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附5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加常规治疗方法对 5 4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病人进行治疗 ,并设 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5 4例病人经过治疗 ,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 ,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 ,提高生活质量 ,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沛潮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58-136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加常规方法治疗,并设3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41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86例原发性SAH患者。结果:86例患者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置换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两组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轻重、出血部位、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观察两组头痛平均天数,临床疗效,脑脊液正常时间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腰穿脑脊液置换可以缩短患者头痛时间还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8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前者除常规治疗外每3天给予1次脑脊液置换处理,共计5次,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治疗,随访观察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脊液置换组受试者头痛、脑膜刺激征、高颅压持续时间明显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作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外伤史、肝肾病史及血液病史,经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5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  相似文献   

8.
杜玲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51-252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快,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底爱英 《中外医疗》2016,(19):52-53
目的:比较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88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脑积水发生9例(20.45%)、血肿吸收时间(19.35±6.44)d,观察组分别为2例(4.55%)、(10.02±3.62)d,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及脑积水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血肿吸收时间,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建峰  王婉 《吉林医学》2010,(35):6477-6478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大的特点,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妹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27-127,13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4例行脑脊液置换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缓解、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再出血、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效显著,是基层医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密闭式腰池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技术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间断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4.81%(8/54),死亡6例(11.11%),低于对照组的32.14%(18/56),死亡11例(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5±1.33)d、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3±1.5)d、CSF-RBC2d下降(8.6±11.8)×108/L,低于对照组的(15±1.13)d、(10±2.8)d、(28±23.5)×10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微泵置换脑脊液技术治疗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大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颅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行持续腰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4.40%)较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12%)、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8.32%)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能加快血性脑脊液的廓清,减少血液中活性物质的刺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瑞银  张敏珍 《中外医疗》2011,30(19):98-98
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和腰穿双向脑脊液引流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侧脑室穿刺和腰穿脑脊液置换双向引流,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此方法能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存活率,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论该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另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穿脑脊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l1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4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7.5%和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8%和26.6%,2组急性脑积水分别为7.2%和11.1%,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有效地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曼  姚力 《吉林医学》2010,31(18):2826-282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置换脑脊液同时给以鞘内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可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茆康成  谢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1-152
目的对比两种脑脊液引流方法对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7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34例采用术中侧裂池置管经皮持续外引流脑脊液,63例采用术后持续腰穿置换脑脊液,均接受常规治疗,随访其并发症发生率,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在观察病例中,外侧裂置管持续外引流者其脑积水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侧裂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