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增生等原因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表现。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较好。但若能在其推拿治疗过程中配合点按一些经外奇穴,则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经外奇穴简称奇穴,是指除十四经腧穴之外,在治疗上具有奇特疗效又有固定部位的穴位而言。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露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以五十岁左右为多见,故有"五十肩"之称.本病属中医痹证范围,其特点是肩痛及活动受限,并可见肩部肌肉萎缩,起病常与局部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受寒、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推拿治疗肩周炎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较好.但若在其推拿治疗过程中注意分经辨证取穴并配合点按部分经外奇穴,则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具体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推拿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在治疗中,若能充分利用经外奇穴的作用,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点穴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较多的一种颈椎病.近年来,笔者应用点穴推拿治疗本病9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推拿颈部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颈部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推拿颈后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头晕为主症的颈椎病,其诊断指标除具备颈椎病一般症状外,其检查重点还应作脑彩色多普勒的检查,以确定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从而引发头晕、后头部疼痛等症状。过去我科曾对近千例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虽然也很好,但疗程较长,而我们发现用颈后穴手法治疗后,效果明显提高,并且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笔者2006年2月~2009年4月采用整脊推拿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笔者运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60岁;病程半个月~2个月。……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0%~70%,多为单侧.常见于30~60岁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以及发病低龄化的趋势.笔者在多年的治疗中采用针刺经外奇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神经根型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肌肉酸痛或有上肢放射痛、麻木感为主,颈部屈伸、旋转可加重,少数病人伴有头痛和眼睛胀痛,上肢常感沉重、酸困,握力减退,后期可见肌肉萎缩。本病常见于电脑一族,伏案时间长、运动少,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推拿治疗对本病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因颈椎的退行性变化,刺激、压迫神经根,引发疼痛不适、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而得名。此病的发病率在颈椎病中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重体力劳动者多于非体力劳动者,多为急性发病,也可因轻度扭伤或长时间低头工作诱发。近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已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 ,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 ,伴上肢酸软无力 ,握力减退 ,手指和前臂麻木等。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针刺并推拿治愈本病 5 2例 ,取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2列中 ,男 2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5岁 ;病程最长 1 0年 ,最短 3个月。X片显示 5 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阳性 ,颈肌紧张 ,在病变节段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压痛。以上病例均经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患者坐位 ,取百会、大椎、颈部阿是穴、曲池、合谷、后溪等穴。取 2 8号 1 .5…  相似文献   

14.
李保林  张华 《国医论坛》2001,16(1):34-34
笔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何洪阳教授 ,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 86例 ,临床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49例 ,女 37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2 8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占 80 % ;病程最短2周 ,最长 8年。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均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为 :颈肩部疼痛 ,枕部及颈部酸痛并向上肢放射 ,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 ,颈肌紧张 ,有明显痛点 ,牵拉试验 (+) ,压头试验 (+)。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或有增生 ,椎间孔变小。 CT、MRI可见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等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0年以来 ,笔者以推拿疗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1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1 8例中男性 5 3例 ,女性 65例 ;年龄 35~ 70岁 ;病程 2周~ 1 1年。全部患者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并均经 X光摄片或 CT证实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颈椎骨性结构的增生性变化。治疗方法1以一指禅推法由风府至大椎逐节推拿项韧带 ,以有韧带钙化的部位作为重点 ,上下来回推 3~ 5次。 2推棘突旁半棘肌 ,尤其是肌张力高的筋结处 ,从上至下两侧来回各推 3~ 5遍。3从双侧肩峰至肩中穴行滚法约 30遍 ,再拿肩井 5遍。4点按双侧风池及颈后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从临床疗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援5豫;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豫.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在VAS、PPI、PRI评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i>0.05).结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推拿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主要由于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其相邻的椎体间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对脊神经根造成的刺激及压迫。此外,根管的发育性狭窄,根袖处的粘连蛛网膜炎和周围邻近部位的炎症及肿瘤等亦可引起本病。笔者于1999~2002年用推拿针灸治疗300例根颈型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5岁;最长病程者12年,最短者半月。部分患者经CT证实有不同平面的椎间盘突出,但未列入诊断标准。 具体的椎体节段病变资料如附表。  相似文献   

18.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关节等一系列病变压迫、刺激神经根所产生的症状而深入医生、患者的心里,但部分患者的症状采取牵引,推拿手法等针对颈部的治疗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安贵霞  田玲玲 《河南中医》2014,34(1):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8):1126-112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观察组选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疗效、临床症状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9、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2周后的单肢麻木、上肢麻木疼痛、颈项不适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