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技 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上个世纪,日本开始在 国内推行全民健保,医疗费用同时进行相应调整;另外, 日本受“总体公务员”相关法律所限,该法律造成实验室 医学技术人员的人数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实验室的服务 水准处于低水平。为改善这一状况,佐佐木教授主持开 发了TLA。80年代初全球第1台TLA系统在日本高知 (KOCHl)医院被建立起来[1]。 自第1台TLA系统被开发,10年后,商品化的TLA 系统开始进入劳动力缺乏的日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72%的日本国立大学医院都配备有或…  相似文献   

2.
吴皓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7):498-498
1981年,被誉为自动化之父的佐佐木匡秀在日本高知医院建成了全球第一条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automation,TLA)系统。随着TLA的发展,日本各大学附属医院迅速建成或大或小的TLA系统。日立(Hitachi)公司在第1代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clinical laboratory automatic sys-tem 1,CLAS1)运行10年后,推出了CLAS2——模块组合式全自动化系统。近年来,CLAS3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产生: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对肾上腺肿瘤(AT)患者的疗效。方法 98例行LA治疗的AT患者,其中经腹腔入路40例(TLA组),经腹膜后入路58例(RLA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氧化应激水平、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RL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TLA组(P 0. 05);两组中转开放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RLA组术后3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水平高于TLA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TLA组(P 0. 05);两组术后3天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 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LA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氧化应激反应较轻等优点,且对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是指将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通过传送系统连接起来,进行流水线作业检测,实现样品运输、分类、前处理、检测、结果报告、后处理等全检验过程自动化[1]。TLA由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和自动化流水线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两部分组成。流水线作业是批量样本检测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实验室自动化建设蓬勃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保护斑块,提高颅内供血水平,是一种有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的介入治疗方法,可防止TLA进一步发展至进展性脑卒中,导致肢体不可逆性完全性瘫痪或出现脑干梗死危及生命。2003年8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高龄TIA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1981年发源于日本,是指将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TLA的两个关键概念是统一化(consolidation)及集成化(inte-gration)。统一化是指在一台仪器或相关的一组仪器上结合不同的分析技术或策略;集成化是指将各种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处理设备及分析后处理设备相连接。一个完整而  相似文献   

7.
背景:将高血压脑血管病研究中建立的6项新指标运用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LA)诊断研究中,能对原检测指标不能反映的全脑11条血管的整体的质与量的状况有较准确的评价。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对TLA的评估价值,弥补了原指标的不足。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116例研究对象均为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收治的TLA患者(TLA组)和同期98例体检的健康者,采用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对两组214例受试者2354条脑血管进行新旧指标的对照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新、原指标比较。结果: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检测,在无明显脑功能损坏情况下,116例中110例(94.8%)异常,20例(18.1%)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正常组与TLA组原指标比较:TLA组的搏动指数增高,椎基底动脉的脑血管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明显减慢,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差异性意义(t=1.97—2.89.P&;lt;0.05;t=3.1-11.59,P&;lt;0.01);频谱形态可见收缩波圆钝,S2&;gt;S1,峰时后延。正常组与TLA组新指标比较:TLA组中81.8%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降低,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增高。TLA组中的18.2%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下降、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减缓,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明显增高(t=2.14—2.6,P&;lt;0.05;t=2.85,14.4.P&;lt;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新指标较旧指标能更全面、准确地诊断TLA。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系短暂脑缺血发作(TLA)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旦形成血栓病情危重,常规治疗以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扩血管及针对病因治疗为主,但疗效不肯定。本采用由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东菱迪芙(DF-521)治疗椎基动脉TLA患,对其疗效作部分报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超声技术发展,近年来我院应用高频探头,经超声检测85例颈动脉病变中,发现颈动脉与椎动脉均有病变以脑梗塞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管壁与冠心病颈动脉管壁检测相比较管壁增厚尤为明显。而且可沿着颈动脉前后壁、分叉处、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均是多发斑块和多种性质斑块形成。冠心病人也常可在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斑块伴有椎动脉狭窄。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TLA)以椎动脉病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丛集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罗护球 《临床医学》2001,21(2):11-12
丛集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lus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CTIA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发作的TLA,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每日一次型”连续数日发作TIA,每天仅有1次;②24小时内有多次TIA发生,又被称为“枪击样”发作(gunshot);③连续数天(至少2天)发生“枪击样”发作,又被称之为“多发枪击样”发作(multiple-gunshot)。本文报告CTIA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期追踪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丁勇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7):492-493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是指将临床实验室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以实验室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系统化、一体化和网络化为特点,是技术和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自动化(TLA)是指将临床实验室相同类别型号的仪器或互不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各类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并将各种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处理设备及分析后处理设备相连接,实现自动化分拣、输送、处理、分析和存储[1].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验室全自动化系统检验流水线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4例,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3例,治疗前头部CT检查均除外脑出血,将微导管导丝系统送人血栓部位,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或将微导丝轻柔地穿过血栓,将微导管放在血栓内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27例患者16例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恢复满意。7例部分再通,临床症状部分恢复。2例血管影像学及临床症状无变化。TLA反复发作2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溶栓后瘫痪肢体即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得以再灌注。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对本病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医学检验自动化流水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S)又称全实验室自动化(TLA),是指为了实现临床实验室中的几个检测系统如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的整合,将不同的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实验室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传输轨道串联起来,在信息化网络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国内也有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1-3],引进LAS系统后,必须建设符合LAS系统工作流程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相似文献   

16.
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构成、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翔  邵松  徐勇 《检验医学》2005,20(2):175-178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技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上个世纪,日本开始在国内推行全民健保,医疗费用同时进行相应调整;另外,日本受“总体公务员”相关法律所限,该法律造成实验室医学技术人员的人数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实验室的服务水准处于低水平。为改善这一状况,佐佐木教授主持开发了TIA。80年代初全球第1台TIA系统在日本高知(KOCHI)医院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包括:(1)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2)标本前处理系统;(3)标本传送系统或传送带;(4)自动化分析仪;(5)分析后处理系统。我院于2007年安装了生化(日立公司)、免疫(Roche、雅培公司)检验自动化系统,全面实现了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LIS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检测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和临床检测仪器逐渐从过去的半自动分析推广到全自动分析仪器。工作模式也从过去的单个仪器的自动工作发展到现有装配线的全实验室自动化(TLA)或称为全过程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的综合建设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检验标本的自动处理和分析。集中管理,每种标本都是一人一管一综合报告,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高。本研究以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实验室流水线设备的功能设计为例对国产自动化实验室流水线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BIP)及其耐受机制是近几年来神经科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短暂局灶缺血诱导产生的局灶缺血耐受和患者经历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LA)的情况最相似。国内外学者运用多种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对脑缺血耐受机制进行研究,多数人认为BIP一般机制为缺血预处理可引起组织释放以腺苷为主的内源性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启动特定的基因表达出具有保护作用的效应物。BIP产生的耐受是对缺血损伤产生的一种明显迟发并持续性的神经保护作用,今后可进一步研究将BIP现象用于脑退化性病变、创伤和放射性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新型细菌β-内酰胺酶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按Ambler分类法分为A、B、C、D四大类(相当于Bush-jacob分类的2、3、1和4类)。各类中的酶由于基因改变而致氨基酸的替代使新的酶种层出不穷。随着对酶的分子结构、氨基酸组成。酶的等电点以及酶的动力学测定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发现新的酶种。现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β内酰胺酶作一介绍。1 A类酶目前A类酶约有200余种,其中的TEM酶有121种、SHV酶57种、CTX-M酶28种,其他有PER、VEB、CME、SFO、TLA、HER酶等较少见。新发现的A类酶以超广谱酶为主。1.1 TEM酶1.1.1 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