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鼻甲对上颌窦口通畅度维持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鼻内镜术中中鼻甲的保留情况,将466例(570侧)鼻内镜下行上颌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保留完整中鼻甲,B组保留部分中鼻甲,C组去除中鼻甲。术后随访12月以上,观察各组患者的上颌窦口通畅程度,分析其与中鼻甲保留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上颌窦开口的通畅率分别为72.13%、71.24%和40.35%,前两组之间上颌窦口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切除中鼻甲组(P〈0.01)。结论保留或部分保留中鼻甲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后上颌窦开口的通畅率,从而减少上颌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上颌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厚明显的中鼻甲;B组手术范围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中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尽量保留中鼻甲,特别肥厚者也行部分切除。结果:218例均随访1年以上。按海口1997年疗效评定标准,A组治愈100例,治愈率92%,B组治愈99例,治愈率91%;A组好转9例,好转率8%,B组好转10例,好转率9%。结论:鼻内镜手术范围的关键是切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是否扩大上颌窦口并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取下鼻甲前端切口黏骨膜下骨部分切除术;B组60例,以微型切吸刀头行黏膜下组织切吸术。比较术后1、6、12个月的疗效。结果 术后1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 下鼻甲前端切口黏骨膜下骨部分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以微型切吸刀头行黏膜下组织切吸术,该术式对下鼻甲功能影响不大,对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增生或下鼻甲骨质增生所引起的鼻阻塞均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保留了全部正常黏膜以及维持下鼻甲的正常舒缩功能的血窦组织,值得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中鼻甲部分切除对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鼻内镜手术中是否保留中鼻甲一直是鼻科医生争论的焦点,虽然开放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但中鼻甲的手术处理仍有争议。我科对近6年来接受鼻内镜手术的904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人,是否切除中鼻甲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科学     
鼻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4例结构性鼻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包括:①三段法下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②中鼻甲成形;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④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患者主诉症状、鼻内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涉及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累及上颌窦的良性病变病例,鼻内镜直视下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并处理鼻腔及其他鼻窦等病变,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病变无复发,均无面颊部麻木、溢泪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内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有利于整个上颌窦腔病变彻底清除和方便处理累及翼腭窝颞下窝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内镜不同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双侧下鼻甲的同一术式处理。A组72例,行双侧下鼻甲骨黏骨膜下骨质部分切除术;B组66例,行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的恢复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鼻阻塞视觉模拟评分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检测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结论两种术式都保留了下鼻甲的黏膜以及舒缩功能的血窦组织,在进行有效减容的同时,保留下鼻甲正常的功能, 但从远期效果来看,下鼻甲前端黏骨膜下入路骨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明显好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于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增生或(和)下鼻甲骨质增生所引起的鼻阻塞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报告经鼻完成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的新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并就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12例住院手术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42-68岁。术前或术中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鼻息肉2例,复发性上颌骨囊肿1例,上颌窦根治术后囊肿1例。2例肿瘤患者因随访少于12个月不计入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术前接受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6例肿瘤患者同期行鼻窦MRI检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方法为在下鼻甲头端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后形成上颌窦入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病灶清除。术终复位下鼻甲和鼻泪管并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10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6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肿瘤Krouse分期均为13。术中见肿瘤起源于上颌窦,各壁均受累,前、内壁明显。2例鼻息肉累及上颌窦各壁。术后随访7~60个月,平均22个月,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口局部复发,局部清创后无复发。10例术后无溢泪等并发症。结论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并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进入上颌窦,为彻底切除上颌窦病灶及经上颌窦进入眶底和翼腭窝等提供一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保留黏膜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如能尽量保留窦腔黏膜,则可更好地恢复窦腔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减少术后囊泡形成、窦口闭锁、创面粘连和瘢痕纤维化的机会,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手术治愈率。我科自2002年10月~2006年4月共开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6例,术中注意尽量保留窦腔黏膜,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鼻甲内侧上缘纵形切口行下鼻甲成形术疗效。方法应用鼻内镜下选择下鼻甲内侧上缘纵形切口,黏膜下部分下鼻甲骨质切除,然后行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52例,占69%;改善18例,占24%;无效5例,占6%;总有效率93%。结论内侧上缘纵形切口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在鼻甲体积缩小,保持鼻甲基本形态,尽可能保留鼻甲黏膜完整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而保留中鼻甲主体结构的可能性.方法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29例38侧伴有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通过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的形态及其对术腔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2~4个月中鼻甲的外观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因保留中鼻甲的主体结构而影响术腔的愈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经过适当处理而保留息肉样变中鼻甲的主体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术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觉变化。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全鼻甲生理功能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60例,其中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40例及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下鼻甲骨部分切除20例,术前、术后测定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的pH值。结果:鼻内镜手术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出血少,结痂少,鼻甲形态好,术后康复快,术后2个月下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pH值基本正常。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是一种符合生理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极重要的解剖参考标志,所以强调术中保留中鼻甲。但中鼻甲自身解剖结构异常或存有病变,却可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有可能成为鼻窦炎的发源地。本文综合了1213例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975例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并总结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和术后随访的体会,归纳提出中鼻甲与上颌骨额突(钩突附着缘)及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关系MFS分型及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手术原则和方法主要采用矢状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并对其进行矫形的方式,重建MFS解剖结构关系。本文讨论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处理的必要性,并强调指出在去除病变的基础上保留中鼻甲及其功能作用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额窦开口的确认和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咬除鼻丘气房,开放筛漏斗及前上筛房,必要时切除中鼻甲前端等方法,使全组鼻窦炎46例的额窦口扩大引流.结果46例中33例获得随访1~2.5年,疗效满意.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处理额窦开口的关键是熟悉窦口解剖变异,认清周围标志,尽量保留窦腔黏膜.  相似文献   

16.
鼻腔结构异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60例鼻腔结构异常患者的手术方法,探讨改善鼻通气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鼻腔结构异常,相应行鼻内镜下手术,包括: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成形术,钩突切除加前筛上颌窦开放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等。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设计术后主观症状变化情况问卷调查,评估术后疗效。结果6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鼻通气改善明显好转,满意率8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合理矫正鼻腔异常结构,尽可能保留鼻腔的正常黏膜组织,对改善鼻通气,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部分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嗅觉变化。结果①术后鼻腔清理时间,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平均7.1d)与中鼻甲保留侧(平均9.4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384,P<001);②中鼻甲保留侧术后发生鼻腔粘连12例,中鼻甲部分切除侧无1例发生粘连;③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嗅觉改善与中鼻甲保留侧差异无显著性,40例中未见嗅觉下降者。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切除部分中鼻甲的优点:①缩短术后清理时间,促使术腔尽快干燥与上皮化;②防止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保留鼻腔正常形态完成下鼻甲手术,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吧厚I性鼻炎的目的。方法对符合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切除部分下鼻甲骨及部分外侧黏膜,把保留的黏膜瓣覆盖在下鼻甲创面上,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并将下鼻甲向外侧骨折移位。结果本组130例(184N)全部病例鼻塞症状全部消失,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经随访1-2年,全部病例均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微型吸切器完成下鼻甲成形术加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完成上颌窦开窗,对上颌窦病灶切除或引流能够促进上颌窦病灶切除和功能的保留,已经逐渐取代caldwell-luc手术和部分鼻侧切开或鼻面翻揭手术;鼻腔外侧壁有下鼻甲和鼻泪管等重要结构,上颌窦的后外侧壁有翼腭窝和颞下窝等结构,经鼻内镜上颌窦后外侧壁进行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的切除存在明显的优势。鼻内镜鼻窦外科术后随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的良性病变主要包括炎性病变或良性肿瘤性病变, 在鼻内镜技术出现之前, 治疗方式主要为Caldwell-Luc术式, 即经典上颌窦根治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应用, 一些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可经下鼻道或中鼻道完成, 临床上已经基本上代替了Caldwell-Luc术式, 一些开放性的手术也在鼻内镜辅助下有所改进。鼻内镜技术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及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小, 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下鼻甲、鼻泪管等生理结构组织。在鼻内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 许多术式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该文通过文献复习, 对鼻内镜下上颌窦病变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