(10μg.kg^-1.min^-1)及峰值剂量(40μg.kg^-1.min^-1)负荷时观察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记录各室壁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综合计算平均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和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结果:随着多巴酚丁胺药物剂量的增加,正常组平均峰值速度均逐渐增加,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逐渐缩短;冠心病组平均峰值速度小剂量负荷时增加,大剂量时则下降,平均峰值速度运动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DTI技术与DSE结合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缺血心肌的无创性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及评价存活心肌的预后状况。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术,术前1周内及术后(〉6周)用LDDSE观察室壁运动情况。结果LDDSE预测心肌运动严重减弱节段血运重建后功能恢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2.0%,预测无运动节段心肌恢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9%、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 (LDDSE)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或PTCA 支架术。术前 1周内进行LDDSE ,术后 ( >6周 )复查超声心动图。应用QTVI技术获取LDDSE各阶段及术后梗死心肌范围内相邻两取样点的组织速度和位移曲线 ,测量其收缩期最大速度和位移 ,算出其心肌应变 (S)和应变率 (SR)。结果 在术后室壁运动有改善组中 ,LDDSE各阶段以及术后各取样点的收缩期最大速度和最大位移均较术前静息状态时有不同程度提高。LDDSE在 5 μg·kg-1·min-1剂量结束时 ,SR、S均较静息状态时提高 [SR :( 0 .4± 0 .3 )s-1对 ( 0 .2± 0 .2 )s-1,P <0 .0 5 ;S :0 .0 5± 0 .0 4对 0 .0 3±0 .0 1,P <0 .0 5 ] ,而较术后稍低 [SR :( 0 .4± 0 .3 )s-1对 ( 0 .8± 0 .2 )s-1,P <0 .0 5 ;S :0 .0 5± 0 .0 4对 0 .10±0 .0 4,P <0 .0 5 ]。LDDSE在 10 μg·kg-1·min-1剂量结束时 ,SR、R均较静息状态时明显提高 [SR :( 1.0±0 .4)s-1对 ( 0 .2± 0 .2 )s-1,P <0 .0 1;S :0 .10± 0 .0 5对 0 .0 3± 0 .0 1,P <0 .0 1] ,与术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R :( 1.0± 0 .4)s-1对 ( 0 .8± 0 .2 )s-1,P >0 .0 5 ;S :  相似文献   

8.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无论实行内科介入治疗,还是选择外科干预,术前对梗死部位心肌存活性进行评价对于选择有效治疗措施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负荷试验仍是评价存活心肌的有效方法,包括运动负荷及药物负荷试验。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药物负荷试验是简单、无创的重要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应用经胸二维超声成像对室壁运动幅度进行分析,自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下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0例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 ,对照组 2 5例 ,均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分别于静息、峰值负荷下将PW DTI取样容积置于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采样 ,获取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PW DTI测量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 (Vs)、收缩期达峰时间 (timetopeakvelocity ,T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 (velocity timeintegral,VTI)。 结果 根据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与对照组相应节段 (正常组 )比较 ,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TPV、VTI并无统计学差异 ;峰值负荷下冠心病缺血节段组各节段Vs、VTI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TPV则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PW DTI能准确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从而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定量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经彩色超声检查存在左心室壁节段运动障碍的冠心病患者,进行RT-MCE、RT-MCE联合LD-DSE、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所有狭窄病变均行完全血运重建。RT-MCE图像按美国心脏超声协会16节段划分法获得各运动异常节段心肌灌注显影,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法求出各节段的p值及A·p值。术后1、3、6个月时分别复查心脏超声,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普通RT-MCE各节段A值以3.78、β值以0.38和A·β值以1.39为截断点,诊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0.2%、68.5%、70.2%和87.4%、78.9%、83.1%及80.6%、89.5%、83.8%;联合LD-DSE后,各节段A值以3.84、β值以0.49和A·β值以1.74为截断点,诊断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2.4%、67.8%、71.2%和87.4%、89.5%、88.1%及90.3%、82.5%、86.2%。联合LD-DSE后,RT-MCE β值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特异度和A·β值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度均有明显提高(89.5% vs 78.9%;90.3% vs 80.6%,P值均〈0.05)。结论RT-MCE β值及A·β值定量分析法检测存活心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可提高其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无创性评估心室功能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中,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正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房室瓣环组织多普勒波形改变对心室功能的提示意义也逐渐受到重视.房室瓣环的运动代表了心肌纤维由基底部向心尖的运动,瓣环运动速度的测定可提供心室收缩期到舒张早期运动状态的信息.DTI获得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波形可反映心梗缺血壁段引起的左室壁不协调性,并可用这些参数评价左室的整体收缩功能.三尖瓣环的DTI运动速度可以用于评价与下壁心梗相关的右室功能.因受前负荷变化的影响小,二尖瓣环DTI有助于鉴别二尖瓣的假阴性血流频谱,有助于无创性评估左室充盈压.一些影响房室瓣环DTI运动速度测定的因素目前难以消除,需结合其他多普勒参数和临床表现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以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2例CAD患者,采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窦性心律时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6个位点各参数的总和(t)及平均值(m),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 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与36例正常组(对照组)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CAD组Vs、Ve、Va及LVEF均有显著减低(P<0.01),L VESV、LVEDV明显增加(P<0.01).②CAD组LVEF与Vs-t、Vs-m、Ve-m成正相关( r=0.568,P<0.01;r=0.578,P<0.01;r=0.361,P<0.01),C AD组Vs-m与Ve-m成正相关(r=0.584,P<0.01).③采用正常组75%正常参考值下限(Vs-m-0.67s=5.04 cm/s)作为诊断CAD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7%、82.9%及73.2%.结论 CAD患者存在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而且收缩功能受损与舒张功能受损密切相关;用QTV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检测CAD患者心功能障碍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Vs-m是评价CAD患者心功能障碍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指标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系列指标进行检测,于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心尖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将取样门宽分别置于左室基底段和中段内膜下心肌层,获取16个节段的TDI,测量等容收缩期正、负向波(IVC1,IVC2)峰值速度(V,VIVC2)及其差值(DIVC)等,并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所测心肌存活分数(VF)对比分析,以VF<30%定为梗死区内无存活心肌.结果 与对照组相应部位相比,心肌梗死组梗死部位VIVC1,DIVC减低(P<0.05~0.01),VIVC2及IVC2持续时间(TIVC2)增大(P<0.05);IVC1持续时间(TIVC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梗死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多不显著(P>0.05);心肌梗死节段横向DIVC明显小于同一节段纵向DI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DI所测心肌横向及纵向DIVC值与SPECT心肌灌注显像所测V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P<0.001)和0.797(P<0.001).若以横向DIVC>-1.50为截断值预测局部心肌具有存活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达75%;以纵向DIVC值>0.92为截断值预测局部心肌具有存活性的敏感性达77.8%,特异性为87.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等容收缩期TDI具有特征性变化,应用横向及纵向DIVC均可作为静息状态下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荷超声心动图条件下二尖瓣环DTI部分位点舒张期波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共98例,入选标准是:根据负荷试验后二尖瓣环处4个DTI测量位点波形E/A〉或≤1.0改变的点位数在1-3处者。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本组98例患者中56例的冠状动脉有1支以上分支的管腔狭窄≥50%,冠脉病变的发病率为57.1%。负荷条件下舒张期二尖瓣环处4个取样点DTI波形的改变可分为两组:Ⅰ组是试验前部分波形E/A≤1.0的测点,试验后转为〉1.0,即部分位点的波形向正常人转变,称之为波形改善组,共2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0例、阴性17例,分别占37.0%、63.0%;Ⅱ组是试验前部分波形E/A〉1.0的测点,试验后转为≤1.0,即部分位点的波形向异常人转变,称之为波形变差组,共71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阴性25例,分别占64.8%、35.2%。结论试验后部分位点转为E/Aann≤1.0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后部分位点转为E/Aann〉1.0组,DSE使得安静状态下较潜隐局部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改变得以较明确的显示,因此,DSE条件下,二尖瓣环部分位点舒张期E/Aann的改变,尤其是出现由E/Aann〉1.0转向E/Aann≤1.0时,应提示有冠脉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能量型(energy mode)在定量分析心肌梗死面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Acuson Sequoia C256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能量型显示方式,经主动脉根部注入5%人血白蛋白声振造影剂,观察冠脉前降支结扎前后心肌显影情况,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比。结果 能量型显示造影剂缺损面积与组织切片心肌梗死面积有高度相关(r=0.78,P〈0.01),但测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种方法所测心室短轴总面积及坏死面积与总面积与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呈高度相关性(分别为r=0.87,P〈0.002)和r=0.79,P〈0.01)。结论 DTI技术能量型可定量反映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寻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与组织追踪(TT)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15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120 min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应用QTVI及TT评价不同状态下前壁、前间隔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等容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IVC)以及收缩期最大位移(Ds)三个指标的变化.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rn chloride,TTC)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前壁、前间隔各节段划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前后不同状态下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描绘ROC曲线并计算△Vs%和△Ds%识别存活心肌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与基础状态下比较,再灌注120min时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Vs、Vrvc、Ds均明显减低(P<0.01);与再灌注120min时比较,腺苷负荷后,存活组心肌Vs、Ds升高(P<0.05),而VIVC无显著性变化(P>0.05),非存活组心肌各项指标负荷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判定,以存活组心肌腺苷负荷后△Vs(%)≥17.9作为最佳截断值,则QTVI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81.1%;以存活组心肌腺苷负荷后△Ds(%)≥18.4作为最佳截断值,则TT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83.8%.联合△Vs%和△Ds%两项指标,预测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68.0%.结论 QTVI及TT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网能够提高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QTVI及TT指标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负荷DTI二尖瓣环舒张期波形改变对心肌缺血的提示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负荷DTI二尖瓣环舒张期波形改变对心肌缺血的提示意义.方法利用DTI观测104例冠状动脉造影(CA)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期4个位点的e波与a波的比值在多巴酚丁胺应用前后的变化,并与C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础状态下DTI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冠心病的检出率较高,而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的冠脉病变率最低(P<0.01);负荷条件下原本各点e/aann≥1.0的一些病例中出现部分取样点的e/aann<1.0改变,其冠脉病变率增高或有增高的趋势(P<0.05),而试验前后维持e/aann≥1.0波形的病例的冠脉病变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负荷剂量下不同位点的e/aann发生变化使得DTI以e/aannn<1.0为指标提示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和以e/aann≥1.0为指标排除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trial and/or appendage stunning (AS) usually occur after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Several parameters except mitral annular velocity were previously evaluated to determine A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itral annular velocity was useful for determining of AS. Methods This study consisted of 5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F <3 months who converted to the sinus rhythm. Mitral inflow and annular velociti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cardioversi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size and flow were assessed.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septal and lateral segments of mitral annulus was considered as the final annular velocity. Thrombus and/or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SEC)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Of 52 patients, 29 (56%) had AS but 23 did no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gender, and cardioversion type between two groups. Hypertension was more prevalent in patients without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AS (P = 0.02). Mitral annular systolic and E-wave velocitie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P > 0.05). Mitral annular A-wave velocity (3.1 ± 2.9 vs. 7.1 ± 2.2 cm/s, P < 0.001), and its velocity-time integral (0.27 ± 0.22 vs. 0.74 ± 0.19 cm, P < 0.00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AS. The annular A-wave velocity ≤3.3 cm/s predicted AS with a sensitivity of 59% and specificity of 76%. It was correlated with mitral inflow A velocity (r = 0.85, P < 0.001), LAA emptying velocity (r = 0.41, P = 0.003) and presence of SEC (r = −0.52, P < 0.001). Conclusion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F, mitral annular A-wave velocity may be a new marker to determine A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旨在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运动曲线以评估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作对照研究,测定其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处各位点的Sa、Ea、Aa及Ea/Aa之比。 结果 1.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二尖瓣环的DTI运动曲线为规律波群,有三个主波,收缩波Sa波,舒张早期Ea波,舒张晚期Aa波 2.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六个节点Sa、Ea及Ea/Aa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3.冠心病患者二尖瓣环六个节点平均Sa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89,P<0.01)平均Ea/Aa与二尖瓣血流曲线E/A之比也有良好相关性(r=0.427 P<0.05)4.正常组与冠心病组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侧壁Sa、Ea/Aa之比与六个节点平均参数相关系数最大。 结论 DT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曲线能同时测定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的、直接可靠的、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