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泡状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本病见于世界北半球,尤其是寒冷地带。主要自然终宿主为孤类、大等,中间宿主为鼠类,人是偶然发生的中间宿主,也是非适宜的中间宿主,故人类泡状棘蚴球病(下简称泡蚴病)明显少于细粒棘球蚴病(下称细蚴病)。本病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均有明显自然疫区,我国发现本病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现收集新疆北部本病63例作一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包虫病     
包虫病(棘球蚴病)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幼虫(又称包虫)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共有两种:一种为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者,称为囊型棘球蚴病,以狗为终宿主,羊为主要中间宿主,在狗与羊中间传播。人若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引起囊型棘球蚴病。另一种为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者,称为泡型棘球蚴病,在自然界以野狗、狐、狼等为终宿主,被其捕食的啮齿动物如田鼠为中间宿主。人吞食其虫卵后,成为中间宿主,引起泡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3.
包虫病是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本病有两种类型,即泡状棘球蚴及单房性包虫囊肿。本文统计我院1976~1982年中收治的80例单房性包虫病,就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予以分析。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42例,女38例,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年龄最小21个月,最大65岁,以16~50岁最多,占66.25%。少数民族7例,占8.75%。肝脏发病率为首位,本组80例中有  相似文献   

4.
<正>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为我国广大牧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见的寄生虫病。此病分为两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引起的肝棘球蚴病及多房性棘球绦病(E.Multilo-cularris)引起的肝泡状棘球蚴虫(AlveolarHydatidatid Dis.AHD)两型在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过程,预后及处理方法等均有所不同。多房棘球绦虫与细粒棘球绦虫有类似的生活史,但各有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狐,其次为狗和猫,中间宿主为鼠类。细粒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狗其次  相似文献   

5.
肝棘球蚴病是新疆地区一种常见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我们普通常见的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棘球呦引起的单囊性(simple cystic)或单房性(unilocular)棘球蚴病。另一型罕见的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在临床、病理及寄生虫学方面均有别于单囊性。青海张彥博等报告过7例此病的超声诊断。有关本病的病理形态学资枓国内未见报告。现就我组自1958年至1965年搜集的6例,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着重讨论病理变化特点,囊型与泡状二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付丽琴  赵海龙  李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9):867-868,871
目的探讨动物宿主棘球蚴感染的检测方法,为绦虫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泡状棘球蚴病羊血清和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各100份,建立AgB原核表达体系,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血清学诊断评价。结果联合表达抗原AgBs对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0.0%,明显高于AgB1对囊型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56.0%)(P<0.05)。结论联合表达抗原AgBs对囊型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优于AgB1。  相似文献   

7.
<正>肝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流行于牧区。棘球蚴有细粒棘球绦虫和泡状棘球绦虫两种,前者多见,引起囊状棘球蚴病,亦称肝包虫囊肿病,后者引起泡状棘球蚴病。肝泡状棘球蚴病主要见于我国西北地  相似文献   

8.
肝包虫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彭心宇 《农垦医学》2007,29(2):138-141
肝包虫病亦称肝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人体肝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我国肝包虫病由于致病源不同分为两类,占大多数的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肝包虫囊肿),少数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肝泡状棘球蚴病(滤泡型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9.
肝包虫病是人类感染棘绦虫的蚴虫(棘球蚴)所致的疾病,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寄生于人体的棘球蚴主要有细粒棘绦虫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两种.  相似文献   

10.
在观察1950~1984年采自华北及新疆十个县市的细粒棘球绦虫(582条),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及泡状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 cyst)232个的形态中,发现新疆北疆北部及沿天山地区存在不同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人与动物的棘球蚴及原头蚴在某些形态上极为相似。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的发育存在差异。角质层可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结构。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感染动物,其发育速度可随转种代数增加而促使其迅速发育成囊。~(60)钴500~2500rad照射不能杀死羊肝内原头蚴。  相似文献   

11.
肝棘球蚴内囊摘除术后 ,均在肝内遗留有与棘球蚴等大的外囊残腔 ,其残腔容积有数百毫升至数千毫升。如对此残腔处理不当 ,可导致术后外囊残腔的积液 ,感染 ,肝脓肿 ,胆汁瘘。甚至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现将我院 1992~ 2 0 0 0年收治的 74例肝棘球蚴手术病人残腔处理方法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36例 ,女性 38例。年龄 12~ 6 5岁。 14岁以下小儿 5例 ,6 0岁以上老年 6例 ,青壮年 6 3例。肝棘球蚴数目 :肝脏单发性 44例 ,多发性 2 3例。肝棘球蚴同时合并有腹腔 ,盆腔 ,肺棘球蚴 7例。肝棘球蚴感染特点 :细粒棘球绦虫 (犬绦虫 …  相似文献   

12.
泡状棘球蚴囊肿系泡状棘球绦虫之蚴虫所致,多侵犯肝、肺,侵犯脑者极少见,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泡状棘球蚴囊肿病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8岁;藏族5例,汉族1例;牧民4例,教师售货员各1例;生活在牧区5例,农业区1例,均有与牲畜接触史,长则数十年,短则2年,合并有肝泡球蚴病者4例。6例均有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视乳突水肿,1例间断性头痛达8年之久,其余5例病程45~90天。局限性癫痫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人工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感染法建立小鼠与兔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经皮穿刺腹腔内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新西兰大白兔于腹部手术后肝脏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原头蚴6个月后剖检动物,观察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包虫囊生长情况。结果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6个月后,小鼠腹腔内包囊生成率为95%,新西兰大白兔肝内包囊生成率为50%。光镜观察见在小鼠腹腔和兔肝脏形成的囊泡具有与羊肝脏棘球蚴囊壁类似的类上皮细胞层和板层状结构。3种动物体内棘球蚴均有原头蚴。结论以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昆明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可以建立小鼠和兔包虫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明国富  张辉 《新疆医学》2011,41(9):53-54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系泡状棘球绦虫所致。分为肝棘球蚴病和肝泡球蚴病,该病严重危害农牧民的身心健康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吐鲁番地区是人体肝包虫病的多发区,对本区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用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人、牛、羊)和泡状棘球蚴生发组织及原头蚴接种试验动物304只(小白鼠243只、灰仓鼠40只、家兔6只、家犬5只、家猫1只、羔羊5只、金色地鼠4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经腹腔接种小白鼠158只,感染率为28.5~93.3%,感染灰仓鼠40只,感染率为36~37.5%。6只家兔被感染3只,6只羔羊多次接种棘球蚴不被感染,不论用人、牛或羊的原头蚴,虽可感染某些试验动物,但不能在其体内发育为有头囊。用泡状棘球蚴的组织移植较悬液易于使小白鼠或灰仓鼠感染,并可随转种代数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高,发育速度也加快。新疆的灰仓鼠可作为泡状棘球蚴的良好宿主,棘球蚴可在其体内迅速发育,并可较长期的保存虫株,为一良好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1989年以来收治的5例脑内泡状棘球蚴囊肿,均经病理证实。其中3例合并肝泡状棘球蚴,2例肝、肺均有泡状棘球蚴。此病其临床表现及CT扫描均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颅内胶质瘤。因此凡对来自牧区该病流行区患者,有颅内高压症状,CT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病灶排列为葡萄状,结合包虫三项试验常可做出正确诊断。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口服丙硫咪唑等驱虫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17.
包虫病指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蝴寄生于人体、畜体内的寄生虫病,也称棘球蚴病,在新疆农牧区广泛流行,按其病原及病变分为泡状棘球蝴病和细粒棘球蚴病,后者占绝大多数,棘球蚴可通过血行传播寄生于全身各个器官,尤以肝、肺最多见〔1,2〕,产生相应压迫症状,对人体造成危害。1 材料与方法收集建院以来在我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的256例人细粒棘球蚴病标本,分别对其病变发生部位、性别、族别、年龄、家犬豢养史各项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讨论256例患者,病变部位以肝为主的84例(32.8%),居首位,以肺为主…  相似文献   

18.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畜体内所致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能使人致病的棘球绦虫是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4种,该4种棘球蚴可引起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和混合型包虫病3种疾病类型[1].棘球蚴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以农牧区为主[2].西藏等我国西部地区是棘球蚴病的高流行区,严重危害该地区人口的健康,影响经济生产力.棘球蚴可累及多个脏器器官,最常见受累器官是肝脏、肺部,而甲状腺受累罕见.本院收治1例甲状腺棘球蚴病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此类病例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又叫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致人体致病的主要有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生长缓慢一般在感染5~20年后才出现症状。本病的终宿主为狗、狐、狼、豺等。中宿主为羊、人,主要流行于畜牧区。河南信阳地区罕见。我院于2003年9月1日收治了1例肝、右肺棘球蚴病并右侧胸腔积液的患者,通过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肝脏包囊虫病的CT征象。结果:细粒棘球蚴48例,约占98%,泡状棘球蚴1例,约占2%;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约为1:2,均为藏族,以30~40岁多见;以肝右叶最多约占49%,其次是肝左叶约占31%,肝左、右叶并发约占15%;CT表现为:细粒棘蚴的表现为单纯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钙化型;包虫囊肿感染CT表现为内外囊分离,囊壁增厚,囊内小气泡影及囊内彩带征;泡型包囊虫病的CT表现无特征,强化无特点,诊断较难。结论:CT检查定位准确平扫即可诊断;对感染的肝包虫囊肿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