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68例CHF患者血浆NO和FT含量,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NO和ET水平越高。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6368,P〈0.001)。结论血浆NO和ET水平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和ET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以及NO和ET含量与ABR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①特发性突聋患者NO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ET则比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01);②ABR阈值与血浆NO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与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r=-0.798,P<0.01)。结论 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含量偏低,血浆ET含量高,并与ABR阈值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 (NO)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74例 (其中NYHAⅡ级 2 8例、Ⅲ级 2 4例、Ⅳ级 2 2例 )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 ,分别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 ,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培哚普利组与较大剂量组 ,治疗 8周后 ,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 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 ,与Boston心衰积分 (BSS)呈正相关 (P <0 .0 0 1 ) ,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呈负相关 (P <0 .0 0 1 ) ;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 (P <0 .0 1 ) ,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显著降低ET、NO ,更好的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心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左室心功能,分别用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实验分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丹参治疗组。结果 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LVSP、+dp/dtmax、-dp/dtmax、+dp/dtmax/IP明显下降(P<0.001),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ET值显著升高(P<0.001);而丹参则使LVSP、+dp/dtmax、-dp/dtmax、+dp/dtmax/IP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比,P<0.001),提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浆ET值,恢复NO/ET平衡(P<0.001)。结论 丹参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左心舒缩功能,提高血清NO和降低血浆ET水平,恢复NO/ET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检测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E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TC和LDL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503,均P<0.001);与血ET降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P<0.01),与患者血NO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脂和平衡NO/ET的比值等途径保护内皮功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高血脂或血脂正常)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肺炎并发心衰患儿与血浆内皮素(ET)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扩血管、强心药物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我们对65例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测定。结果表明:治疗前肺炎患儿血浆ET均增高,以重症肺炎及并发心衰者增高尤为显著(P<0.01);轻型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浆ET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ET值均下降(P分别<0.05、<0.001),重症肺炎组ET浓度虽下降显著(P<0.001),但仍维持高水平,且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单纯应用扩血管药物不能完全降低血浆ET水平,而扩血管药物与西地兰合用,可有效地对抗血浆ET。因此,我们认为西地兰在保护小儿心肺功能方面,对血浆ET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福利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3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NO降低,ET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EH患者血浆NO降低及ET升高,福辛普利可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健康者、5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EH组血浆ET浓度(76.74±15.6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EHⅢ期>Ⅱ期>Ⅰ期(P均<0.001).EH组中并发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者血浆ET浓度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增高(P<0.001)。EH患者血浆ET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362,P<0.01)。提示ET可能参与EH的病理过程,测定血浆ET浓度可作为监测EH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4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组)和32例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I)、NO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ET—I、NO和EDD的差异,并对ET-1、NO和EDD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ID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EDD与ET—I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ET—I与NO呈负相关(r=-0.5356、0.6829、-0.5828,P均〈0.01)。结论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都可靠地反映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血浆ET和CGR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CGRP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CGRP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浆ET水平逐渐升高;相关分析表明;CHF患者血浆ET与CGRP水平和LVEF呈负相关,而血浆CGRP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ET和CGRP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其水平高低可反映CHF心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KY大鼠各10只,分别测定血浆中NO(?)/NO (?),MDA及ET水平,分析血压与ET、NO及MDA与NO的关系。结果SHR血浆中的NO(?)/N0(?)、ET、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SHR血压与ET水平独立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855(P<0.01),MDA与NO(?)/NO(?)正相关(r=0.8714,P<0.01)。结果提示,ET水平升高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浆NO升高是一种代偿反应,但NO过度升高参与高血压的发展,并可能与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汤国兴 《河北医学》2002,8(9):809-810
目的:了解内皮素、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对照。同时采用Greiss法检定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以间接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ET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而NO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且与病情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测定高血压病血ET和NO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选择 32例在常规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1周 ,仍未显效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每日口服 80mg ,4周为 1疗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短轴缩短率 (FS)、射血分数 (EF) ,并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含量。结果  32例中显效 8例、有效 19例、总有效率为 84.4%。CHF治疗后血浆ET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治疗CHF疗效确切 ,可能与降低CHF患者血浆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儿发作间期与正常儿童皿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检测,分析两者相关性,阐明NO、ET在小儿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个月~14岁发作间期癜痫患儿共174例为癫痫患儿组,并分重症组和轻症组;选择6个月~14岁健康儿童174例为正常对照组,并与癫痫患儿组一一配对。两组同时测血浆NO及ET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组血浆NO及ET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O:p<0.01,ET:p<0.01),重症患儿血浆NO及ET明显高于轻症者(NO:p<0.01,ET:p<0.01),且NO及ET在癫痫发作间期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8046,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NO及ET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可望为癫痫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心钠素(ANF)含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正常人血浆ANF含量以及58例CHF患者的血浆ANF含量和射学分数(EF),同时对EF正常的CHF患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表明大部分CHF患者血浆AN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CHF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血浆ANF下降,只有少部分血浆ANF反而升高.结论CHF患者中EF正常的血浆A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文结果显示,血浆ANF含量可反映CHF严重程度、是用来评价CHF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中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的变化,明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在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同期收集就诊的PI-IBS患者28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标本和结肠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变化,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法分别检测血浆中ET和NO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PI-IBS患者内皮细胞形态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显著变化,功能上的变化表现为血浆中ET(55.49±13.49)ng/L和NO(75.90±16.52)μmol/L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43.40±13.69)ng/L和(62.48±15.63)μmol/L]明显增高(P<0.05)。 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与PI-IBS的发病机制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联用对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10mg/kg·d)、厄贝沙坦组(50mg/kg·d)及联合用药组(Ben5mg/kg·d+Irb25mg/kg·d),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NO和SOD显著降低(P〈0.01).MDA、ET和AngⅡ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组NO和SOD显著升高(P〈0.01),MDA和ET显著降低(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DA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SOD高于厄贝沙坦组(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厄贝沙坦组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改善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