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IL-12(Th1细胞分化因子)刺激的情况下或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CsA对IFN-γ产生和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CsA对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由不同条件诱导产生的IFN-γ,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此外,CsA抑制IL-12诱导的Th1分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sA可抑制CD4^ 和CD8^ T细胞IFN-γ的表达。【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抑制CD4^ 、CD8^ 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Th1细胞的分化,其抑制机理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 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 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l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IL-10^ 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 IFN-γ-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下CD3单克隆抗体(CD3mAb)激活的人外周血αβ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用CD3mAb、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CD3mAb激活的T淋巴细胞(CD3AT)的中性条件培养;用CD3mAb、IL-2、rhIL-4和抗人IL-12抗体,作为Th2极化条件.分别收集PBMC和培养后第7、14和21天细胞,加PMA、ionomycin和monensin作用6 h后,用多色荧光抗体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αβT细胞中胞内IFN-γ或IL-4产生细胞的比例.结果:PBMC中IFN-γ 或IL-4 αβT细胞分别为23.6%、2.4%.与中性条件相比,Th2极化条件下培养3周,αβT细胞中IFN-γ产生细胞明显减少(P<0.001),IL-4 产生细胞显著增加(P<0.001);同时产生IFN-γ IL-4 细胞从3.6%增加至6.1%.结论:体外Th2极化条件可以使人外周血αβT细胞分化为Th2功能亚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对人扁桃体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1(IL-21)以及对CD40L和Bc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及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利用PMA+Ionomycin刺激加入不同剂量的Cs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IL-21和γ-干扰素(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扁桃体Tfh细胞中IL-21、IFN-γ、Bcl-6和CD40L的表达,同时检测Tfh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 Cs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扁桃体Tfh细胞IL-21和IFN-γ的产生,并抑制Bcl-6和CD40L的表达。表型分析显示,CsA主要抑制记忆型Tfh细胞产生IL-21,即CD45RO+CCR7+/-。结论 Cs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扁桃体Tfh细胞IL-21的产生并降低其Bcl-6和CD40L的表达,主要抑制记忆型Tfh细胞产生IL-21,为探讨环孢素A对Tfh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CD4+T淋巴细胞表达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现象,探讨这些受体在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小鼠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用抗CD3/CD28抗体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并用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23390分别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上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表达,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 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IL-22的表达。结果 :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8和10-7mol/L)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后,CD4+T淋巴细胞表达D1样受体mRNA增高,IFN-γ的表达降低,GATA 3、IL-4的表达增高,但T-bet、RoRγt、IL-17和IL-22的表达没有变化,SCH23390(10-7mol/L)能阻断SKF38393的这些作用。结论:CD4+T淋巴细胞能表达多巴胺D1样受体,CD4+T淋巴细胞上D1样受体的激活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功能及增强Th2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Th1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以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CD4^+T细胞,以荧光活化细胞分拣术分析其分选纯度,在抗-CD3ε抗体、抗-CD28抗体和IL-12作用下,加入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或对照寡脱氧核苷酸培养72h后,用ELISA检测上清IFN-γ和IL-4的分泌,用RT-PCR检测细胞r—bet mRNA的表达。结果: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能明显抑制CD4^+T细胞IFN-γ的分泌,促进IL-4的分泌,同时还抑制T-bet mRNA的表达。结论:在促Th1细胞因子刺激下,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体外CD4^+T细胞的功能性分化有作用,既促进Th2分化,又抑制Th1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CD3、CD28双信号通路活化后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分泌以及免疫调节剂雷公藤甲素对该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抗CD3单克隆抗体(浓度10μg/ml)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浓度5μg/ml)共刺激PBMCs,模拟T细胞在体内受双信号免疫活化的过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IL-17A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CD3/CD28双信号通路刺激后,其分泌的IL-17A在6h内即出现明显增加,并在24h内呈继续增高的趋势;100nmol/L和500nmol/L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均能够显著抑制该细胞分泌IL-17A。结论:PBMCs经双信号免疫活化后,其分泌的IL-17A明显增加,可能是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之一;雷公藤甲素能够通过抑制PBMCs对IL-17A分泌,从而有可能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分化情况与反应状态,为肺癌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1和Th2细胞功能,应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h1向Th2方向的漂移可能是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离体人辅助性T(Th)细胞分化和细胞内转录因子T-bet及GATA3活性的影响?方法:1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20~45岁,BMI 15~25 kg/m2),分别采集空腹时外周静脉血20 m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每份血样的PBMCs均随机加入佛波醇-十四酸酯-乙酸酯(PMA)25 ng/ml和离子霉素1 ?滋g/ml以及各种浓度(0?50?100?200 ?滋mol/L)的氯胺酮孵育4 h?然后测量Th细胞亚群百分数?上清液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以及细胞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DNA结合活性?结果: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下Th1和Th2细胞计数?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增加;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下,氯胺酮剂量依赖性降低Th1和Th2细胞计数?IFN-γ和IL-4水平,而增加Th1?Th2细胞计数的比值(Th1/Th2)和IFN-γ?IL-4的比值(IFN-γ/IL-4);同样经刺激后,细胞内T-bet和GATA3的活性显著增加;氯胺酮剂量依赖性降低T-bet和GATA3的活性,而增加T-bet与GATA3活性的比值(T-bet/GATA3)?结论:在PMA和离子霉素的刺激下,氯胺酮能够抑制Th细胞的分化,从而抑制各细胞因子的分泌,但Th1/Th2增加;氯胺酮增加Th1/Th2可能与调节增加T-bet/GATA3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熊果酸在体外对活化的人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开发的可能性和提供相关实验数据.方法 无菌采集和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和PHA/PMA刺激T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GM-CSF、IL-4的峰值浓度.结果 熊果酸对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熊果酸抑制IFN-γ、IL-2、GM-CSF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对IL-4的分泌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果酸抑制活化的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功能,熊果酸有可能作为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然药物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CD4^+ T淋巴细胞表达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现象,探讨这些受体在调节CD4^+ 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小鼠淋巴结CD4^+ T淋巴细胞.用抗CD3/CD28抗体刺激活化CD4^+ T淋巴细胞,并用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23390分别作用于CD4^+ T淋巴细胞,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4^+ T淋巴细胞上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表达,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 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 γt)和细胞因子IL-17、IL-22的表达.结果: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8和10^-7 mol/L)作用于CD4^+ T淋巴细胞后,CD4^+ T淋巴细胞表达D1样受体mRNA增高,IFN-γ的表达降低,GATA 3、IL-4的表达增高,但T-bet、RoR γt、IL-17和IL-22的表达没有变化,SCH23390(10^-7 mol/L)能阻断SKF38393的这些作用.结论:CD4^+ T淋巴细胞能表达多巴胺D1样受体,CD4^+ T淋巴细胞上D1样受体的激活可促进CD4^+ 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功能及增强Th2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CD4+Th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关系.方法 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hlL-4(50ng/mL)、rhGM-CSF(10ng/mL)和rhTNF-α(100μ/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1a、CD83、CD80、CD和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s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s表达CD1a、CD83、CD80、CD86和HLA-DR分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而分泌的IL-6水平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患者DCs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s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15.
人外周血γδT细胞激活后IL-2和IFN-γ表达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在不同刺激剂激活后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不同特点。方法: 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ionomycin)和抗CD28单抗(mAb)以不同组合刺激6~8h后;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IL-2和IFN-γ的表达;或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刺激γδT细胞加IL-2扩增3~8天后检测γδT细胞IL-2的表达。结果: PBMC经PMA+ionomycin刺激后,与αβT细胞中产生IL-2细胞(14.0%)相比,γδT细胞中极少数细胞(1.1%)表达IL-2;但分泌IFN-γ细胞在γδT细胞中(56.1%)明显多于αβT细胞(8.5%)。如加抗CD28mAb联合刺激后,IL-2产生细胞在αβT细胞中明显增加,但在γδT细胞中未见增加;而IFN-γ表达细胞在两类细胞中均有明显增加;PBMC用Mtb-Ag激活后扩增3天后在γδT细胞中开始检测到IL-2表达,第5~6天时达高峰,第8天时逐渐下降。结论: 多克隆短时刺激对PBMC中γδT细胞表达IFN-γ能力强于αβT细胞,但产生IL-2很少;MtbAg能诱导γδT细胞表达IL-2,但过程较慢。  相似文献   

16.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i HZ  Yang QL  Mo XY  Chen YQ  Leng J  Deng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62-2165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EOS)呈递抗原在体内和体外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抗原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后将其分离纯化。将曾在气道接触抗原的EOS和致敏CD4^ 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在部分实验中加入抗CD80或/和CD86单克隆抗体;同时,将EOS注入致敏小鼠气道,部分小鼠还接受抗CD80或/和CD86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然后在预定的时间收集气管旁淋巴结细胞进行培养。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3以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在和EOS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CD4^ 细胞产生较大量的IL-4、IL-5、IL-13等Th2类细胞因子,而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量相当低。抗CD80或/和抗CD86单抗可以明显地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在体内实验中,接受EOS气管注入的小鼠引流淋巴结细胞主要被激发产生IL-4、IL-5和IL-13。在体外较短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加入外原性OVA抗原后所产生的Th2类细胞因子的量更高。和体外实验结果相类似,抗CD80或/和抗CD86单抗同样可以明显地抑制EOS在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结论 EOS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能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激发Th2反应.提示EOS不仅作为终末效应细胞,还可以通过强化Th2细胞的活性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研究在体外IFN-γ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GM-CSF+IL-4诱导方案,以获得细胞表面缺乏共刺激分子的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IFN-γ刺激培养后,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的情况,将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imDC组和imDCIFN-γ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ix-V-Flous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体外培养脾细胞上清液Th1/Th2型细胞因子,观察体外CD4+T细胞Th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 IFN-γ刺激培养的未成熟树突细胞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后低表达表面MHCⅡ类分子(14.01%)及共刺激分子CD80(4.78%)、CD86(19.79%),同样低表达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15.31%,P<0.05,n=4);MTT法检测共培养的脾淋巴细胞imDC组i、mDCIFN-γ组与对照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胸腺五肽(TP5)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FN-γ的产生以及对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TP5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 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在抗CD3单克隆抗体的刺激下,观察TP5对IFN-γ产生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TP5对各亚群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 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TP5(300μg/ml)刺激后,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的IFN-γ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P_(儿童)=0.0001,P_(成人)=0.01);正常对照儿童和成人PBMC的IFN-γ表达水平亦明显下降(P_(儿童)=0.009,P_(成人)=0.0001).同一年龄分层组的比较,TP5对PBMC的IFN-γ表达水平的抑制程度在儿童MG组中较正常对照组弱,统计学有差异,而成人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成人)=0.481);TP5明显抑制CD8+(P_(MG)=0.025,P_(正常)=0.002)和CD4+T(P_(MG)=0.009,P_(正常)=0.004)细胞IFN-γ表达.结论 TP5能抑制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个合理的CD4T细胞极化的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刺激的人脐血CD4T细胞极化时产生IL-17的效应/记忆T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方法用TGF-β、抗IL-4、抗IFN-γ、IL-6、IL-1β活化幼稚脐血CD4T细胞,促成Th17细胞表型,IL-23具有维护功能。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Th17极化态和Th0非极化态时CD4T细胞上IL-17和IFN-γ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IL-17+IFN-γ-(Th17)细胞比例在Th17极化态时为(28±2.3)%,非极化态时为(3.2±0.4)%;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IL-17浓度在Th17极化态时为(7350±1530)pg/ml,非极化态时为(218±32)pg/ml,两项指标在Th17极化态时都显著高于非极化态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CD4T细胞极化时促进了IL-17产物的表达,体外Th17极化态的建立为研究IL-17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观察中国猕猴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PPD抗原特异性扩增的影响。方法:分离6只3月内人工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卡介苗的雄性中国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出Tregs,并用PKH26红标记。将去除Tregs的剩余PBMCs标记上CFSE,然后单独或与纯化的Tregs混合,分别给予结核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或CD3/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体外培养7d,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含或不含Tregs的PBMCs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对PPD抗原和CD3/CD28抗体刺激的反应。结果:PPD不仅能引起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扩增,而且引起Vγ2Vδ2T淋巴细胞也发生扩增。Tregs不仅能抑制CD3/CD28抗体诱导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的抗原非特异性扩增,而且还可抑制PPD抗原刺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扩增。结论:中国猕猴Tregs对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结核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