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脂质代谢紊乱和血凝、纤溶系统的失衡均可能参与CHD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对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和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已有不少研究,CHD患者纤溶系统功能改变的研究也备受关注[1],而脂质代谢紊乱和纤溶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报道不多,为此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CHD患者血清Apo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活性,及Apo与纤溶活性的关系,以期探讨它们在CH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共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4 0例冠心病(CHD)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AMI) 18例 ,2 2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 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PAI)活性 ,及其D2聚体 (D -Dimer)纤维蛋白原 (Fbg)。结果 :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 ,D -Dimer、Fbg含量增多 ,PAI活性增高 (P <0 .0 1) ,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0例冠心病(CHD),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活性,及其D2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D-Dimer、Fbg含量增多,PAI活性增高(P<0.01),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 )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肯定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中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重要的发病环节 ;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对急性血栓形成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他汀类对于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应用。1 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又相互影响。不稳定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5.
杨慧敏  韦俊 《医学综述》1998,4(9):508-509
<正>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致使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致猝死等后果,纤溶系统功能改变是其重要原因且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监测了34例PNS患儿血浆t-PA,PAI及α2-AP酶的活性变化,在了小儿PNS纤溶功能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是血浆纤溶系统的主要抑制物.PAI-1水平升高是纤溶功能减弱的主要标志,在活性物质作用下,促进血栓形成,对抑制纤溶有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39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液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液中t PA及PAI 1水平 ;且脑脊液和血液中t PA与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5 2 (P <0 .0 1)和 0 .4 2 9(P <0 .0 5 ) ;脑脊液与血液中t PA含量也呈正相关 ,r =0 .348(P <0 .0 5 )。结论 :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 ,对血栓性疾病测定t PA及PAI 1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纤溶系统功能降低是DVT、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通过对原发性DVT患者纤溶系统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DV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中,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血管造影、血管镜和尸检证明。并且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及凝血4项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并以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症侯群,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目前认为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改变致高凝及诱发不全性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机制。本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凝血系统指标: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纤溶系统指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含量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并与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陆志明  余叶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1):864-865,868
胰岛素抵抗(IR)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纤溶异常是IR的重要病理组成部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IR状态下,脂肪组织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增多,同时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使机体处于高凝血、低纤溶状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B细胞功能失代偿而血糖升高后,机体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生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重,凝血、纤溶异常进一步发展,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深入研究IR状态下的凝血、纤溶异常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术前1d、术后24h、1、3、6、12个月检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CHD组血浆PAI-1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血浆t-PA水平在术后1个月升高,术后3个月始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介入封堵术可通过改变血浆t-PA、PAI-1水平而改善小儿CHD患者的内源性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TG)与纤溶系统异常。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T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中高TG、高PA-1与低t-PA含量变化为脑梗死患者异常变化的特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通过改变纤溶系统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芩  唐玉兰 《医学综述》2008,14(22):3375-3378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重要组成物之一,对维持血浆纤溶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PAI-1的水平升高或者减低容易导致纤溶系统失衡,促使血栓形成或出血。PAI-1水平受基因调控,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化,并对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纤溶指标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M-1的含量、PAI-1/t—P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1的含量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显著为高。但t—PA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无显著降低。患者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纤溶及抗纤溶水平均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纤溶-抗纤溶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急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ELISA法检测D-二聚体(D-dimmer)。结果在各项指标中,轻型急性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PT、APTT和FIB、D-dimmer值明显异常,且提示预后不佳。早期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判断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宁江  李刚 《广西医学》2004,26(4):503-50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系统是否有异常。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30名正常对照和 5 7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结果 在受检的恶性肿瘤患者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 (PAI)、纤溶酶原活性 (PLG)、α2 -抗纤溶酶活性(α2 -PI)、抗凝血酶Ⅲ活性 (ATⅢ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存在着纤溶系统的激活或异常 ,部分指标可能提示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4~5倍.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皮细胞能产生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和 t- PA抑制剂 (PAI- 1) ,调节凝血和纤溶的平衡。 t- PA通过激活纤溶酶原 ,启动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 PAI- 1是 t- PA的生理性抑制剂 ,是纤溶系统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体内外实验均表明 ,PAI- 1活性及含量可因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子的作用而异常增高 ,从而严重影响了血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 ,导致血栓形成或出现血栓倾向。所以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所引起的 PAI- 1含量及活性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实验采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