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端胃癌是指食管胃结合部癌、胃底癌或胃体上段癌,如果手术切除范围不够,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切除胃组织过多易出现吻合困难,临床上常不得已行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后,丧失了胃的贮存、混合食物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影响了食物摄取、消化、吸收功能,造成术后营养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降低胃癌切除标本断端细胞残留。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切除标本断端癌细胞残留45例。结果 近端胃切除:食道端癌细胞残留18例(11.0%),胃端癌细胞残留6例(4.9%)。远端胃切除:十二指肠端癌细胞残留15例(2.3%),胃端癌细胞残留6例(0.9%)。结论 当前应积极推广标准化胃癌根治术,在切胃前如有病理类型与病期的报告可依此决定切除范围,如没有此报告,亦可根据经验切除足够胃标本,防止断端癌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半年”为主诉,2006年12月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上段溃疡浸润型癌,侵及贲门,病检示:腺癌。上腹部CT示:胃癌,肝胃间淋巴结肿大,右肝转移。于2006年12月29日行“胃近端大部切除(D2)术,肝右叶不规则切除。”术后病理示:胃贲门小弯侧管状中-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达浆膜,上、下切端(+),小弯淋巴结癌转移(3/9);另送肝肿物:肝细胞肝癌,术中腹腔内予5-Fu,术后予艾恒+希罗达化疗6个周期。化疗后2个月即2007年7月,出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间歇性加重,体重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经腹行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106例,其中胃底贲门区癌23例,胃体癌48例,高位小弯癌33例,多发癌2例;近端胃切除术71例,全胃切除术35例;100例经腹顺利完成手术,6例术中改胸腹联合切口;全组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手术切除方式及吻合方式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胃窦癌患者,54例患者采用小弯全切术作为治疗组,48例采用传统远端胃癌根治术为对照组,统计其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结果: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无吻合口出血、瘘等并发症出现,治疗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在15~35之间,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在10~22之间,术后病理分期T2~4bN1~3bM0。对照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在8~24之间,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在2~12之间,术后病理分期T2~4bN1~3bM0。两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胃小弯全切除术,不但保留了部分近端胃体,有利于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更多地清除转移的淋巴结,降低切缘癌细胞残留,有助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闻立平  骆明远 《浙江医学》1996,18(2):114-115
胃术后排空延迟指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行胃手术486例,并发本症11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3~73岁,平均52岁。其中胃癌5例,行胃癌根治加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4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及小网膜囊内血肿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梗阻2例,行胃窦切除加选迷切、毕I式吻合术;胃溃疡2例,行胃部分切除、毕Ⅰ式吻合术,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壶腹部癌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食管下端癌1例,行食管下端癌根治、食管胃底吻合、幽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手术术后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整理分析2000~2009年本院170例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数据,科学地对切端癌残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胃癌切除术后切端癌残留率为706%.(1)在切除类型上:虽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3例)低于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9例),但其术后残留率(3000%)明显高于根治性的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563%);(2)在切除范围上:全胃切除切端癌残留率(1667%)比远、近端胃切除术(682%,490%)高(P<005);(3)在临床特点上: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为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切端癌残留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的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均与切端癌残留率无明显关联.结论 姑息性切除、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高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切端癌残留率高.  相似文献   

8.
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新术式探讨(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近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贲门的可能性及适应证.以术中病理为保障,在不影响根治手术效果的前提下,保留食管-胃括约肌的解剖生理结构,观察这种新术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3~2004年拟行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人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根治手术切除成功者为合格样本,对照组行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行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两组均采用环形吻合器械重建消化道;均行一致的幽门成形术;均保留迷走神经腹腔分支及肝胆分支;均进行上、下切端组织术中病理检查以保证根治手术范围.进行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吻合口瘘几率、平均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随访时营养状况及返流情况.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吻合口瘘0/0;肠道恢复时间4.3/4.7天;住院时间:12.1/10.2天;术后2个月随访时营养状况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监测食管返流情况、食管黏膜炎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若严格的把握适应证,保留贲门近端胃癌根治术适用于部分胃底、体癌,无论从胃切除范围还是淋巴结清除范围都能达到根治要求,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同时有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胃癌合理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对胃癌根治术中胃切除范围和淋巴清扫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术中应用B超行胃壁扫描,确定胃切除范围,避免了胃切端癌残留,提高了切除方法的合理性;应用亚甲蓝行术中间接淋巴显色,引导进行淋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263例胃癌切除术后出现的101例切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病理分化不良者较分化良好者更易发生切端癌残留。而且与癌肿位置,大小(P<0.01)有关,即胃体癌,皮革样胃疾、责门癌明显高于胃窦癌术后残留。对引起残留的几种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腹根治胃上部癌的探讨: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就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992~1994年9月收治的94例胃上部癌,对其中应用消化道管状吻合器经腹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的20例,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分析和探讨:①胃上部癌经腹根治的切除范围、手术原则和手术要点。②使用吻合器的注意事项、有关并发症和处理。③作者根据胃上部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食管下段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经腹根治胃上部癌的手术适应证以及对本术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低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方法。③结果 手术后病人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0。④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可能机制是术后早期炎性残胃及胃肠吻合口周围梗阻,胃癌手术方式的变化和术后营养支持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2月~1995年10月间共行胃癌手术1903例,其中残胃癌手术34例,残胃复发癌手术19例,分别占同期胃癌手术的1.787%(34/1903)和0.998%(19/1903)。两种特殊胃癌的手术方式: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R2式)35例,左上腹内脏联合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8例,剖腹探查9例。35例残胃全切除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34.7,23.6%。故认为胃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气钡双重造形或胃镜检查,一经确诊为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力争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并辅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肠化的局部型式及不同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评估68例胃癌和67例对照组胃镜下广泛活检标本的肠化,分析肠化在胃内分布的局部型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肠化在胃内有四种型式分布:局灶型、幽门为主型、胃体型及弥漫型。结论: 不完全型肠化的出现与肠化的范围有关,从贲门到幽门沿胃弯的不同局部型式不完全肠化,胃癌发生比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吉林医学》2012,33(18):3920-3921
目的:探讨施行胃癌根治术时引起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胃癌根治术的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7例患者中行远端胃大切手术的有6例出现脾损伤;行近端胃大切手术的有3例出现脾损伤;胃全切术有2例出现脾损伤;②保脾手术成功28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保脾意识,改善术中技术操作,采用有效的止血术式,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出现的医源性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收治的248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4.8%,均发生于术后3~14d。所有患者均经胃肠减压、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中药、针灸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贲门癌同时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手术患者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占5.9%;术后出现烧心症状3例,占17.6%;其中1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致死率5.9%;15例患者治愈出院,痊愈率88.2%。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潘敦  陈辉  何颖 《西部医学》2013,(10):1464-1466,1470
目的探讨责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及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法吻合术后3年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术30例(近端胃大部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49例(Roux-en-Y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法吻合29例(空肠间置组)。术后3年进行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调查,同时检测患者体重、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并对三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吞咽困难、胃部疼痛、饮食受限、焦虑、口干、味觉、身体外观等项目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大部组术后呃逆评分(46.07±12.94)高于Roux-er-Y组(26.59±10.31)及空肠间置组(29±8.34),有显著性差异(f=22.339,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3年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呃逆及返流,影响生活质量。保留远端残胃及空肠间置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操作相对简便,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较好,是目前贲门癌患者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有的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6月,对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在遵循肿瘤根治术原则下实施无瘤技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等.结果:6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远端胃癌根治术平均280(220~340) min,近端胃癌根治术平均269(215 ~ 325) min,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40 min、370 min、410 min.平均切口长度6.0(5.2~9.0) cm.术中出血量: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平均160( 100~250)mL,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平均200(90 ~320)mL,3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出血量分别为200 mL、350 mL、400 mL.清扫淋巴结:远端胃癌根治术平均21(15 ~31)枚,近端胃癌根治术平均22(17 ~28)枚,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分别为25、29、35枚.65例术后随访3~48个月(<1年21例,1~2年19例,>2年25例),均未见切口及戳孔肿瘤种植转移.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入选标准及术中行标准的根治范围的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应用其特有的无瘤技术安全可行,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64例病人中,无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漏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