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兴奋状态是精神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一类行为异常症状,常见有3类:躁狂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及精神分裂症等。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对住院及检查均不合作,有时还会冲动攻击其他患者,因此有此症状的患者急性期由于抗精神病药物难以短时间内控制症状,而我科常运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可在短时间(多在1周内)控制兴奋症状,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并便于病房管理,增加病房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
木僵患者行MECT前护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人的症状性适应证中,以改善精神病人的行为异常疗效最佳,在精神病人行为异常中木僵者尤为多见,而MECT对木僵这种症状的改善疗效最佳,也是唯一最短时间内缓解木僵症状的方法。目前我国常使“思倍通”(美国)治疗仪。1临床分析木僵是精神病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向群  杨萍  王艳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42-1443
躁动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异常症状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偏执型和心境障碍的躁狂型,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对住院及各种检查治疗均不合作,因对有此症状的患者急性期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控制,故临床医师通常运用MECT治疗,及时控制兴奋躁动,便于病房管理  相似文献   

4.
邓丽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40-2540
多参数监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是在全身基础麻醉、肌肉松弛的基础上,对患者脑部(主要为双颞极)给予定量的双脉冲电刺激,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在通电后出现脑性抽搐的早期.约有50%~80%的患者出现谵妄、躁动不安,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若此时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保证治疗效果,增强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俞杏芬  彭洪常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66-3167
术后兴奋躁动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最常见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不安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理性言语、无意识动作、哭喊或呻吟、语无伦次、妄想思维等,兴奋躁动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氧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81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选择积极合理的临床护理策略。结果 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实施临床护理方案后,81例精神病患者中80例顺利完成MECT治疗,病情好转,有效率为98.8%。其中1例精神患者MECT治疗未完成(患者对药物不适,家属自动放弃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1例无效,无效率为1.2%。结论 MECT是在利用电治疗前,先给患者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之后选择一定量的电流直接刺激患者的大脑,引起意识丧失,目的是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案。治疗时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方案,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托宁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后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MECT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MECT前予以阿托品;研究组,32例,治疗前予以长托宁。分别于刺激前、刺激即时、刺激后5min、10min末比较两组的SBP、DBP及MA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min、10min末的SBP、DBP及MAP均明显较低(P<0.05),而刺激前各血压值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min、10min末的各血压值与刺激前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刺激即时、刺激后5min、10min末的各血压值显著高于刺激前(P<0.05)。结论长托宁在MECT治疗前后能有效稳定血压。  相似文献   

8.
张峰  王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06-1407
电休克治疗(ECT)运用于精神科临床治疗领域里已有近70余年的历史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因其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而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需要不断的增加电量,才能够使患者出现满意的惊厥发作,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对照研究,期望能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什么时候增加刺激电量,增加多少刺激电量才能保证整个治疗期间均能得到有效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电休克治疗及电痉挛,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我院采用改良的电抽搐治疗方法及可动性电抽搐治疗仪(MECT)即在电抽搐治疗前加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  相似文献   

1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但麻醉恢复期躁动是否为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PO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60例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取七氟烷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评分,不同时间[进入手术时(T1)、导气管插管时(T2)、完成手术时(T3)、导气管拔除时(T4)、拔除导气管后10 min(T5)、拔除导气管后20 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16.67%,低于常规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苏醒后的躁动评分为(1.47±0.45)分,低于常规组的(4.62±0.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T2、T3时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4、T5、T6时的MAP分别为(80.07±2.40)、(79.24±1.32)、(78.61±3.42)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常规组的(85.54±3.67)、(83.36...  相似文献   

12.
门诊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大,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原理是在全身麻醉及肌肉松驰的基础上.予患者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病性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其中标志心肌损伤的心肌酶变化很小,无临床意义[2-4].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发现心脏肌钙蛋白(cTnT,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更为特异和敏感的生化标志物[5].  相似文献   

14.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其中标志心肌损伤的心肌酶变化很小,无临床意义[2-4].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发现心脏肌钙蛋白(cTnT,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更为特异和敏感的生化标志物[5].  相似文献   

1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re therapy, MECT)是由传统电抽搐治疗改良而来,术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病人不发生抽搐,痛苦体验小,治疗过程安全性高,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为探索对难治性精神疾病治疗的有效途径,我院引进了THYMTRON-Ⅳ,系目前我省唯一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现将治疗和护理的25例难治眭精神疾病病人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加上此类骨科手术患者多为意外伤害后急诊就医,部分需要急诊手术患者还处于发病期给围术期管理带来某些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医务人员受伤和患者死亡.这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之一在于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和术前的充分准备.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回顾总结了我院骨科手术中38例精神分裂症行骨科手术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影响。方法 6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局部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浸润麻醉。记录比较2组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小便时间与恢复生活自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平永美  樊理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79-2280
为了探讨麻醉方法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GEA)和单纯全身麻醉(GA)两种方法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120例全身麻醉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给予A组患者右美托咪定,给予B组患者地佐辛,给予C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结合,对比三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结果用药结束后,A组与B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且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C组,与A组与B组对比,C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P<0.05,证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是在治疗前由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剂硫喷妥钠,当患者渐渐入睡,眼睑固定,呼吸反射消失时停止注射,即刻给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待患者出现肌肉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