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发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也越来越多.因肿瘤大部分位于胸骨后,手术可能涉及开胸及损伤胸腔内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总结笔者近十余年收治的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并结合文献就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最常见的症状为颈部肿块,术前胸部X线、CT检查的确诊率分别82.9%(29/35)和100%(35/35).94%(34/35)病例采用经颈部低领状切口手术,全组无手术死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确诊后应及早手术治疗,且大部分病例均可均颈部低领状切口进行。  相似文献   

4.
胸骨后甲状腺的诊断和治疗:65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仇德惠  曾亮 《上海医学》1996,19(2):70-72
本文复习了中山医院普胸外科40年间65例胸骨后甲状腺病例,良性56例,恶性9例。其中术前误诊2例,分别误诊为纵隔畸胎瘤和肺癌。  相似文献   

5.
经颈入路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经颈入路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肿瘤,并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伤口出血2例(占11.1%),喉返神经损伤3例(占16.7%)。结论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是可行的,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总结2000-2008年本院收治的9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结果: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为颈部肿物、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发音变化。65例肿瘤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以上,32例肿瘤下界低于主动脉弓水平。颈部入路手术81例,胸骨劈开手术16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包括CT和MRI影像学检查是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有效检查手段。颈部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大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能通过颈部手术完成,胸骨劈开手术视野好,位置低体积大或者恶性肿瘤应该考虑胸骨劈开手术。  相似文献   

7.
8.
9.
李宜霖  孙建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3,(2):F0003-F0003
甲状腺在其发育过程中未下降到或仅有部分下降到颈前正常位置而出现于其他部位时称为异位甲状腺。根据不同的解剖位置,异位甲状腺可分为舌甲状腺,胸骨后甲状腺等,其中90%,的异位甲状腺发生在甲状软骨特别是舌根部,因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被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两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本文分析10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结果:2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中原发性3例,继发性2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包块(25例)、胸闷不适(23例)和呼吸困难(8例).胸部X线检查结合131Ⅰ扫描是术前的重要诊断手段.术后早期发生失语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3例复发.结论:疑有本病时应行胸部X线检查及131Ⅰ同位素扫描以期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是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预后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胸内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廓入口以下及肿大的甲状腺原发于纵膈内,由于其位置与颈部甲状腺疾病不同,故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都有其特殊性。1991年4月至2009年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头颈外科诊治胸内甲状腺肿合并吞咽梗阻、呼吸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19例,现将其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淼  陈登庭 《中原医刊》2009,(20):15-17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手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伴气管旁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20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2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1~5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术前行CT和MRI有助手术入路的选择;颈部低位领状切口手术对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15例(88.2%)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2例(11.8%)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劈开.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76.5%),滤泡性腺瘤3例(17.6%),甲状腺滤泡状腺癌1例(5.9%).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1例(5.9%),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手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刘继祥  渠时学  张凯 《河北医学》2002,8(2):114-115
目的:提高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认识。方法:分析近10年收治的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5例中,经手术治疗,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对于伴有甲亢或有恶变倾向者,以及造成气管或食道等受压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应予以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吕岩晶 《当代医学》2021,27(13):80-82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30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300例,均实施外科治疗,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疾病类型和临床效果。结果3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的发病率最高(55.00%),其次是腺瘤、甲状腺癌;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中,单侧腺叶全切除术比例最高(48.67%),其次是单侧腺叶部分切除手术(19.3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7%;随访中疾病复发率为5.00%。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主要为切除单侧部分腺叶、单侧腺叶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等形式,具体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确定外科手术方法,从而保证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改进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8月~2006年5月间手术治疗29例胸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23±9.13岁;Bentall手术10例,其中,同期Bentall联合全弓替换1例,半弓替换2例,5例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1例,胸主动脉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9例,其中1例同时行双肾动脉搭桥术,2例累及弓部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在体外循环下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破口修补术。将所有病例分为夹层病变和无夹层病变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夹层病变组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6.9%,脊髓缺血性损伤1例;夹层病变组与无夹层病变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ICU持续监护时间、24胸引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人工血管置换是外科治疗胸部动脉瘤的主要有效手段,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均高于其他类型;改进人造血管缝合技术,加强术中出血控制,加固覆盖动脉瘤壁及应用生物胶等材料,血液回输,注意同时处理并发瓣膜病变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对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病程的不同阶段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死亡1例,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坠积性肺炎3例,心衰2例,胆床出血2例,急性肾功能障碍1例,胆汁瘘1例,膈下脓肿1例,切口裂开1例。结论: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临床处理应重视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傅朝蓬  钱峰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51-1552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于本院普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复发等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患者中出现复发者为8例.发生率为5.2%,总治愈率为94.8%,出现并发症者5例,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目前手术治疗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其复发率较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治疗效果还应以提高手术技巧为主,在尽可能保留正常腺体前提下,要完全切除结节.可减少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