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所起的作用.方法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2岁±10.82岁,分别检测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并与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4.7岁±8.72岁)健康人作对照,并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将36例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按Paugh-Child肝功能分级分为A,B,C三级,并对各级之间NO,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3/NO2,ET,内毒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9um/c±2.07um/c,99.89um/L±13.20um/L,0.476eu/mL±0.222e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87um/L±0.73um/L,42.34um/L±6.27um/L,0.142eu/mL±0.081eu/mL,P<0.01),还发现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和ET,ET和内毒素,内毒素和NO均呈正相关.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A,B,C各级问NO,ET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NO,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随肝功能减退,NO,ET水平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内源性一化氮产量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对114例乙肝后肝硬化硬化患者血清NO^-2和内毒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NO^-2,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无腹水组,腹水组,腹水并肾衰组血浆NO^-2及内毒素水平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 为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肝细胞凋亡情况、NOS活性以及血清NO含量,对肝硬变大鼠血液中的内毒素水平、肝细胸凋亡率、肝组织中NOS活性和血液中NO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 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血浆内毒素水平、肝组织NOS活性和血清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且后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肝硬变状态下,肝细胞凋亡明显,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刺激组织内皮系统的NOS活性增加,造成NO的大量释放,从而导致诸如高动力循环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68岁±124岁)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肝硬变组血浆ET及NO水平(570ng/L±254ng/L,3872μg/L±106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0ng/L±109ng/L,2923μg/L±545μg/L,P<001).腹水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675ng/L±247ng/L,4147μg/L±1071μg/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459ng/L±183ng/L,3272μg/L±702μg/L,P<001).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772,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ET与NO水平升高,且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更升高;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6.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毒素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试验测定了40例肝硬化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示:无复水组血浆NO和内毒素高于正常人,有腹水组高于无腹水组,肾功能损害组高于无肾功损害组。血浆内毒素和NO含量呈正相关,提示二者与肝硬化及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与肾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硬变患者血浆生长抑素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肝硬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肝硬变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很多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浆中的内皮素、一氧化氮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绝不容忽视。 1 内皮素与肝硬变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anagisawa等1988年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的一种活性多肽,含21个氯基酸残基,具有强烈的、持久的缩血管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ET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血管张力和器官血流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细胞、巨噬细胞和肝脏门脉系统都有ET-mRNA表达,肝脏、门脉系统和肝淋巴管都分布丰富的ET受体(ETR),故ET对肝脏、门脉系统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并且与肝脏疾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患者血浆心钠素,肾素水平与钠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μg/L)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107和958±128(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相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血浆内源性阿片肽与实验性肝硬变及腹水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内源性阿片肽(Eop)在实验性肝硬变及腹水形成过程中的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CCl4诱发大鼠肝硬变(n=37)及形成腹水(n=17)过程中血浆3种Eop的含量变化.结果肝硬变腹水组及肝硬变组血浆亮氨酸脑啡肽(L-ENK)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都与血清清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9,P<0.01; r=-0.56,P<0.01);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 r=0.69,P<0.01). 同样两肝硬变组血浆强啡肽(DynA1-13)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且与血清清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 r=-0.59,P<0.01),与PT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 r=0.67,P<0.01). 但两肝硬变组血浆L-ENK,DynA1-13与血ALT不相关. β-内啡肽(β-EP)的血浆含量在两肝硬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肝脏灭活功能受损是血浆小分子阿片肽(L-ENK与DynA1-13)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后者又是实验性肝硬变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β-EP体内灭活过程中,肝脏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肝硬变时具有重要病理生理意义,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张内脏、冠状及大脑循环血管,调节胃、小肠和胰分泌正常时VIP在肝脏灭活,但肝硬变患者自身VIP的代谢状况的研究尚不清楚.作者测定了49例肝硬变患者血浆VIP水平,以探讨VIP在肝硬变时的变化及意义.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肝硬变患者49例,男41例,女8例,平均年龄47(21~70)岁肝硬变的诊断采用1990-07承德会议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疾病肝硬变的功能评估采用Child标准分为B,C两组.EV程度分为3级[1],腹水程度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肝硬变患者的几项化验指标,证实肝硬变内毒素血症阳性患者的疾病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方法用鲎试剂对同期收治的3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内毒素血症定性试验.其中内毒素血症(ETM)阳性者14例,男12例,女2例(简称阳性组).ETM阴性者16例,男13例,女3例(简称阴性组).两级年龄相似.笔者对比了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腹水常规、血浆蛋白分析、血浆蛋白电泳、胆固醇、T3,T4、免疫球蛋白定量几项指标.结果结论上述几项指标的变化,证实肝硬变内毒素血症阳性患者,肝细胞受损严重,肝功能进一步受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患者血中NO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7.
肝硬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肝硬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汪义军李宁吴性江黎介寿Subjectheadingslivercirrhosis/blood;nitricoxide/blood;interleukin6/blood;tumornecrosisfa...  相似文献   

18.
19.
一氧化氮与IL-8在肝硬变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白介素8(IL8)对肝硬变门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变患者(n=32)血IL8含量;应用荧光法检测血清NO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参数.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IL8与NO同步升高,其脾静脉血流量(SVF)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之和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F).结论肝硬变患者血IL8增加可能为NO增多的诱发因素;肝硬变患者存在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NO增加可能为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72例肝硬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NO2/NO3^-水平和门静脉血流量、心率与平均血压的测定,对NO与肝硬变高动力循环间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变代偿组和失代偿组血浆NO2^-/NO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8士14.1umol/L.60.1士20.1umol/L对29.6土11.4umol/L,P<0.05;P<0.001)。失代偿组血浆NO2^-/NO3^-水平与心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血压呈负相关(r3=0.56,r2=0.57,P<0.001).与门脉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5)。结果提示.肝硬变患者体内NO水平显著增高,NO的过量产生是肝硬变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重要原因,为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