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丸原发性类癌并发部分类癌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睾丸原发性类癌临床罕见 ,我们收治睾丸类癌并发部分类癌综合征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男 ,48岁。发现左睾丸肿大 2个月于 1999年 5月 19日入院。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 10年 ,近 1年来 ,由香烟、汽油、气雾杀虫剂等刺激性气味极易诱发哮喘发作 ,肺气肿病史 5年 ,近半年来偶有不明原因的轻度腹泻。查体 :一般状况尚可 ,桶状胸 ,肺肝相对浊音界于右锁骨中线第 6肋间 ,呼吸音减弱 ,心界缩小 ,心音遥远、低钝。左睾丸肿大 ,约5 .0cm× 4.5cm× 3.0cm ,质硬 ,触之轻度疼痛 ,表面光滑 ,沉重感 ,透光试验阴性 ,睾丸附睾界限清 ,精索无增粗变…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睾丸类癌所占比例不足目前所发现睾丸肿瘤的1%。我院泌尿外科于2009年5月收治原发性睾丸类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睾丸类癌是一种少见、低度恶性的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多见.1954年Simon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国外文献共报道90余例睾丸原发性类癌,至2009年,国内文献报道近10例.本院于2009年收治1例原发性睾丸类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阑尾类癌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5例阑尾类癌的1临床资料,以探讨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5例术前全部误诊;均手术治疗,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4例获随访l~5年,均健在。阑尾类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诊断困难。该病发展缓慢,少有转移,故治疗上与相应的恶性肿瘤处理原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5岁,因体检发现脾门区肿块1年,伴便血1月余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B超体检时发现脾门区约3cm×3cm大小肿块,考虑为血管瘤行保守治疗。1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便血,经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底静脉中度曲张。B超发现:肝脏大小不等肿块,脾门肿块较前增大,拟手术治疗转我院。患者起病后无明显消瘦,无黄疸,无昏迷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睾丸粘液腺癌十分罕见,本院在2004年1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2001年在本院行右侧睾丸鞘膜积液翻转术,术后发现阴囊包块逐渐增硬伴有胀痛.2004年11月来院,发现右侧睾丸质地明显坚硬,大小基本正常,与阴囊皮肤粘连.右侧腹股沟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成簇,无触痛.直肠指检前列腺大小正常、光滑.  相似文献   

7.
睾丸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于睾丸的类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4例原发于睾丸的类癌进行检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为阴囊肿块,病程2~36年,其中2例伴有会阴胀痛感。肿块呈结节状,直径3.0~4.0cm,切面灰黄色,界清,1例有灶性坏死。组织学上,癌细胞呈圆形、多角形,胞质略嗜伊红颗粒状,胞界不清。核单一,圆形,染色质点彩状。癌细胞排列呈岛状、梁状,可见小的规则的菊形团样结构及大的不规则腺管样结构,腺腔内可见红染的分泌物。癌巢间为纤细的纤维组织间隔。免疫表型,癌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细胞角蛋白。结论:睾丸原发性类癌罕见,组织起源有争议。该肿瘤应与精原细胞瘤、转移性类癌、支持细胞瘤及粒层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肝脏原发性类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T  Qin LX  Pan Q  Pang JZ  Wang L  Sun HC  Ye QH  Fan J  Tang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35-1337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类癌(PHC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04年2月收治的1例巨大PHCT病例,并检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国内文献报告的19例P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PHCT的症状以腹胀、腹疼等上腹不适(8例)和腹部肿块(7例)为主,少数表现为类癌综合征(3例)。病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嗜铬颗粒蛋白A和突触素的阳性率较高。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完全切除病灶;4例接受介入栓塞化疗。结论PHCT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介入栓塞化疗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顺利康复出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术后免疫组化分析:5-羟色胺、胃泌素、生长抑素、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嗜铬素A、突触素及胰高血糖素阳性。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临床罕见,诊断困难,需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临床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左侧睾丸有一无痛肿块,质硬。彩超扫描证实左侧睾丸内存在一2.7cmX2.3crux3.1cm低回声实性团块,包膜完整,界限清楚,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腹膜后、腹股沟彩超检查未见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记物pHCG、CEA和AFP未见异常。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检提示为睾丸神经内分泌癌。病变组织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癌细胞类圆形,胞质伊红染,核圆形,颗粒状,癌细胞呈巢状或岛状排列。癌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嗜铬颗粒A和细胞角蛋白。结论: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需与转移性类癌和混合性类癌相鉴别。早期诊断并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5岁,发现左侧睾丸肿块20年。患者于20年前发现左侧睾丸内肿块,约米粒大小,质硬。期间肿块缓慢增大,无触痛,于2008年11月17日收住院。体检:左侧睾丸下极可触及一肿物,质硬,大小约6cm×6cm×6cm。CT检查示左侧阴囊相对增大,该侧睾丸明显受压向前上方推移,其形态和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其后下方见一约6.0cm×6.5cm×6.5cm大小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为37H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类癌12例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3例(25.0%),小肠1例(8.3%),阑尾4例(33.3%),结肠1例(8.3%),直肠3例(25.0%);12例均行手术治疗,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2例,胃楔形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阑尾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1例。结果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3个月~5年)。除1例小肠类癌死于术后2年复发转移外,余病例均无瘤存活3个月~5年。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确诊率不高,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阑尾类癌10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1980-2005年收治的10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术。肿瘤直径小于1cm有6例,1~2cm 3例,大于2cml例。肿瘤直径大于2cml例且伴阑尾系膜淋巴结阳性者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9例平均13年(2~20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即可。肿瘤大于2cm的患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膀胱类癌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膀胱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膀胱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5 4~ 7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 ,无面色潮红、心悸、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膀胱镜检查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 ,5mm× 5mm~ 2 5mm×30mm。 结果  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辅以放疗 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 3例。临床分期 :Ⅱ期 2例 ,Ⅲ期 2例。组织学检查 :肿瘤细胞呈嗜银性染色 ,电镜下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染色 :嗜铬粒蛋白A( )、角质素 ( )。 2例分别于术后 5年和 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2例术后分别随访 19年、8个月 ,未见复发及转移。 结论 膀胱类癌临床少见 ,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范围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 ,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直肠类癌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辉忠  唐伟松 《普外临床》1995,10(2):111-113
作者报道19例直肠类癌,其中良性类癌11例,恶性8例。3例有类癌综合症的临床表现,5例于术中发现有肝转移。由于目前尚无法从组织学上判断类癌的良恶性,故类癌瘤的大小在判断良恶性方面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主要依据为是否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消化道类癌的免疫组化检查提示,类癌综合症的发生与否主要按类癌细胞分泌活性物质的各类和其数量的多寡而定。直径<2cm的直肠类癌,又无局部浸润时,可行局部切除术。直径≥2  相似文献   

17.
直肠类癌33例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是否有浸润分别分组,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生存率的区别.结果直肠类癌以大便习惯改变(17/33,52%)、便血(14/33,42%)和体检发现直肠肿块(14/33,42%)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发现较早,肿瘤直径>2*!cm或浸润肌层者分别占12%(4/33).电灼术、局切术和扩大局切术共占79%(26/33),根治性手术仅占18%(6/33).所有病例(n=29)总的10年生存率为84%,肿瘤直径<2*!cm组(n=26)10年生存率为94%,而>2*!cm组(n=3)无1例活过5年,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1.0×10-9);未浸润肌层者(n=25)10年生存率为94%,而浸润肌层者(n=4)仅1例活过5年,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1.2×10-5).结论直肠类癌一般能早期发现,局部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类癌是一种可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尤以胃肠道最常见。传统观点认为,胃肠道类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胃肠道类癌包括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肿瘤。对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了解类癌的发生发展,准确评估患预后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阑尾类癌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阑尾炎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1967-1997年收治的2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有12例(57%)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急性阑尾炎,9例患者(43%)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大于1cm有16例,1-2cm3例,大于2cm 2例,15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粘膜下或肌层,4例侵及浆膜,有2例患者显示肿瘤浸润至阑尾系膜,1例患者肿瘤大于2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除1例肿瘤直径大于2cm且伴阑尾系膜淋巴结阳性者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外,其余20例均仅行阑尾切除术,获随访的1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即可。肿瘤大于2cm的患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类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胃肠道类癌的资料。结果 54.8%的类癌浸及肌层,16.3%的类癌有区域淋巴转移;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66.7%,44.4%。结论 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直径〈2cm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2cm者应行根治术,结肠及胃部类癌多灶及混合性类癌切除范围应相对扩大,而阑尾及空回肠类癌手术范围应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