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莹 《陕西中医》2011,32(6):669-672
目的:评价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从1989年~2009年。纳入以通腑法为主要组方依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修改后的Jadad量表。提取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并根据以通腑法为主合并的不同方法对有效率进行亚组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个RCT,纳入文献的质量均较低。疗效评价,按对照措施分临床亚组时,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OR合并=3.19(95%CI:2.46,4.14),显著性检验Z=8.76,P<0.0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的比较:OR合并=3.82[95%CI:1.95,7.50],显著性检验Z=3.90,P<0.0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WMD合并=-3.72[95%CI:-4.62,-2.82],显著性检验Z=8.10,P<0.0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通腑法为组方依据,能提高出血中风有效率,增加血肿吸收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腑化痰胶囊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锡亮 《中医研究》2006,19(10):35-36
近年来,国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1],其中脑出血占40%,高于国外报道的5%~10%。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较之单纯西医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2004-09-12-2005-05-28,在河南中医学院侯士良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通腑  相似文献   

3.
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道强  刘红健 《陕西中医》2009,30(9):1174-1175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通腑化瘀汤(大黄、厚朴、枳实、牛黄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加常规治疗(血塞通干粉针400m g配合5%葡萄粮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1次,拜阿斯匹林0.1g,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常规治疗,连用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服用通腑化瘀汤后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具有通腑化瘀,活血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4.
5.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病的八法之一,对于燥屎内结、停痰留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邪正俱实之证,有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笔者近年来运用该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往往能迅速改善病况,缓解病势,使患者能渡过急性期,顺利进入恢复期。1 基本方法 以大承气汤为基本方:大黄30g、芒硝10g、枳实10g、川朴10g。方可重用大黄,意在  相似文献   

6.
冯仓怀 《陕西中医》1990,11(1):10-11
作者收治的67例急性中风患者,其中62例大便秘结,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泻下之剂,对患者神志的复苏,血压的下降、症状的改善等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东  秦雪梅 《陕西中医》2005,26(7):677-678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相似文献   

8.
张颖  杨金生 《陕西中医》2006,27(7):837-839
目的:探讨研究通腑法防治中风病的理论。方法:参阅历代有关通腑法防治中风病的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探讨该命题的相关理论。结论:最早把通腑法运用于中风病的首推金元时代张元素,之后被历代医家认识并不断的予以应用。中风病应用通腑法的基础是:中风病人容易出现便秘;通腑法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且对并发症有积极的防治作用;润肠通腑类药物能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并有降压作用。提示:通腑法对中风病的防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人全部来自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一科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梗死,目前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成为人类致死的3大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治疗药物,减轻缺血性中风发病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中风通腑清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38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梗死,目前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成为人类致死的3大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治疗药物,减轻缺血性中风发病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中风通腑清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38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理论上云多有二便失禁,实际上多为无大便或大便秘结,并见躁动不安、面红气粗、口气秽臭、头闷胀痛或神志不清、肢体强痉等症。分析其病因病机实为风火上扰,痰瘀壅实于内,多有燥热可下之证。因此,笔者2003-2005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佐用通腑降气法治疗出血性中风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泻下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鸿雁 《河北中医》2008,30(5):491-492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形成主要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本,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房劳过度或风邪外中为诱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阴阳失调而发病。为本虚标实证。中风急性期则以标实为主,风、火、痰、瘀互见,  相似文献   

14.
15.
通腑泻下汤治疗中风急性期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腑泻下汤(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枳实、丹参)治疗中风(中脏腑)急性期40例,总有效率97.5%,且取效迅速。提示通腑泄热犹如釜底抽薪,醒神开窍,是治疗该病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成为中老年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 ,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 。探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的治疗方法 ,仍是目前神经病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表明 ,决定脑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颅内血肿的部位、出血量及脑水肿的程度。因此 ,在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 ,针对血肿的具体情况所采取的颅内血肿清除或引流术可以挽救生命 ,但是未达到显著减少病死率、减轻其致残率的目的[2 ] ,这就提示治疗上还应着眼于打断其发病后一系列病理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从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来看 ,除常规治疗外…  相似文献   

17.
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腑化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腑化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50例王静宇河北省衡水地区二院(053000)王东芳河北省衡水市三院(05300)张立营,刘淑云河北省景县人民医院(053500)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近年来笔者运...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泻热法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娄永和 《天津中医》1994,11(4):18-19
  相似文献   

20.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