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皮肤黑变病(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为皮肤和脑膜先天性异常色素沉着所致,表现为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病变伴有先天性巨大皮肤黑色素痣,其脑膜病变尤易发生恶变。本病临床罕见,我科近期接诊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CT、MR影像特征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7例颅内黑色素瘤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10-59岁.5例皮肤有黑色素瘤,2例有颅内黑色素瘤切除史.2例行CT加MRI,4例单行MR,1例仅行CT检查.结果3例CT平扫均为高密度影,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增强.6例MRIT1WI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5例T2WI低信号,1例低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6例不规则增强.结论颅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而非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不具特征性,MRI显示黑色素瘤累及脑实质及浸润脑膜的范围和定性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媒体报道了杭州刘先生把手臂上的痣抠掉,一年后,原来的地方竟又长了一颗,不过,这次成了恶性黑色素瘤。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数量的痣,而大多数的痣都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少数痣确实有可能会恶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刘先生自行抠挖,这种刺激的动作就是造成痣恶变的罪魁祸首。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它泛指先天性或后天局限性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黑色素瘤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的92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 92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27~66岁,头面部、四肢、颈部、胸背部33例(35.9%)、32例(34.8%)、11例(12.0%)、16例(17.3%);痣样黑色素瘤病变最大直径小于2.0cm,其余7种黑色素瘤类型最大直径均大于2.0cm;皮肤损伤的颜色以棕褐色31例(33.7%)、黑色42例(45.7%)为主;皮损时间为18~38个月,持续性黑色素瘤皮损时间最短;形态以斑疹38例(41.3%)为主,结节状27例(29.3%)、菌斑21例(22.8%)次之;92例皮肤黑色素瘤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诊断。结论皮肤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但其临床特征隐匿、多样,病理结构复杂,需免疫组化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0年12月至1993年2月,对5例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治疗体会和误诊分析。 患者女,60岁。自幼右鼻侧长一黑痣。近年来经常刺痒,夜间无意中将其抓破。自此反复出血,疼痒加重并形成了豆大的结节,周围呈紫蓝色,内深外浅,界线下清,在当地多次诊断为感染。服消炎药无效且不久右侧脸肿胀呈紫蓝色。当地活检:片内未见瘤组织,间质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涧,仍按炎症治疗。半个月后,右眼突出并失明,才转至上级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黑色痣恶变(细胞双向分化,腺泡状排列,似痣细胞巢,胞浆内黑色素)。病人眼、脑、肺转移,于当月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2例色素痣样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临床诊断色素痣的病例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33例,其中皮内痣25例,混合痣6例,交界痣2例,脂溢性角化病5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 色素痣样病变病理诊断多数为色素痣,少数为脂溢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需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卵巢畸胎瘤恶变伴黑色素瘤形成是临床少见的畸胎瘤恶变形式,偶有个案报道,卵巢瘤的诊断及治疗目前尚缺乏大宗的临床经验总结,本研究就1例卵巢恶性畸胎瘤伴恶性黑色素瘤1例进行报道,为卵巢畸胎瘤黑色素瘤恶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次切除缝合与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面部大面积黑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面部大面积黑色素痣患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皮肤扩张术治疗的患儿归为A组(32例),将采用分次切除缝合的患儿归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美观度、黑色素痣清除、满意度)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黑色素痣清除及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B组,A组美观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大面积黑色素痣患儿采用皮肤扩张术与分次切除缝合治疗均可取得显著效果,均具有较高黑色素痣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但皮肤扩张术治疗美观度较高,临床实际应用时应依据患儿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狄东华  袁盛茂 《江苏医药》2002,28(2):147-147
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 ,白色人种常见。由于我国发病率甚低 ,故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往往治疗时为时已晚 ,疗效不满意。我们于 1983年 7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足部恶性黑色素瘤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4 9~ 83岁 ,平均 63岁 ;发病部位 :左足底第 1、2跖骨头之间 1例 ,左足底中央 1例 ,左足跟部 4例 ,右足底前内侧 2例。入院前曾在外院或门诊经过非正规治疗 6例 ;出现全身症状或转移者 5例。病程短者 1年 ,大多为 3~ 6年。入院时 3例表现为菜花息肉样肿块 ,并破溃、渗液、出血…  相似文献   

10.
自1989-08始,笔者等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位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效果满意。随访2~6a,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6例,女2例;年龄6~59 y。外伤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例,外伤后足跟不稳定性疤痕3例,足跟黑色素瘤及交界痣恶变各1例。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者5例,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1.
高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28-228
<正>先天性巨痣属于黑色素细胞痣的一种,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良性皮肤肿瘤。其特点是范围广泛,于手术大面积切除后,组织缺损往往不能为邻近组织修复从而影响外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此病发病率约万分之一,有恶变可能。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2.
面部扁平疣、寻常疣、黑色素痣、汗管瘤、老年斑及皮肤良性赘生物等是美容门诊常见的皮肤疾病。笔者所在科自2000~2005年运用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皮肤疾病76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1例。女629例,男132例;年龄7~65岁。其中寻常疣116例,扁平疣92例,黑色素痣244例,汗管瘤52例,老年斑38例,雀斑样痣127例,良性赘生物92例。病变部位除良性赘生物分布于体表外,其余均在面部。1.2治疗方法采用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机,电源电压220V,输出电压的指标5~15V,设有长火、短火两档。本组患者均采用长火烧灼使…  相似文献   

13.
刘新海  田维泽 《河北医药》2002,24(4):292-292
脑内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颅内肿瘤的 2 %~ 10 %。由于CT检查在基层医院普遍应用 ,脑转移瘤的报道逐渐增多 ,多数病例经CT检查诊断不困难。但少数无原发肿瘤病史 ,特别是单发脑转移瘤者 ,常不易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有明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史而被CT诊断的脑转移瘤 4 6例 ,旨在提高对脑内转移瘤 ,特别是单发性脑转移瘤的诊断水平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中男 30例 ,女 16例 ,年龄33~ 81岁 ,平均 5 7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偏瘫、意识障碍 ,个别病例以…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先天性巨大痣患儿。患儿女,25d。该患儿于出生时即可以在胸部、腹部见到大片状碳黑色斑片,色斑表面光滑,无毛发,不高出皮面。患儿约出生2周后于色斑上出现了数个针尖大小的增生物,现已发展呈粟粒大小,并且近日来增生物的数目及体积较前有增多、增大的趋势,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先天性巨大痣。  相似文献   

15.
陈颖娟 《贵州医药》1998,22(4):283-284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血道转移,预后差,对其治疗尚无统一模式。我院于1980年至1996年共收治恶性黑色素瘤病人27例,现报导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至一般情况: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为刀岁一76岁,平均52岁。50岁以上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5.6%。1.2病变部位:眼结膜2例,眼睑3例,头颈皮肤7例,躯干皮肤5例,肢体皮肤8例,鼻腔和上颌窦各1例。1.3临床症状:部位不同表现不同症状。黑色肿物进行性增大门例,其中有10例出现局部搔痒、灼痛、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又称Spits痣或良性幼年黑色素瘤,患半数以上大于14岁,约1/4大于30岁。该病最早由Spits报道并命名为Spits痣闭。本报道1例上皮样细胞痣。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促进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2009年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采用手术治疗者中,9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其余均存活时间为10个月至3年不等。3例未手术者均于半年内死亡。失访4例。结论免疫组化等病理诊断有重要作用。综合治疗将明显提高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瘤是含有黑色素或黑色素形成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及眼球的脉络膜。发生转移早,且甚广泛,机体的任何器官都可被累及。其中近半数有脑转移,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之黑色素瘤极为罕见。Virchow(1859年)首先报告一例,其后陆续有零星报导。国内文献首见于王慰曾等(1955年)报告一例,截止目前为止,国内有文献可查的共有12例报导。年龄最小者为1.1岁,最大者为49岁。发生在婴儿者尚无报导。我院自1970年1月至78年底,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103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误诊及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其病理诊断和颈清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综合治疗的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对其病理误诊及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9例口腔黏膜恶黑病例平均发病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50.4岁、1.05:1。发病部位以腭部和牙龈多见,其次为颊部及唇部。HE染色病理误诊17例(43.6%)。淋巴结转移多位于Ⅰ-Ⅲ区,占总转移部位的89.3%。结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尽可能HE加免疫组化相结合,避免误诊;对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原则上提倡综合治疗,颈清术式宜选择功能性肩胛舌骨上清扫。  相似文献   

20.
颅内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颅内单发转移瘤约占颅内转移瘤一半,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先进的检查仪器应用,颅内转移瘤的发现亦增加。本文就我院从1989年至1995年收治的35例颅内单发转移癌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31岁~40岁4例;41~50岁12例,sl~60岁11例,61~70岁7例,71~80岁1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4岁,平均52.5岁;病程9天~6个月。(二)临床表现;本组首发症状,头晕、头痛、呕吐20例,抽搐6例,肢体无力4例,走路不稳4例,痴呆1例。体征:视乳头水肿16例,偏瘫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