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文娜  李新人 《解剖学报》1994,25(2):208-213
用眼内注射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抗连接蛋白单克隆抗体NC6ND6对20期鸡胚水晶体发育育影响的时程。结果发现,时程曲线的最高峰在24h点。此外还比较了20期与24期鸡胚水晶体对抗体反应敏感性的差异。资料揭示,前者高于后者。本研究还证实,20期鸡胚水晶体确是研究药物对发育影响的好模型,药物处理时间以24h较合适。本文还讨论了处理时间不同,效果亦不同的原因以及不同胚期对抗体反应敏感性不同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观察了14、16、18、20d胚龄的鸡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实验表明,海马前区、隔海马区、海马背内侧区、海马背外侧区、背海马、旁海马区中,从16d胚龄开始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这些阳性神经元随胚龄增加发生迁移,形态由圆形到多形,胞体由小变大,密度也发生变化。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元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及弱阳性三种。随胚龄增加,海马大部分区域阳性反应由弱到强,16、18d胚龄反应最强,20d胚龄反应减弱。本文对此变化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乙酰胆碱酯酶在鸡胚海马发育的一定阶段具有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着重观察鸡胚脾脏凋亡细胞核及其环孔板的形态学变化。方法,用放线菌酮处理第15天胚龄鸡胚,建立鸡胚脾脏细胞凋亡模型,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凋亡细胞为各类幼稚血细胞,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未见凋亡。凋亡细胞核在裂解分离为核碎块的过程中出现环孔板,凋亡细胞核完全裂解分离后,环孔板消失。结果:环孔板参与凋亡细胞核的分割以及核碎块的包囊,提示凋亡细胞核裂解成为核碎块形凋记录上体的过程是一个主  相似文献   

4.
人前庭小管的发育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人出生后前庭小管的发育,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足月胎儿和正常成人前庭小管(各6块颞骨)行连续切片并进行计算机辅助的三维结构重建。结果:足月胎儿和正常成人前庭小管有明显的解剖差异。足月胎儿呈一近似直管形,成人呈倒“J”形。足月胎儿前庭小管外口径、内表面积、长度、容积明显较成人小,而二者的内口径相差不显著。足月胎儿前庭小管明显较成人小。前庭小管外口径可充分反映前庭小管的发育程度。结论:胎儿在出生后其前庭小管要经过充分发育方可达到正常成人的形状。如果前庭小管发育障碍则引起狭窄或阻塞。  相似文献   

5.
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肾性离血压大鼠肥大心肌匀桨提取物对孵育鸡胚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肥大心肌的提取物中存在有明显刺激鸡胚及其心脏生长的可溶性活性因子,且该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能无严格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红染色在鸡胚原肠期血管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种蛋置于恒温培养箱进行孵化,分别取不同时段鸡原肠胚,经4%多聚甲醛固定,硼砂卡红溶液染色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鸡原肠期的胚体及外周的血岛呈鲜红色,可相继观察到原条、脊索、神经管及体节的发生过程,血岛的出现及其变化过程。结论能更早、更直观地观察到鸡胚早期血管发生的变化过程;此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对胚胎发育及血管发生等影响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例不同胎龄及生后不同发育阶段Wistar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发育进行了光镜、电镜研究。结果:1.依形态学特点,将支持细胞的发育过程初步分为4期:分化前期(胚胎11~15d)、分化期(胚胎15d~生后1至2周)、成熟前期(生后2周~青春期前)、成熟期(青春期后)。2.胚胎及新生时,在支持细胞间见到两侧胞膜紧密相贴及不典型的桥粒连接等;自生后4周,见到紧密连接。3.自胚胎17d至成熟以后,在支持细胞与其周围的生殖细胞间见到大量类似桥粒和类似中间连接等不典型的细胞连接。4.胚胎19d及新生期,睾丸索内除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外,尚可见一种特殊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s of EM>in ovo/EM> and EM>ex ovo/EM> culture of chicken embryo as well as EM>in vivo/EM> electroporation. Methods Fertile eggs were incubated for two to three days(E2-E3), and in ovo electroporation in spinal cord at E2-E3, and ex ovo electroporation in the tectum of brain at E5-E6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gen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parameter such as volt 18V, current 60mA, pause 90ms, and pulse 60ms for six time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number of samples were 20 eggs for EM>in ovo/EM> culture and 10 eggs for EM>ex ovo/EM> cultur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embryos at E2-E3 was 85% for EM>in ovo/EM> culture and 80% for EM>ex ovo/EM> culture. The number of samples were 11 in spinal cord at E2-E3 ( in ovo electroporation) and 10 in brain tectum at E5-E6 ( ex ovo electroporation). The positive electroporation rate was 54.5% in spinal cord at E2-E3 (EM>in ovo/EM> ) and 60% in brain tectum at E5-E6 (EM>ex ovo/EM>). Conclusion The methods of in ovo and ex ovo culture of chicken embryos and i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鸡胚发育过程中端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方法:采用硫堇染色、TUNEL法染色观察凋亡神经细胞的分布。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鸡胚第5d、第6d时可见少量凋亡细胞,随着鸡胚的发育,凋亡细胞渐渐增多。鸡胚第7d时,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数量渐渐减少。鸡胚第12d时,几乎不见凋亡细胞。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嘴段背侧和两侧脑室之间的组织等部位。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鸡胚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神经元凋亡,凋亡细胞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10.
谢小薰  徐锦雯 《解剖学报》1994,25(4):437-440,T020
用显微解剖术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第20-29期鸡胚心室小梁的发育及肌性室间隔的形成过程。心脏外部观,原始心室左右部无明显的囊袋样扩张。在原始心室内部,小梁完全形成后即呈出出左右部分的形态差异。小梁在原始心室中线偏右处开始聚集,随后渐融合在一起,形成肌性室间隔。本研究表明,心室小染不仅是一种有规律排列的结构,而且与肌性室间隔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实验性氟中毒鸡胚股骨进行了光镜、电镜观察及骨组织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股骨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密集分布,多为立方状。矿化骨减少,类骨质增加。骨形成指数大于对照组,骨吸收指数无显著性变化。实验组类骨质中Ⅰ型胶原纤维明暗相间的横纹不清,胶原肿胀,板层结构紊乱。以上结果提示,氟对胚胎成骨细胞有刺激作用,成骨作用加强,但成骨细胞产生异常的胶原纤维,类骨质矿化障碍,出现骨软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在鸡脊髓颈段注射HRP或埋HRP胶块,然后用TMB处理的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下行纤维至脊髓的神经元分布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鸟类动物存在着一些与哺乳类动物卡相似的神经联系。在间脑部分,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PVM)是标记细胞较密集的区域,其他还有下丘脑的外细胞层(SE)和内细胞展(SI)以及下丘脑外侧区。中枢内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红核、中介核和丘间核(ICo)。在延、桥脑段,网状脊髓束是主要的下行通路,脑桥吻端网状核(RPO)和脑桥尾侧网状核(RP)向脊髓的投射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内侧网状下行系统。小细胞网状核(Rpc)、旁巨细胞网状核等都有下行至脊髓的纤维。另外,蓝斑、蓝斑下核、前庭核、孤束核、外楔核也都有下行纤维向脊髓投射。在中缝核群中我们观察到大量的标记细胞,所以在鸟类动物中可能也存在着中缝核—脊髓这一下行抑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分别用爆震和白噪声损伤雏鸡耳蜗,在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下,结合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观察了雏鸡耳蜗毛细胞损伤和恢复的超微结构及听阈改变;又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雏鸡耳蜗基底乳头的细胞增殖。结果发现:爆震白噪声暴露后雏鸡耳蜗毛细胞听毛散乱、倒伏,胞体增大,胞浆外溢,线粒体肿胀,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升高,爆震组较噪声组损伤严重.到白噪声暴露后第5d、爆震后第7d,支持细胞顶部增宽,长出新生的毛细胞,部分透明细胞长出听毛,分化为新生毛细胞。噪声组14d、爆震组21d,雏鸡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恢复正常,耳蜗基底乳头的形态也接近正常;部分支持细胞和透明细胞可见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本实验结果表明:爆震和白噪声损伤后雏鸡耳蜗毛细胞可以再生,并伴有形态及听功能恢复,部分支持细胞和透明细胞分裂增殖,可能分化为新生的毛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了早期鸡胚心脏发生中的心内膜垫及室间隔的发生过程,其结果如下: 1.心内膜垫的发生起始于内膜细胞的增殖,向心胶质内输送内膜垫细胞。内膜垫细胞分裂增殖向肌层方向移动。当出现内膜垫细胞的贮备层以后,表面的内膜细胞停止增殖。融合的内膜垫参与房室口的形成,其右侧结节向尾侧延伸与室间隔融合。 2.早期心内膜垫的心胶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质酸,以一定的方向排列成“轨道”,内膜垫细胞沿“轨道”向肌层方向迁移并改变基质成分及排列方式。 3.肌性室间隔是心室壁分化形成的小梁在室间沟内侧聚集而成。室间隔背侧部与内膜垫右侧结节的下延部分融合,腹侧部与锥隔相延续。  相似文献   

15.
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出生前后的发育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计量分析。睾丸经戊二醛固定,树脂包埋,半簿切片。用点取截距法求得间质细胞核和平均体积,用点计数法求得间质细胞在睾丸的体积密度和细胞的核质比。依据核的平均体积和核质比计算出细胞的平均体积。在计算睾丸的间质细胞总数时考虑了组织收缩的影响。文内对出生前后间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5-HT1AR亚型免疫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5-HT1AR免疫阳性产物在VNC各个核团全长均有分布,主要定位于VNC神经元的胞体和近侧端树突,呈弥散分布,但在胞浆中也观察到许多染色深浅不同、分布不均匀的点状阳性结构。其中5-HT1AR样阳性神经元在前庭内侧核的全长呈密集分布,在前庭下核的尾段呈中等密度分布,在前庭上核、前庭外侧核和X核的全长、前庭下核的吻段和中段以及Y核的中、尾段均呈低密度分布,Y核的吻侧呈稀疏分布。本文结果提示,5-HT1AR阳性结构广泛地分布于大鼠VNC内,它们可能在介导5-HT对神经元活动的调节,参与前庭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单标和双标技术研究脑啡肽(ENK)和生长抑素(SOM)在鸡视网膜无长突细胞的定位和共存。单标的实验结果表明,一些SOM免疫反应阳性无长突细胞的形态、胞体在内核层的位置及其突起在内网层的分支式样与某些ENK免疫反应阳性无长突细胞相似,虽然其突起在内网层的第3、4亚层形成的丛网不象ENK免疫反应阳性突起那样丛密,在内网层的第5亚层也未见SOM免疫阳性突起。双标的实验结果表明,一些无长突细胞显示ENK和SOM两种免疫阳性反应,而另一些无长突细胞分别只显示ENK或SOM阳性免疫反应。文中还对视网膜神经多肽间或与经典神经递质的共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正常雏鸡及注射表皮生长因子后耳蜗基底乳头的细胞增殖。结果发现:正常雏鸡基底乳头毛细胞无阳性反应,少部分支持细胞和透明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反应染色阳性;表皮生长因子注射后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正常雏鸡基底乳头支持细胞和透明细胞有低水平的细胞增殖,表皮生长因子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前庭核向脑干呕吐区的间接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庭信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产生运动病的结构基础,但至今尚未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接受初级前庭传入信息的前庭核到脑干呕吐中枢的神经通路。向大鼠前庭内侧核和前庭下核内注入顺行追踪剂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向脑干呕吐区注入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BDA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DA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与荧光金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区域。结果发现在延髓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巨细胞网状核(Gi)和小细胞网状核(PCRt)有顺行标记纤维与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表明前庭核可能经DPGi、Gi和PCRt向呕吐区有间接投射,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前庭信号引发恶心、呕吐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影  唐军民  唐岩  常昕莹  李枫 《解剖学报》2007,38(2):238-240
目的 探索CD20阳性细胞在人早期胚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6~7周人早期胚内CD20阳性细胞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1.CD20阳性细胞局限于人早期胚肝内;2.在人胚肝内,CD20阳性颗粒主要局限于B细胞的细胞核内,呈不均质的颗粒状分布,细胞质和细胞膜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人早期胚内,CD20定位于肝内的B细胞,并分布在细胞核内;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CD20阳性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