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32例常规超声发现脾脏异常和1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正常对照组13例造影剂充填均匀,脾实质强化均匀一致.32例脾脏占位性的患者中,脾血管瘤9例,脾梗死4例,脾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性肿瘤3例,脾囊肿3例.脾脏血肿5例,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在鉴别脾脏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声学造影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癌栓和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癌栓和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超声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声学造影。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用量2.0~2.4ml,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模式,采用肘静脉快速团注法。结果移植肝门静脉癌栓3例,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在肝动脉显影后大约10~15s门静脉负显影区内出现点状、细线样造影剂充填,持续约58~78s;移植肝门静脉血栓4例,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门静脉附壁或低回声区内始终为造影剂充盈缺损;移植肝门静脉狭窄1例,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门静脉吻合口造影剂充填内径为2.4mm;移植肝门静脉正常3例,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门静脉充填完整。结论声学造影可明确诊断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癌栓和狭窄。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微灌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技术研究移植肝微灌注状况。 方法研究组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共进行17次超声造影;健康对照组23例。经左侧肘正中静脉团注造影剂,对两组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图像并应用ACQ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两组的肝动脉和门静脉显影时间进行测定。 结果肝动脉显影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动脉显影时间、门静脉显影时间无明显差异;肝动脉不显影病例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缩短。发现6例造影异常病例,包括肝肿瘤复发、肝动脉栓塞、肝内梗死病灶、肝内血供低灌注区域等。 结论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显示肝脏血管和血液灌注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可吸收网脾包裹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Ⅲ-Ⅳ级脾外伤患者行可吸收网脾包裹术治疗,应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其术前及术后进行评价。结果32例脾外伤患者,术前常规超声检出28例,漏诊4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为:阴性4例,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8例;而超声造影检出所有病灶,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为:Ⅲ级19例,Ⅳ级13例,与术后探查结果一致;5例可见造影剂外溢,提示活动性出血。所有病例均行可吸收网脾包裹术。术后3d内复查,其中29例手术治疗成功,患者腹腔积液消失,脾周显示有强回声膜状物包绕,膜状物内可见片状无增强区,脾脏呈不规则增强。3例手术失败:1例于术后发生感染,超声造影显示脾脏仅下极增强,中上极未见增强;1例于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于脾门处突然中断,脾脏实质未见增强,提示脾动脉主干受压;1例术后出现腹腔积液进行性增加,提示仍存在活动性出血,此3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脾脏。结论常规超声通过腹腔积液量的动态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而超声造影可通过显示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对脾外伤进行术前准确分级及术后评估,两者结合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肝动脉并发症的37例移植肝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采用SonoVue,造影技术采用低机械指数谐波成像.结果超声造影提高了移植肝肝动脉显示率(100%),造影后(16.1±5.5)s肝动脉开始显影,(19.3±4.6)s门静脉开始显影.肝动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由造影前的86%(30/35)提高到造影后的100%(35/35).肝动脉血栓组门静脉显影时间(13.6±4.6)s,短于肝动脉非血栓组(P<0.05).超声造影显示了2例移植肝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显示率及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剂Levovist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造影剂Levovist(利声显 )对颅内动脉瘤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增强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为动脉瘤的患者 ,经常规彩色多普勒检查筛检出 10例诊断不确切、显影不佳的患者行造影增强 ,使用Levovist ,浓度 2 0 0~ 40 0mg/ml,经肘正中静脉持续推注 ,速度 2ml/min ,观察造影后不同时间病灶及其他血管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效果 ,记录各血流参数。所有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双盲对照。结果 受检者注射造影剂后 10~ 2 0s开始显影并很快出现高峰 ,显影增强持续时间为 3 .5~ 9.0min ,多普勒显像明显增强 ;造影后 9例患者均显示动脉壁上“囊袋状”突起 ,平均大小 ( 11.8± 3 .9)mm ;1例病灶未能明确显示。使用造影剂后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 90 % ;造影后相关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使用超声造影剂可明显增强颅内血管信号强度 ,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脾外伤保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脾外伤患者行保脾手术治疗,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其术前及术后进行监测。结果:46例脾外伤手术分级,Ⅱ级5例,Ⅲ级32例,Ⅳ级9例;常规超声共检出42例,漏诊4例;超声造影对46例损伤均作出诊断,其中9例可见造影剂外溢。术后常规超声发现1例腹腔积液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发现2例并发症,1例脾动脉主干受压,1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难以控制,其脾脏术后增强体积小于原来体积的1/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为脾外伤保脾手术术前提供选择依据,术后进行监测和随访,对于发现并发症、伤情变化以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脾梗死的价值.方法 58例脾梗死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二维超声可见39例脾梗死患者表现为脾脏增大,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楔形低回声区,11例表现为脾脏增大,周边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型低回声区,7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境界不清高回声不均区,1例仅表现为脾脏增大及脾实质整体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示低回声区及高回声不均区内均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见脾内不规则或楔形的"充盈缺损"区.结论 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脾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肝移植术后10例患者在超声造影诊断为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后,即刻进行DSA造影,将两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见移植肝肝动脉内造影剂增强信号微弱,肝动脉内径偏细.DSA造影见肝动脉纤细,造影剂染色稀薄暗淡,脾动脉明显增粗,两者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应常规作为肝移植术后的可疑移植肝血管系统异常的无创检查手段,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注射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及探讨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10例无任何肝脏病史和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及CnTI,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2种:11例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慢注法,余27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11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对照者延长,分别为(39.36±11.89)s比(30.00±6.76)s,(60.91±15.67)s比(41.13±6.49)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慢注法相比,团注法的各个时相对照者与肝硬化患者均明显缩短.团注法时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对照者延长;2种方法比较,团注法更加敏感.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硬化定量诊断,其中团注法较慢注法更有利于判断肝硬化时相.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病变的肝移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造影剂(Sono Vue)用量2.4ml,机械指数0.06~0.08,采用肘静脉或术中静脉留置管快速团注,14例患者注射1次,10例患者注射2次,2例患者注射3次,记时器与录像机同步记录。结果移植肝肝癌复发6例,移植肝门静脉癌栓2例、血栓4例,移植肝肝硬化再生结节3例,移植肝肝动脉扭曲、重叠、侧支循环形成2例,移植肝脂肪肝伴坏死1例;移植肝血肿1例,移植肝未见异常7例。21例得到手术病理、穿刺活检的证实,5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可协助诊断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尤其能鉴别门脉内的血栓和癌栓,鉴别肝癌复发与血肿和脂肪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在提高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常规超声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采用超声造影,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修正判断;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示良性病灶32例,恶性病灶46例。超声造影在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1.7%,准确性92.3%,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结论应用静脉团注SonoVue法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肝内小占位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0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2.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0%,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早期发现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样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小肝癌组(46例)和良性病变组(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血清AFP、GPC3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三者单独或联合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结果:小肝癌组的超声造影特征与良性病变组显著不同(P<0.05),小肝癌组大多呈“快进快出”表现,而良性病变组大多呈“慢进慢出”表现。小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超声造影结合血清AFP、GPC3水平联合诊断HCC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AFP、GPC3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及其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对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临床疑诊为胎盘植入的1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内病灶部位、范围及造影剂灌注特点,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总结胎盘植入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及图像特征。结果12例患者子宫超声造影增强表现:11例胎盘植入病灶造影表现呈高增强,1例呈无增强(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组织变性及钙化)。12例患者子宫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1例(粘连型)造影表现为宫腔内高增强病灶与周边子宫肌层间界限清楚,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粘连。6例(植入型)造影表现为残留胎盘附着处子宫浆膜层菲薄,子宫浆膜层部分连续性不好,呈毛刺样改变,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5例(穿透型)造影表现为残留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子宫浆膜层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溢,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胎盘植入,穿透浆膜层、子宫破裂。超声造影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诊治1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超声造影通过组织灌注成像之间的差异诊断胎盘植入,注射造影剂后胎盘植入病灶呈高增强,子宫浆膜层呈毛糙锯齿样改变,造影剂外溢时应考虑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超声造影对产后胎盘植入诊断及子宫破裂术后治疗修复的观察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输卵管妊娠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TI技术及SonoVue,对43例疑似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其声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24例行手术治疗,超声确诊输卵管妊娠21例,3例误诊,另19例接受保守治疗或失访。与手术病理对照,二维超声在14例患者附件区发现Donut环,其中7例造影时环壁均匀强化,术中腹腔内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7例环壁不均匀强化,术中示输卵管积血。4例二维超声示附件区Donut环及其周围不规则形混合回声,造影时仅见Donut环强化,术中可见输卵管伞端有血块包绕。3例二维超声示附件区不规则混合回声肿块,造影时肿块内见长圆形或“腊肠形”薄壁样强化,术中可见输卵管内及盆腔血块,病理于血块中发现绒毛组织。结论不同类型的输卵管妊娠超声造影表现不同,超声造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改变,有利于输卵管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快速分类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快速分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患者的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T和(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超声造影引导注射治疗的方法是在超声造影引导下,首先于肝、脾或肾创伤灶内多点注射蛇毒凝血酶,继之于肝、脾创伤灶和活动性出血部位多点注射旺一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保守治疗的方法是卧床休息、常规给予抗生素和补充血容量。结果在所有105例患者中,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两者诊断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1);在手术治疗的1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105例肝、脾、肾创伤患者中,保守治疗28例,超声造影引导注射治疗58例,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超声造影引导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率分别为26.7%(28/105)、55.2%(58/105)和18.1%(19/105),非手术治疗率为81.9%(86/105)。结论通过超声造影对创伤伤情的分类,所有患者得到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眶球后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球后占位性病变65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纳入65例的患者,男29例,女36例,平均年龄(49.23±13.57)岁。包括血管源性肿瘤36例(55.38%),神经源性肿瘤13例(20.00%),淋巴瘤6例(9.23%),其他少见病例10例(15.38%)。常规超声能清晰显示眼球后肿瘤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微循环及周边有无浸润。结论眼眶球后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术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3处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行大脑中动脉造影检查,8例行椎动脉造影。结果颈动脉斑块造影后,36个斑块见增强,7个斑块无增强;大脑中动脉造影:清晰显影55条,流速增高13条;椎动脉造影:2例提示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颅内Willis环及椎动脉的微小剂量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其中转移瘤14例,原发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淋巴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太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准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