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83例乳腺癌患者接受非密集型AC-T方案(吡柔比星70 mg+环磷酰胺0.8 g+多西他赛100 mg,21 d/周期)、剂量密集型ddAC-T方案(吡柔比星85 mg+环磷酰胺1.0 g+紫杉醇290 mg,14 d/周期)及其他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第一周期与后续治疗周期FN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7.21%(123/183),Ⅲ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在ddAC-T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2.
远丽芳  陈俊林  王津京  马飞 《北京医学》2017,(11):1138-114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91例接受新辅助、辅助及姑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FN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N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患者共有52例发生FN,发生率为27.22%.TA方案发生率最高,为46.80% (22/47),其次为AC方案,为21.78%(22/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方案(OR=0.768,95%CI:0.608~0.974,P=0.029)及Hb(OR=0.962,95%CI:0.933~0.993,P=0.014)与FN的发生有关.结论 化疗方案是及化疗前Hb水平是FN的影响因素,TA及AC方案是高度危险引起FN方案.  相似文献   

3.
儿童非肿瘤性发热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该病病儿80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ANC)减少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减少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感染41例,随着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感染率明显升高,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是重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NE)乃一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它的特点是由严重骨髓抑制所致的小肠和结肠穿壁性炎症。近30年来,在各种不同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恶性实体性肿瘤以及接受器官和骨髓移植的成人患者中,有关该病的报道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0,21(12):1068-1070
1 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 :WBC在 4 0× 1 0 9/L以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 2 0× 1 0 9/L以下。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 0 5× 1 0 9/L以下[1] 。有人将粒细胞减少分为 :轻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1 0~ 1 .5)×1 0 9/L;中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5~ 1 .5)× 1 0 9/L ;重度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 0 9/L。发热 :口探一次 38 3℃或 38℃以上持续 1h。感染程度和粒细胞绝对值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粒细胞少于 1 0 0 0感染机会增加。少于 50 0感染危险较大 ,少于 1 0 0危险极大。2 特点患者…  相似文献   

7.
NCCN发热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指引(2005.1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倩  于世英 《循证医学》2006,6(2):113-125
几十年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已被确认为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中有效地预测、预防及治疗严重并发症的策略已经产生,并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或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死于感染很罕见。现行的NCCN临床指引提供了许多每日如何处理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方案,这些方案反映了临床治疗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病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方法:分析2008-2011年间的感染状况,选择2005-2007年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采取环境污染的控制、交叉感染的控制、各种管道留置感染预防控制、口腔肛周等特殊部位感染控制及必要的营养支持,强化护理管理等措施。结果:本组2008-2011年间住院患者感染率20.5%,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42.5%,感染归因死亡率7.3%。与2005-2007年资料(住院患者感染率23.6%,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49.1%,感染归因死亡率10.0%)回顾性对比,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与感染归因死亡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点监控,强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各类血液病患,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体征.可不知道感染的部位,必须迅速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标准经验性抗生素疗法是氨基糖甙类加包括抗假单胞菌的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我院1997年1月~u月对128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应用乙基西梭霉索(NTL)加头孢他定(CAZ)与丁胺卡那霉素(AMK)加头孢他定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泌尿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我院肾内科2001~2002年2年期间从临床尿标本病原菌(489株)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药敏采用K-B法.结果:489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07株,占62.5%,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为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182株,占37 5%,主要以肠球菌和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氏阳性球菌共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结论: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定期系统的细菌耐药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52例接受美罗培南治疗,两组均联合依替米星.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美罗培南组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80.7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二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5.38%(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与美罗培南相似,二重感染发生率低,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患者合并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on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receive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4.5 g every 8 hours and 52 cases received meiluopeinan 0.5 g every 6 hours. Etimicin was combin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Clinical response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able. The effective rate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meiluopeinan were 73.53% and 80.77% respectively (P>0.05), the side effects were mild in both groups, but the superinfection was more common in meiluopeinan group (15.38%) than that in piperacillin-tazobactam (5.88%, P>0.05). Conclusions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s as effective as meiluopeinan with fewer superinfection. It seems to be a good choice as initial empiric therapy for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时花  杨晓云  周瑞  诸宏伟 《安徽医学》2013,34(5):571-57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股泻患儿大便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设为A组,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10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149株(14.24%),革兰阴性菌(G-)860株(82.22%),念珠菌37株(3.54%);主要菌株及构成比(%):大肠埃希菌65.68%、肠球菌12.24%、克雷伯杆菌4.78%、肠杆菌3.73%。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A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增加。结论小儿消化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染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谱及致病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各类送检的培养标本和31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院儿童感染细菌的构成比中G 球菌所占比例45.5%,G杆菌占53.0%,PICU病房感染菌分布G杆菌明显增加,占88.5%,G 球菌仅占7.4%,VAP感染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占前3位.结论:G杆菌已成为ICU和VAP的优势菌群,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监测该院2012年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按照监测方案,共获得780株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239株,占30.6%;革兰阴性菌541株,占69.4%。除绿脓杆菌外,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均在85.7%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9.6%以上;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为51.1%,MRSA对氯霉素的敏感率为80.0%,对其他药物均较耐药;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最敏感(96.6%,100.0%;100.0%,100.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较高,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吉泉  罗文侗 《上海医学》1999,22(11):673-676
目的 了解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对1990~1996年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行细菌学培养,阳性菌以K-B法或2倍黎地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①6228个痰标本中分离细菌2600株,阳性率为39.29%,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70.75%。绿脓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分离菌前5位,分离率分别为18.08%、15.6%、11.73%、9  相似文献   

18.
药敏试验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LSI提出的两种细菌药敏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和对"breakpoint"标准的拟定为例,基于菌群生长动力学和临床对抗菌药物选择的需要,分析现行药敏试验存在的问题,并就病原菌的生态学、breakpoint制定、药敏试验方法的规范和抗药性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细菌1641株,革兰阳性菌为480株(29.3%),革兰阴性菌为1161株(70.7%)。MRSA和MRSCNS检出率分别为47.0%(133/283)和69.8%(37/5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32株肺炎链球菌中,全部来自非脑脊液标本。仅一株分离自儿童患者的细胞株对青霉素耐药(PRSP),其余均为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5%和44.7%,仅有两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1.3%)。铜绿假单胞菌仅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超过3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29.5%)、头孢哌酮/舒巴坦(30.3%)的耐药率稍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4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11.4%、1.2%、2.2%。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4.3%。结论:细菌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现状形势严峻,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和本地区细菌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映来  王曼  冯志锋  罗乐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79-1182
目的 获得中山市急性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为疾病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选择中山市4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监测医院,在门诊开展季节性流感等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8 种呼吸道感染病毒。结果 累计检测样本1 011份,368份(36.4%)检出病毒阳性。不同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流感病毒(Flu)14.0%,腺病毒(AdV)6.3%,鼻病毒(hRV)5.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9%,冠状病毒(hCoV)3.1%,副流感病毒(PIV)2.4%,人偏肺病毒(HMPV)2.0%和博卡病毒(hBoV)1.2%。与16岁及以上人群相比,16岁以下人群病毒检出率更高(27.3% VS 44.7%,χ2=32.867, P<0.001),病毒感染种类更加多样化。5岁及以下婴幼儿8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9.2%,37/404)、腺病毒(9.7%,39/404)检出率最高。6~15岁人群,流感病毒检出率(29.8%)最高。除副流感病毒和博卡病毒外,其余病毒不同月份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 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中山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年龄组越小,病毒多样性越明显;不同病原体其感染季节不尽相同,但多数病原体以冬季流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