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ibility than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em-bran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polyurethane blend membrane is a prom-ising biomaterial for small-diameter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mSIS)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进行比较,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模拟降解采用胶原酶配制降解液,对mSIS膜和Bio-Gide膜进行降解,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二者在降解液中的形态并取出称重,计算降解率。体内皮下埋植采用9只新西兰兔,每只动物背部皮下制备6个皮囊,分别埋入mSIS膜和Bio-Gide膜。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二者的降解程度及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显示mSIS膜在第12天降解完全,而Bio-Gide膜在第7天降解完全,且mSIS在降解液中维持形状的时间更长。皮下埋植4周时,mSIS膜和Bio-Gide膜形态相对完整,镜下观二者胶原纤维连续,膜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Bio-Gide膜部分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融合。术后8周,mSIS膜形态基本完整,镜下观部分区域与结缔组织融合;肉眼观Bio-Gide膜已破碎,镜下仅可见部分残留纤维与周围组织结合,无完整膜的形态。术后12周时肉眼仅见少量mSIS膜残留碎片,镜下可见mSIS膜残留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基本融合;肉眼及镜下观Bio-Gide膜均已消失。结论 mSIS膜皮下埋植降解时间约为12周,Bio-Gide膜约为8周,植入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mSIS比Bio-Gide膜降解时间延长,且空间维持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mSIS)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进行比较,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模拟降解采用胶原酶配制降解液,对mSIS膜和Bio-Gide膜进行降解,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二者在降解液中的形态并取出称重,计算降解率。体内皮下埋植采用9只新西兰兔,每只动物背部皮下制备6个皮囊,分别埋入mSIS膜和Bio-Gide膜。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二者的降解程度及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显示mSIS膜在第12天降解完全,而Bio-Gide膜在第7天降解完全,且mSIS在降解液中维持形状的时间更长。皮下埋植4周时,mSIS膜和Bio-Gide膜形态相对完整,镜下观二者胶原纤维连续,膜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Bio-Gide膜部分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融合。术后8周,mSIS膜形态基本完整,镜下观部分区域与结缔组织融合;肉眼观Bio-Gide膜已破碎,镜下仅可见部分残留纤维与周围组织结合,无完整膜的形态。术后12周时肉眼仅见少量mSIS膜残留碎片,镜下可见mSIS膜残留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基本融合;肉眼及镜下观Bio-Gide膜均已消失。结论 mSIS膜皮下埋植降解时间约为12周,Bio-Gide膜约为8周,植入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mSIS比Bio-Gide膜降解时间延长,且空间维持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和CD34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呈典型的多孔蜂窝状结构,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种植细胞后,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有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黏附、爬行及铺展生长,有时可见内皮祖细胞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梁志清  王丹  谢尧 《西部医学》2009,21(8):1260-1263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ovarian carcinoma-derive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ODMECs)体外培养体系。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微血管内皮,经pereoll梯度密度离心纯化。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对所获得的ODMECs进行鉴定。结果所获0DMECs流式分析有内皮标志物CD34/VEGF—R2表达;免疫荧光FⅧ一RAg阳性;电镜下见细胞多核、有丰富的微丝、weibel—Palade小体等;培养中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呈现典型的铺路石征,可传代培养。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人0DMECs体外培养体系,对了解卵巢癌血管内皮的异质性有重要价值,为抗卵巢癌血管生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兔脂肪源干细胞评价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脂肪源干细胞取自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组织,经分离、培养后接种到待检支架上,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形态;MTT法比较支架上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脂肪源干细胞生长曲线与倍增时间。结果脂肪源干细胞在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生长曲线与常规培养时基本一致,两组间细胞倍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源干细胞能够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纤维支架材料上正常生长增殖,该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two implantable devices made from modified polyurethane films with antibody tethered replication-defective adenoviruses encoding fo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dGFP) as gene delivery platforms. METHODS: Intra-aortic button implants of collagen-coated polyurethane films with antibody tethered AdGFP were sutured into the infrarenal aorta of adult pigs and pulmonary valve leaflet in juvenile sheep was replaced by polyurethane pulmonary valve cusp replacement with antibody-tethered AdGFP. After seven days, the buttons, prosthetic leaflets, and their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 explanted and evaluated for biocompatibility and AdGFP-mediated gene transfer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and PCR analysis. RESULTS: In vivo analysis of gene transfer from collagen-coated polyurethane films in pig infrarenal aorta implants, one week explants of the collagen-coated polyurethane films demonstrated (14.2 +/- 2.5)% of neointimal cells on the surface of the implant. In sheep pulmonary valve leaflet replacement studies, polyurethane films with antibody tethered AdGFP vector demonstrated (25.1 +/- 5.7)% of cells attached to polyurethane valve leaflets were transduced in one week. PCR analyses showed that GFP DNA was not detectable in blood or distal tissues. CONCLUSION: Site-specific intravascular delivery of adenoviral vectors for gene therapy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se two kinds of polyurethane implants utilizing the antivector antibody tetherin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作的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LGA)膜与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成年大鼠OECs,将细胞接种于静电纺丝PLGA膜上,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细胞形态与分布;用CFDA SE荧光染色检测接种后1~5 d内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增殖情况;以多聚赖氨酸(PLL)包被细胞做对照。将静电纺丝PLGA膜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其与大鼠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培养纯化所得的OECs的细胞纯度大于90%。相差显微镜下示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孔隙中的纳米纤维上黏附良好,细胞状态佳,且特异性地沿纳米纤维方向生长。接种后1~5 d内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上均正常增殖,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电纺丝PLGA膜局部移植后大鼠无死亡,PLGA膜与周围组织融合并部分降解。结论 静电纺丝PLGA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OECs在其膜上的黏附和增殖状况良好,是有潜力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膀胱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兔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泌尿道修复重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联合应用渗透溶液法-酶消化法-去垢剂洗涤法制备兔膀胱细胞外基质,将体外培养的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其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增殖情况;MTT法检测材料浸提液对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将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 兔膀胱细胞外基质冻干后呈白色半透明薄膜状,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一面呈纤维网状结构,另一面呈平坦致密结构,两面均无细胞残留.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能够在材料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MTT法检测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皮下植入实验中动物无异常反应,材料能在体内逐渐降解并引导新生组织长入.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兔膀胱细胞外基质已完全除去组织中的细胞成份,同时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纤维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泌尿道修复重建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PEG-PLA-PGL/RGD膜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 计数,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Ⅷ 。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 / RGD膜片上生长良好,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种植在PEG-PLA-PGL/ RGD膜片上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超过7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周内台盼蓝法对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细胞增长速度无明显降低(P> 0.05);MTT法对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在PEG-PLA-PGL/RGD上生长良好,PEG-PLA -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支架表面理想的可降解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CCK)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将经特殊处理的CCK埋植入竖脊肌组织中.实验组:A组为CCK材料埋植加术后两周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日剂量5 mg/kg),B组为CCK材料浸泡CsA(2.5 mg/ml)后埋植,C组为胶原膜包裹CCK材料后埋植,D组仅埋植CCK材料.空白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埋植材料.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常规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埋植材料的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术检测周围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术后第2、4、8周,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于材料边缘,吞噬材料.炎性细胞数量较少.第2、4、8周A组CD3阳性表达细胞数较B组少,与D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改善CCK的在体组织相容性;CCK在体内可降解,巨噬细胞,尤其多核巨细胞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深入了解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病变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分别取4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下肢病变组织和10只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小鼠主要脏器活检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患者下肢病变组织和小鼠主要脏器主要表现为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间质水肿,胶原纤维疏松、溶解,胞质溶解,细胞膜破裂,细胞器散在分布,炎性细胞浸润等.结论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受累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炎症性改变,且为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涤纶/氨纶管状织物上复合丝素/聚氨酯的方法制作一种复合结构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这种复合结构的人造血管截面显现多微孔结构,并且微孔分布均匀,内表面也较光滑.力学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人造血管的断裂强力、断裂功和初始模量都上升;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加,人造血管的断裂功和初始模量下降,但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力先增大...  相似文献   

14.
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在黏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在病毒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30只BALB/c小鼠灌服柯萨奇病毒后肠系膜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光镜下可见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小结和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活跃,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系膜淋巴结中CD4和CD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值均<0.01)。电镜下淋巴细胞增生活跃,表现为淋巴细胞大小不等,多见细胞分裂相,可见大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丛和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丛。结论 柯萨奇病毒可诱导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应答,且肠系膜淋巴结为黏膜免疫的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15.
DiePrognosefrRetinoblastompatientistwesentlichabhngigvomInfiltra-tionsgraddesTumorsimAuge.SeitlangerZeitistdieBedeutungderAd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微藿香正气散对急性腹泻大鼠肠黏膜保护和水电解质的调节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超微粉组、细粉组、口服液组。采用番泻叶煎液加寒冷刺激灌胃复制大鼠急性腹泻模型,观察大鼠腹泻次数、粪便含水量的变化,用光镜观察大鼠结肠HE染色黏膜形态学变化,电极法检测血清K+、Na+、Cl-浓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腹泻次数、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血浆Na+、K+浓度降低、Cl-浓度升高,血浆cAMP水平升高,超微粉、细粉、口服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组与细粉组比较,在降低大鼠腹泻次数、粪便含水量,升高血浆Na+、K+浓度,降低血浆Cl-浓度、cAMP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组与口服液组比较,在降低大鼠腹泻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藿香正气散能调节急性腹泻大鼠水电解质平衡,降低血浆cAMP水平,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优于藿香正气散细粉。  相似文献   

17.
枳椇子对CCl4大鼠肝纤维化预防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枳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取组织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结果 :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 ,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 ,假小叶形成。线粒体肿胀 ,膜不清晰 ,嵴消失 ,内质网扩张明显 ,溶酶体减少。预防组能减轻纤维化时 ,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使线粒体膜及嵴恢复 ,减少内质网扩张 ,促进细胞再生 ,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结论 :枳子具有明确抗纤维化作用 ,4 2 9g生药 /kg预防效果佳。其机理可能与减轻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 ,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 ,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红  张少锋  曹小刚  王忠义  田杰谟 《医学争鸣》2004,25(14):1326-1328
目的:探讨球磨介质对玻璃渗透氧化铝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粉体球磨时选用了两种不同的球磨介质-玛瑙和Al2O3制备玻璃渗透氧化铝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采用EDAX进行分析局部成分.结果:在粉体球磨过程中,玛瑙球磨介质会形成碎屑进入到Al2O3粉体中,在后续的烧结过程中,玛瑙碎屑和Al2O3粉体发生低共熔反应形成先驱玻璃相,阻碍了后续玻璃渗透过程的进行,从而在最终的复合材料中保留了玛瑙碎屑所形成的缺陷孔.而使用Al2O3球磨介质的复合材料中无此缺陷.结论:使用Al2O3球磨介质,可以显著减少氧化铝渗透玻璃复合材料中的缺陷气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修饰的牙龈成纤维细胞(GFs)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后的生长、结合情况,为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联合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再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转染bFGF的GFs接种于ADM真皮面,通过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其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基因修饰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复合ADM膜后生长良好,24 h细胞已贴附、伸展。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生长,并与支架材料结合紧密。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的GFs与ADM膜复合物有望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以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可行性。方法 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作为种子细胞与自制胶原膜体外联合培养并行裸鼠体内移植,通过对复合物扫描电镜、HE染色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了解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2h后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上贴附生长,复合物移植体内20d后,移行上皮细胞分化成层,层厚1~5层。结论 该方法获取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良好种子细胞,与胶原膜构建的复合物在体内形成了尿道类似物,有望成为替代尿道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