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龙安国  刘慎梅 《中外医疗》2011,30(33):64-64,66
目的 经颅磁刺激(TMS)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0例,分为TMS治疗组(60例健侧刺激组、50例患侧刺激组),对照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并对3 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miulation,rTMS)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0次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简易的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TMS有利于脑梗塞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和对照组。低频治疗组接受10次1 Hz rTMS治疗,患者在rTMS治疗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第10天、第4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结果治疗前两组间NIHSS、BI、FMA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临床功能评分(NIHSS、BI、FMA)在治疗后第10天和40天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40天时两组间的NIHSS、BI、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频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效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周进  王家萍 《广州医药》2000,31(6):11-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患者瘫痪侧上肢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EP异常程度和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且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EP反映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受损情况,对预测其预后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统计,每40 s就有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出现[1],而在这样庞大的患者群体中仅有约30%的患者手功能恢复良好,这使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参与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手在人的日常作业及社会活动中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康复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关注如何促进脑卒中后手运动障碍患者的康  相似文献   

7.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大部分存活者存在残疾,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缺损,因此寻找有效治疗措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脑梗死后受损皮质有自身重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0-48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重复r TMS治疗的CI恢复期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高频组(高频r TMS)、低频组(低频r TMS)和假刺激组,每组32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评分、B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FMA评分及BI显著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的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FMA评分、BI、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频r TMS均可以显著促进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且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残存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特定大脑皮层,改变皮质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其疗效与介入时期、作用靶点、刺激模式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概要介绍rTMS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详尽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治疗组(使用TMS治疗)和对照组(未使用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的提高分率总有效率(80%)较对照组(43.33%)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 P300潜伏期[(312.78±4.53)ms]与治疗前[(356.24±23.12)ms]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P300波幅[(10.65±0.87)μV]与治疗前[(10.58±1.21)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367.83±23.38)ms]和波幅[(10.61±0.74)μV]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360.18±22.17)ms]和波幅[(10.53±0.83)μ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经颅磁刺激具有疗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movement threshold,MT)的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语言运动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共1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和疗程后6个月均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同时两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测脑血流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ABC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月、疗程后6个月治疗组其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前和疗程后2周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大于对侧镜像区;疗程后2周治疗组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摄取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 Hz、rTMS对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安全;可能与通过远隔效应增加了语言区局部血流量及改善脑代谢,抑制右侧半球相应区域的兴奋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赖泽飞  黄岚  樊萍 《当代医学》2022,28(7):42-4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rTMS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言语功能情况、失语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02-10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以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71.4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100B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80.56±7.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85±7.8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63±2.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57±3.4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探析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运动障碍的影响。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共同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能力和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0.00% vs 92.00%)显著增高;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障碍功能的效果较单纯奥拉西坦治疗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配至4个rTMS干预组。4种rTMS干预模式分别是伪刺激、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10 Hz及20 Hz刺激,刺激部位均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每天的刺激总脉冲数均为1 200,连续刺激5 d。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不变。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和词汇流畅性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20 Hz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t=-2.469,P=0.024),TBS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词汇流畅性测试(t=-4.538,P=0.000),TBS刺激和10 Hz刺激均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TBS: t=5.373, P=0.000; 10 Hz: t=2.272, P=0.036),10 Hz刺激和20 Hz刺激则可以改善患者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0 Hz:t=2.725, P=0.014;20 Hz:t=3.632, P=0.002)。结论: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随刺激参数的改变而不同,提示rTMS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leep electroencephalogram-modula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EM-rTMS) and conventional rTMS (C-rTMS) on the activity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6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with SEM-rTMS (n=57), C-rTMS (n=55) or sham rTMS (n=52) for 30 rain every day for 10 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and cortisol (CORT) were measured, and the 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24) was used for assessment. Results: The HAMD-24 scores and plasma ACTH and COR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depressiv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AMD-24 scores and plasma ACTH and CORT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M-rTMS group and conventional rTMS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AMD-24 scores and plasma ACTH (n=240, r=0.105, P=0.048) and CORT concentrations (n-240, r=0.126, P=0.023) in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rTMS, including SEM-rTMS, may be related to its decreasing HPA axis activity. (This trail was registered. No: ChiCTR-TRC-000004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