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母亲说怀我的时候,一闻烟味儿就想吐的她竟然喜欢上了吃旱烟叶,由此她得出一个结论——她肚子里的我,肯定不是个省油的灯。我出生以后,也"很争气"地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母亲的想法。从小到大,我们家就没少了带着孩子来兴师问罪的父母。一个个父母狰狞着脸和父亲理  相似文献   

2.
家有“俗妈     
正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老妈很俗气。她胖乎乎的、嗓门洪亮,有时候被我气极时会怒斥我"傻瓜";做菜时偶尔情绪狂躁:"凭什么我要给你们做几十年的饭!"后来,我遭遇了一场事故,在家养伤的日子里,寂寞时只能和父母交流,我逐渐发现,就是这样"俗"的老妈,她也有过现在的我正经历的美好的少女时代。后来她成为了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并教给了自己的女儿很多人生"打怪"路上必备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凋零的玫瑰     
正第一次在诊室里看见晓默时,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美丽、瘦弱、惹人心疼的姑娘,我不禁感慨上天怎会如此残忍地对待这样的姑娘。晓默的母亲向我讲述了这个孩子的不幸经历。晓默,28岁,是个漂亮的南方姑娘,她从小就很喜欢跳舞,每次只要一听到音乐,她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跳起来。父母知道晓默爱跳舞,所以从小就给她报了舞蹈班,这一跳就是18年,无论舞蹈训  相似文献   

4.
正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女孩莉兹的原生家庭如地狱一般:父母酗酒吸毒,母亲精神分裂,莉兹从小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尽管父母都是"瘾君子",可她还是爱着他们,她也十分渴望父母的爱。母亲死于艾滋病后,她想改变命运, 之后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尽管困难重重,她最终还是获得了进入哈佛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情书     
今年春天,父母双亲相继因病去世,我们兄妹忙着清理遗产。说是遗产,其实就是几个破旧的箱子而已,样子既难看又笨重。父母在世时,我曾多次建议将它们"处理"掉,可母亲就是不同意。记忆里这两个箱子也从未离开过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母亲说过,那是她结婚时唯一的家具。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存在,于母亲而言,似乎一直都是个困惑。她说: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你怎么就是这么个样子呢?你真是让我伤心!她说这话的时候,总是皱着眉,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脸上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二十几年来,每当她要抽我,就总是这么句话这么个表情,我觉得,她是真后悔有我这样的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7.
谢谢您,后娘     
赵倡文 《校园心理》2007,5(4):34-35
<正>父母本来感情就不好。我上高二时,他们离婚了。星期天回到家中,妹妹哭着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冲父亲大吼了一顿,愤然离开家,走了十几里山路找到母亲。只一个多月没见,母亲鬓边就多了几丝白发,好像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我哭着问母亲为什么要离婚,母亲一声不吭只是抹眼泪。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10个月的时候,因为妈妈常常出差,所以我就被送到姥姥家里。我第一声妈妈是对着姥姥喊的。在姥姥家里长到七岁,我才回到父母身边。那时候,我是一个极度自卑的孩子,因为我听到过大人这样评价:"这孩子是个笨孩子,她没有别的孩子那么机灵又聪明。"我心里特别难过。虽然后来我回到妈妈身边了,妈妈对我很好,我却觉得她就像个陌生人,从而不肯亲近她。  相似文献   

9.
是爱还是害?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漫长的工作生涯里,我接触了许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中百感交集,文中记录的点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以此献给普天下的孩子和为人父母者…… 是奉献还是依赖? 一位母亲带着12岁的女儿霏霏来找我咨询,原因是她发现霏霏只要和她在一起就不跟外人说话,这个现象让母亲很着急。  相似文献   

10.
澄明的心     
<正>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叨地数落我的百般恶行。我看了常不忍心,又退回来将手绢递给她,她当然看不见,继续在床头上找,直到我颤着声,喊她,这才循声转过身来,"看"我一眼,怔一会儿,便高声地,继续"抨击"我。  相似文献   

11.
她从小体质就差,弱不禁风的身子以及苍白的脸色向人们昭示着她的羸弱。曾经有一度,医院几乎成了她的家。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让她健康起来。瓶瓶罐罐的药吃了无数,各种各样的补品喝了一大堆,可她的身体还是没有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强壮起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的母亲探听到了一位有名的老中医,便千里迢迢地带着她前去拜访。经过一番望闻问切,老中医给了她母亲一张药方,要母亲天天煎给她吃。母亲唯命是从地连连点头,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天以后,她家里的厨房便一直放着一个药罐,她的家也常年  相似文献   

12.
排忧解难     
“排忧解难”是我刊的保留栏目。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母亲不爱我怎么办?Q:我6岁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我有个弟弟,今年18岁,从小就很受母亲的偏爱,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培养母女之间的感情,但收效甚微。母亲曾答应我会努力改善我们的关系。但事实上,每次我们谈话,她总是在不停地谈论我弟弟,而不是我。在我需要她的时候,她从未出现过。相反的,她把时间都给了我弟弟。…  相似文献   

13.
正几年前,我和朋友谈论各自的梦想,她说她想拥有一个带露台的房子,因为她的母亲在城里住不习惯,老人家说晒个太阳都要下楼,种菜的地方也没有,她便想着,要是拥有一个有露台的房子,母亲便可以肆意地晒太阳,还可以在露台上种菜种花,应该就会搬来一起住。看她憧憬在美好生活里,我也说出了我的梦想,那就  相似文献   

14.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对孩子特别严厉的人。小时候,我挑食不想吃饭,母亲不容分说便给我盛上一碗,强迫我吃下去; 只要天阴沉沉的,母亲就强迫我带着伞去上学;记得有一次,天气转冷,母亲说我穿得太少,那时家里还有客人,我多么希望她看在客人的面子上,搭个梯子让我下,可是她毫不留情,指出我臭美的本质,强迫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  相似文献   

15.
"富家女"的自白其实,在蓉蓉还没有主动踏进咨询室前,对她我就已不陌生了。她实在是个引人注目的女孩,长得胖嘟嘟的,每次在校园见到她,她往往都在啃面包或吃零食,嘴巴很少有闲着的时候。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蓉蓉,对于我能叫得出她的名字颇为惊讶,同时也一下子让她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她的故事:"我出生于富商家庭,父母都是开公司的,家里有四部轿车,两个佣人。但父母家教很严,从不娇惯溺爱我,上学都是自己走路,不会开车接  相似文献   

16.
火车     
离别的愁绪像一习秋风抹在我青春的脸上。再过25分钟,我就要告别父母,踏上求学异乡的路了。此刻的我多想再吃一口母亲亲手熬煮的米粥,再听一个父亲下放农村时的故事啊! 站台上挤满了苍老的身影,空气中洒满了沙哑的嘱托,我看见一个女孩抽噎不已,她的母亲正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仿佛在说:人总要从独立走向坚强。  相似文献   

17.
欧夏今年19岁,高考失利后一直待在家中。近半年来,欧夏常无故跟父母发脾气,因为一些小事就与父母大吵大闹,父母觉得不管他们做什么欧夏都看着不顺眼,主动为她找工作,也被她拒绝了。一次她突然问母亲:“我5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醒来为什么没有穿衣服,赤裸裸地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8.
正同学小夏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大学,然而,从大一刚入学开始,她就出现了厌学情绪,到大二、大三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导致多门考试不及格。我问小夏:"你这么多门课不及格,想过怎么毕业吗?"她回答说:"我就没想毕业,想退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就读的专业,这不是她想要的,而是父母想要的。她虽然顺从了父母的想法,但心里觉得学习一个自己没兴趣的专业,毕业后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人生就失去了意义,还不如退学。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存在,于母亲而言,似乎一直都是个困惑。她说: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你怎么就是这么个样子呢?你真是让我伤心!她说这话的时候,总是皱着眉,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脸上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二十几年来,每当她要抽我,就总是这么句话这么个表情,我觉得,她是真后悔有我这样的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20.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女孩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心绪如此低落?初步沟通之后,女孩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 我今年25岁,从事美容专业。大约两岁的时候,一次外伤给我留下了腿部残疾。年幼时父母离婚了,我是和母亲一起长大的。母亲待我很严厉,经常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