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难经》五输穴主治作用临床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统称。由于五输穴取穴简便,操作安全,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故在全身腧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古今医家之推崇。古代文献对五输穴最重要的论述当属《难经·六十八难》,该篇明确指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  相似文献   

2.
《难经·六十八难》对"五腧穴"临床应用主要记载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临床究当何解,古今迥异。1古代解释与临床应用古代医家一般都据《难经.六十四难》中的"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并与五行学说媾和而认为心  相似文献   

3.
《难经·六十八难》曰L“荥主身热”,因炎夏多热病,故《难经·七十四难》又云:“夏刺荥”,可见荥穴为治热证之要穴。但热就虚实论,有虚热、实热之分:荥就五行论有属水、属火之别。可见十二荥穴,虽均可退热,但究其机理,有所差异,论其方法,自应有别。现就此作一探讨。《难经·六十四难》:“阴荥火,阳荥水,”意为阴经之荥穴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因此,用阴经之荥穴退热,应用泻法,以直接  相似文献   

4.
《灵枢经·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的论述,其中均有“输刺”,但其意各异,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下面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对其异同略作辨析。1 “九刺”法11 含义:《灵枢经·官针》篇谓:“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输(《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12 临床应用121 荥输常法:《难经》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经之原穴,亦即输穴、原穴是同一穴。《难经·六十六…  相似文献   

5.
随四时变化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但《内经》诸篇所论前后不尽一致,后世注家的解释也各有分岐,考证《内经》所论四时刺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四时而取用不同的五输穴,一是随四时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深浅。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同道。1、取五输,子行母气:随四时变化取用“井、荣、输、经、合”五输穴中不同的穴位,在《内经》中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云:“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灵枢·本输篇》也云:“春取络脉诸荥大经…  相似文献   

6.
对于五体痿的针刺治疗,《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治疗原则及具体取穴、操作方法,说明针刺治疗五体痿,除了取阳明外,还应通过辩证论治,取五体相应的五脏经脉的输穴和荥穴,针刺输穴时用补法,荥穴时用泻法。  相似文献   

7.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难经·六十八难》说:“所注为俞……俞主体重节痛”,故后溪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难经·六十八难》还说:“所流为荥……荥主身热”,故劳宫主治心痛、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在临床上,两穴合用,采用针刺后溪透劳宫治疗多种疾病,往往获得奇效。针刺时的体位,应根据病情适当取位,一般以坐位为宜。取穴时,先令患者握拳,在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后溪穴。做好局部消毒,然后以左…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论述针灸疗法 ,有如下几种情况 :1 清泻邪实 ,针之所为《妇人杂病》云 :“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脉迟……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血室隶属于肝脉 ,今瘀热于肝脉而不利 ,故刺期门穴以泻肝实 ,使热从外泄 ,血室得清 ,诸证自愈。《妇人妊娠病》篇云 :“妇人伤胎 ,怀身腹满 ,不得小便 ,从腰以下肿 ,如有水气状……此心气实 ,当刺泻劳宫及关元 ,小便微利则愈。”妇女怀孕 ,如若伤胎 ,会出现腹满 ,小便不利 ,腰以下重滞 ,此乃心气实所致 ,可用泻法针刺劳宫及关元两穴 ,使小便微微通利 …  相似文献   

9.
黄建军 《陕西中医》1996,17(4):186-187
<正>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为元代著名医家,青年时曾师从张元素和李东垣,尽得其传。其学术特点是尊崇《内》《难》,尊古而不泥古,不但在内科方面颇多建树,在伤寒热病针灸法,五输穴和原穴的使用及阴证灸法等方面亦颇多发挥。《此事难知》一书比较系统地记载了他在五输穴方面的成就。现就该书对五输穴理论的贡献作一肤浅的探析。 1 辨症辨时选用五输穴 《难经·六十八难》曰:“并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藏六府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从原文分析,《难经》这段话  相似文献   

10.
论热症刺井     
胡玲 《中国针灸》1998,18(7):430-430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的理论被视为井、荥穴临症选用之总纲。因此,热症取荥穴治疗已成常规。然而,笔者根据古今文献和临床体会,认为井穴更具疗效,特提出“热症刺井”的观点,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不妥之处,请同道指正。1 理论渊源热症刺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该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热症刺井”观点,但在《灵枢.热病》提出的热病“五十九刺”中,首先提及的穴位就是井穴:“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即少泽、关冲、商阳,少冲、中冲、少商,左右十二穴。同篇还提到:“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  相似文献   

11.
刺灸法是针灸临床中能否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历代对针灸方法多有著述。九刺是《灵枢·官针》篇记载的一类针法,“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即根据疾病的九种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对针灸临床有很高的实际价值,笔者曾于实践中加以运用,多有收效。1 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腧也”是一种五脏有病的针刺方法,也就是脏腑有病,可取与之相对应的相关经脉荥穴与腧穴,以及背部相应的五脏腧,临床中多用于对五脏功能失调的调理。例1:王××,女,57岁,1994年6月来诊。主诉:上半身窜痛五天。患者五日前生气后突然…  相似文献   

12.
刘华  施土生 《中国针灸》2000,20(6):359-361
“输刺”有下列含义:取五脏阴经的荥穴法本脏之实热证,取五脏阴经的输、原穴治本脏之虚证,取阳经可“以输代荥”,能增强疗效,荥输配脏腑背俞,能提高疗效、深刺、快刺可泻里、表之热;更深刺,则能治骨痹等证。  相似文献   

13.
<正> 仲景在《伤寒论》中,除创立了113方以治疗六经诸证外,还较多地运用了针刺法以治疗其中多种病证。应该说,针刺的目的是为了疏通经气,因经络为联系脏腑表里、沟通上下内外以运行气血的通路,邪气内侵,必然伴随着经络之气的郁滞,且邪气往往以经络为内传或外出的途径。如伤寒的六经传变即为明显的例证,而经络之气又为抗御外邪的重要力量,因而疏通经气对于祛邪治病有着重要意义,而具体分析仲景用针之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泄邪外出:经络既然可以作为邪气出入的通道,故通经络有泄邪外出的作用。如143条的热入血室证,表现为“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其胸胁下满、状如结胸即由于血室瘀滞,导致肝之经脉不利造成,此时治疗,仲景不用药物而仅施以刺期门之法,就是因期门为肝之募穴,刺之以疏肝经之气,有泄邪外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时间疗法最早应溯源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说明《内经》奠定了针刺时间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等观点,也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以及月之盈亏的周期改变,对人体气血的盛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提出的生物全息律,指出四肢分布很多的微针系统。《难经·六十八难》谓:“并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实属五输穴微针系统的全息效应,然全息效应难以解释各靶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难经》中对井、荥、输、经、合五输功能主治的有关论述,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不仅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更是指经脉循行中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部位。《黄帝内经》、《难经》中论述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实际上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后世医家片面地只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理解为特定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忽略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与经脉循行中井、荥、输、经、合五输五个特定部位的功能特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导致了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主治作用的曲解。  相似文献   

17.
《难经》穴位配伍补泻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法补泻效果的产生,除与人体的功能状态,针刺手法有关以外,腧穴的配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难经》以五俞穴为基础,依照五行生克的关系通过配穴,创立了多种穴位配伍补泻法,如“补母泻子法”、“刺井泻荥法”、“泻火补水法”、“迎随与子母结合法”等。下面笔者就上述几种穴位配伍补泻法的临床应用试述如下: 一、补母泻子法《难经》第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第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所谓“子母”,即《难经》根据《灵枢·本输》篇的阴阳刚柔相济,五俞穴配属五行的原理。如第六十四难曰:“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十二经脉中,阴经为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按照五行相生关系,十二经脉中,每条经脉各有一个“母穴”和一个“子穴”。五行学说认为“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因为母能使子虚,当子虚之时就应补其母。子能使母实,当母实之时则应泻其子。以五行配属脏腑经脉,于是脏与脏、腑与腑,经脉与经脉之间也有母子关系。如肺脏肺经属金,肾脏肾经属水,因此,肺脏肺经就为肾脏肾经之母;脾脏脾经属土,肺脏肺经就为脾脏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12-2013
《邪气脏腑病形》篇为《黄帝内经·灵枢》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邪气伤人,经脉相传"、"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刺之有道,必中气穴"四点出发,就其针灸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邪气脏腑病形》篇对针灸学理论的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陈述了邪气致病及循经传变过程,针刺与脉象之间的关系,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的针刺治疗原则及针刺补泻相关理论,这些都为后世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之言,三者均有“输刺”一法,其字相同,但其意各异。它们各自的针刺手法和配伍不同,在临床上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1 九刺法—输刺1.1 含义《灵枢·官针》曰:“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荣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俞(《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推而广之)。1.2 临床应用1.2.1 荣输常法前人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之输  相似文献   

20.
《灵枢·官针》篇是我国最早讨论刺法的专篇,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开后世各种刺法的先河,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笔者以针刺的深浅,用针的多少等特点将26种刺法分类比较,区别各种刺法的异同,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九刺、十二刺、五刺中都有输刺,为了便于比较,笔者把这三种输刺依次记为:输刺Ⅰ、输刺Ⅱ、输刺Ⅲ,输刺Ⅰ实质为配穴刺法,输刺Ⅱ、输刺Ⅲ为深刺法。在《灵枢·官针》篇记载的26种刺法中,属深刺法的有分刺、恢刺、输刺Ⅱ、短刺、合谷刺、关刺和输刺Ⅲ7种。其中合谷刺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一针直刺,另两针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