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 全胃切除后按Doubletract法重建消化道 ,增加人工小肠套叠瓣 ,重建His角 ,共 89例作为研究组。将采用Doubletract代胃术的 2 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 8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 3~ 47个月 ,除 1例术后 4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外 ,其余患者近期效果良好 ,饮食正常 ,恢复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 ,无一例合并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低血糖反应和无胃综合征。Visick分级均为Ⅰ、Ⅱ级。术后 3个月钡餐检查显示“新胃”扩大酷似胃形 ,钡剂大部分经过十二指肠 ,无钡剂反流。上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Doubletract代胃术是一种理想的、值得推荐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26例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平均17.4个月.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排空时间为30min~120 mm.术后6个月、12个月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6例和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18例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功能性问置空肠代胃术,代胃容积300~400 mL,代胃半排空时间50~90 min,平均排空时间2.2 h.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及吻舍口瘘发生,无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进食量、体质量和体力恢复迅速,术后随访>1年者17例,其中13例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8 kg,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夏总蛋白均恢复正常.全胃切除后行新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符合生理通道,简便安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6-387  相似文献   

6.
胃癌切除食管-空肠贮袋双道吻合术用于消化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在全胃切除后,制作一个“S”或“W”形空肠贮袋,与食管做双道吻合.结果:21例患无并发症发生,经钡透检查均有钡剂通过十二指肠,钡剂进入量为20%~80%,且存钡时间最长超过120分钟,分别于术后1月和3月复查,血红蛋白、总蛋白、体重、进食量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该术式使重建消化道的食物储存容量增加,排空时间延长,且降低了吻合口瘘、狭窄、倾倒综合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更多的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途径,使进食与消化液分泌得以同步进行.同时,手术操作较代胃手术简便、安全,是全胃切除术后值得选择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月.作者为31例胃体或累及胃体部的胃恶性肿瘤施行了根治性全胃切除,管状消化道吻合器食管-间置“0”环空肠(代胃)-十二指肠吻合消化道重建术。体会是:对胃体或侵及胃体部的癌,全胃切除术是有价值的。利用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间置“0”环空肠代胃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重建的消化通路符合生理,食物正常通过十二指肠而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③代胃袋够大,能满足食物的贮存作用,避免了食糜排空过快;③避免了碱性的十二指肠液向食管返流;④在使用吻合器的情况下,手术简捷易行。为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有70余种,但仍无一个较理想、统一的术式(1)。我院从1986年2月至1992年2月采取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及人工幽门重建术治疗残胃癌13例,效果满意,现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间置回盲部回肠“p ”字代胃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全胃切除术后利用带蒂的回盲部回肠制成“P”字代胃,自体的回盲瓣代替幽门,间置于食管和十二指肠间,形成“新胃”。结果:20例病人术后6个月均恢复一日三餐、平均每日进食量580g(450-620g),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16例,占88.9%(16/18),代胃容积平均385ml(300-450ml),代胃排空时间平均145分钟(124-186ml),全组无胸骨后疼痛,无食物,消化液返液等现象,无倾倒综合征,无脂肪性腹泻,1、3年生存率为;87.5%(14/16)和60%(6/10)。结论:间置回盲部回肠“P”字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O”形空肠环代胃术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2年3月-2002年3月对20例胃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全胃切除“O”形空肠环代胃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倾倒综合征,6例返流性食管炎,钡剂在“O”环内循环,全组均随访。随访时间最长6年,最短7个月,其中1年死亡4例,1-2年死亡6例,2-3年死亡3例,另7例生活良好。结论: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2004年对58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随机采用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重建消化道组26例(研究组),BillrothII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组32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胃存贮量、胃排空时间、胆汁反流的发生率、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体重变化及术后5年内胃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存贮量增加、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降低,体重增加明显,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减低,术后复发时间延长。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是胃窦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的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2004年对58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随机采用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重建消化道组26例(研究组),B illrothⅡ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组32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胃存贮量、胃排空时间、胆汁反流的发生率、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体重变化及术后5年内胃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存贮量增加、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降低,体重增加明显,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减低,术后复发时间延长。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是胃窦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的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6.
的 探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 全胃切除术后利用带蒂的回盲部回肠制成“P”字代胃 ,自体的回盲瓣代替幽门 ,间置于食管和十二指肠间 ,形成“新胃”。结果  2 0例病人术后 6个月均恢复一日三餐 ,平均每日进食量 5 80 g( 45 0~ 6 2 0 g) ,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 16例 ,占 88.9% ( 16 / 18) ;代胃容积平均 385ml( 30 0~ 45 0m1) ,代胃排空时间平均 145分钟 ( 12 4~ 186m1)。全组无胸骨后疼痛 ,无食物、消化液返流等现象 ,无倾倒综合征 ,无脂肪性腹泻。 1、3年生存率为 :87.5 % ( 14/ 16 )和 6 0 % ( 6 / 10 )。结论 间置回盲部回肠“P”字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分析:附220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家仓  郭建生 《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0):730-732,735
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颇多,各有利弊。多年来诸外科学家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力求尽量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无期后遗症,以期提高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本院自1978-1993年共行全胃切除220例,先后运用9各步同方式的代胃术式,现人消化道重建的术式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对1999年3月-2002年2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回盲肠代胃。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营养改善明显,体重均有增加,无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上腹胀满及口腔异味发生。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回盲肠代胃术式符合正常的生理通道,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 1992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对2 0例胃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全胃切除“O”形空肠环代胃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无倾倒综合征 ,6例返流性食管炎。钡剂在“O”环内循环。全组均随访。随访时间最长 6年 ,最短 7个月。其中1年死亡 4例 ,1~ 2年死亡 6例 ,2~ 3年死亡 3例 ,另 7例生活良好。结论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锋  任书伟  余强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534-2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代胃容量300ml以上,排空时间30-100min.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