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强  谭少健 《微创医学》2007,2(4):315-317
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屈光不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部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虽裸眼视力达到1.0,仍觉得视物模糊、重影。因为在应用手术的方法矫正屈光不正、提高视力的同时,会引起眼球光学性能的改变,从而对视觉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方法,这种方法治疗近视、远视、中低度散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治疗高度散光(≥3.00D)的临床报告较少见到。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采用LASIK术治疗高度散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3.
毛伟  周雨声  陆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32-632
20 0 3年 2月我院收住 1例双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后 2周 ,出现左眼前固定性黑影 ,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1 病例患者 ,男 ,34岁 ,因双眼高度近视来我院行LASIK术。术前检查 :右眼0 .0 5 - 10 .5 0 / - 0 .2 5× 4 0°→ 0 .5 ,左眼0 .0 4 - 11.0 0 / - 1.5 0× 130°→ 0 .5。三面镜检查 :双眼呈高度近视改变 ,周边少许色素沉着 ,未见裂孔。其余检查无殊。B超示双眼近视 ,玻璃体混浊。于表面麻醉下行两眼LASIK术 ,术中顺利。术后第 10天视力右 0 .3,左 0 .4 ,角膜透明 ,角膜瓣复位可。术后第 14…  相似文献   

4.
Lasik治疗屈光不正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 Supratome微型角膜切开刀和Lasersight LSX型准分子激光对232例448眼行Lasik手术。结果: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2眼(0.45%),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0.9%),结膜下出血195眼(43.53%),角膜血管翳出血9眼(2%),角膜瓣位置信离4眼(0.9%),薄角膜瓣2眼(0.45%),角膜层间异物残留18眼(4.01%)。结论:Lasik治疗屈光不正安全有效,手术技巧提高和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中设计合理、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较先进、可靠的手术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3年12月LASIK手术矫正近视共539例(1041眼),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武强  刘伟民  黄建忠  肖信  赵武校  林泉 《广西医学》2010,32(12):1475-1477
目的观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屈光不正患者手术前后主导眼变化情况,探讨发生主导眼转换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204例屈光不正患者LASIK手术前后的主导眼,分析发生主导眼转换的可能因素。结果 204例屈光不正患者行LASIK后发生了主导眼转换25例(12.3%)。发生主导眼转换的25例患者,术前主导眼的眼别与术前裸眼视力高低(P〈0.05)和近视程度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球镜度数高低、近视性质无关(P〉0.05)。结论屈光不正患者行LASIK手术可能导致主导眼发生转换,术前主导眼的眼别可能与术前裸眼视力高低和近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近年来开展最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角膜瓣皱折和角膜瓣外伤性移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常常导致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LASIK术中应用角膜微型板层刀的全新刀片,通过高压消毒处理后制作较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 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同时进行双眼LASIK术的患者63例(126眼),术中使用M2的90微型刀头制作角膜瓣,右眼使用全新刀片,左眼使用连续高压消毒三次后的新刀片。术中用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厚度测量,计算角膜瓣的厚度。术后观察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角膜地形图(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右眼和左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2.25D~9.50D,平均-5.28±1.73D和-2.00D~9.88D,平均-5.51±1.62D(P>0.05);角膜瓣厚度为:133.9±12.3μm和114.7±13.1μm(P<0.05);术后屈光度比较分别为: -0.12±0.23D和-0.15±0.12D(P>0.05);裸眼视力为:1.05±0.21和1.05±0.19(P>0.05);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为:0.68±0.12μm和0.66±0.13μm(P>0.05);对比敏感度:在3.0c/d、6.0c/d、12.0c/d、18.0c/d空间频率的比较中两组数值相近(P>0.05)。结论 应用经过高压处理后的新刀片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较薄的角膜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较高眼压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 (LASIK)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 2 2例 (32眼 )术前较高眼压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 6个月 ,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的变化 ,并对其眼压、角膜厚度、视野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纠正视力 (BCVA)者占 81.8% ,散光在± 0 .75D以内 ,残留散光平均为 - 0 .5 6D。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 ,P <0 .0 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术后 2例眼压升高。 1例停用激素后 ,眼压正常。 1例术后 9个月眼压仍高 ,且有视野改变 ,需长期降眼压治疗。 结论 术前较高眼压患者进行LASIK治疗近期疗效佳 ,但术后需监测眼压和视野 ,重视角膜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卢海燕 《广西医学》2006,28(1):141-143
我院在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行LASIK治疗屈光不正2 17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我国已开展十多年,他的基本原理是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表面切开一个厚度约为0.16mm的角膜刀,再根据屈光度数,准分子激光在计算机控制下可以准确的切削角膜组织,角膜中央部分被削薄,对周围角膜组织无损伤,最后将瓣复位,改变角膜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而替代眼镜矫正近视。他是一种即安全稳定又有效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具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按术前近视屈光度数-6.00D~-15.00D和-15.25D~-25.00D将147例(271只眼)近视患者分为A、B2组,均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1.00D者,A组227只眼,B组20只眼;裸眼视力≥0.8者,A组231只眼,B组3只眼,3只眼因屈光回退或欠矫再次行LASIK。结论LASIK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手术方法和调整手术参数,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严重角膜上皮植入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行LASIK术的2787例(5511眼)中发生的严重角膜上皮植入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ASIK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植入共8眼(0.15%),经手术处理掀开角膜瓣,对瓣下上皮进行处理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再发生明显上皮植入,裸眼视力恢复至0.8~1.0。结论:LASIK术后出现严重的上皮植入较罕见。其原因可能与术后上皮细胞从角膜瓣边缘侵入层间或术中上皮细胞被带入层间有关。一旦发现明显上皮植入需尽早清除层间上皮,彻底冲洗,并将角膜瓣准确对位,使之与基质床紧密贴合,是目前处理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中使用可蚀性光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对15例患者24只远视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在+1.75-+6.25D。随访时间1年。结果:术后1年,有3眼(12.5%)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在两行以上,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80,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1.00D。术后1-3个月,屈光度回退量为0.76D,术后3到6个月为0.08D,术后6到12个月为0.00D。结论:在LASIK手术中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有效、可预测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5例(489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过薄、角膜上皮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球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角膜瓣下异物、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欠矫及屈光回退、过矫、激素性高眼压、角膜瓣错位、皱褶。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影响视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LASIK屈光矫正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230眼)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中无游离瓣、纽扣瓣及角膜瓣破裂出现,术后角膜瓣对位良好,无角膜瓣融解、上皮植入现象发生。结论 LASIK中应用超薄型角膜瓣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429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莲  文秀珍 《微创医学》2006,1(4):332-33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法(LASIK)是在PRK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可以精确地切削重塑角膜,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为符合角膜的生理,术后发生角膜混浊较少,高度近视回退少,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1]。因此,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最佳方法。我科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