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材:乌梅12~15g,败酱草12g,黄连4.5~6g,木香(后下)9g,当归10g,炒白芍12~15g,炒枳实10g,太子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5g,葛根12g,炙甘草6g。用法: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②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g,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相似文献   

2.
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 --附42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味乌梅丸组成 组成:乌梅15g,川连6g,炮姜炭6g,淡附片6g,黄柏12g,炒党参15g,焦白术30g,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加味治疗克隆病21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是医圣仲景治疗蛔厥证的名方,功能温脏补虚,安蛔止痛。近年来,笔者依其方中药物既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又能清肠解毒的特点,结合克隆病(即局限性肠炎)的病因病机,治疗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住院者15例,门诊6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34岁,最小16岁,平均24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0个月,平均3年。其中10个月~1.4年者6例,1.5~3年者12例,4~5年者3例。21例中有家族病史者6例。全部病例均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乌梅丸合白头翁汤化裁:乌梅30~45g,细辛6~10g,干姜10~15g,炒黄连10~15g,炒黄…  相似文献   

4.
蔡华普  徐晶 《陕西中医》2000,21(12):564
治疗方法:安冲调经汤药物组成:黄芪24~30g,鹿角霜、川续断、菟丝子各15g,炒白芍、生地、茜草、党参各12g,阿胶、旱莲草各10g,香附6g.月经期再加荆芥炭、地榆炭各10g,乌贼骨15~30g.偏脾气虚者加炒白术12g,炒山药15g;偏肾气虚者加桑寄生、炒杜仲各15g,淫羊藿6~12g;伴有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10g.女贞子15g;伴有血瘀者加三七3g,益母草10g;伴见气滞者加乌药6g,荔枝核10g.用水煎煮2遍,取汁400ml,分2次服下,每日1剂.每来经前开始服用,血止后停服,连用1~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女贞子、五倍子、土茯苓各15g,旱莲草、马齿苋、炒贯众各30g,炒蒲黄、益母草各10g。兼气虚者加黄芪15~30g,升麻6g;湿热甚者加败酱草15g,苡仁30g,瘀甚者加红花6g;气滞者加香附、川楝各10g。  相似文献   

6.
本组脾肾两虚型用生黄芪、茯苓、丹参、山药各15-30g,红参3g,冬虫夏草粉0.6~1g,炒白术、淫羊藿、巴戟天各10~15g,菟丝子12~15g。肝肾阴虚型用主地、熟地、炙鳖甲各12-15g,枸杞子12~30g,肉苁蓉10~15g,炒杜仲10~12g,西洋参3~6g,女贞子、续断、丹参、寄生、生龙骨、生牡蛎各15~30g,知母log。阴阳两虚型用生地、熟地各12g,山药、女贞子、枸杞子、丹参、生黄芪各15-30g,冬虫夏草粉0.6g,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各10g,肉桂3~6g,  相似文献   

7.
1.大枣、乌梅各10枚,每日1剂,煎服2次。2.大枣10枚,糯稻根15g,水煎服,每日2~3次。3.大枣10枚,乌梅肉9g,桑叶12g,浮小麦15g,水煎服。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 半夏、枳实、竹茹、石菖蒲各12~15g,橘红、怀牛膝各12g,茯苓、丹参各30g,生甘草6~9g,远志10g,郁金15g,钩藤15~30g,葛根15~24g,磁石20~30g,适用于眩晕痰瘀互见证型。若痰湿重,弃甘草加炒扁豆、生苡仁;少寐加炒枣仁,或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等;食少加生山楂或加炒麦芽、焦神曲、鸡内金之类;见气郁症状者,选加柴胡、苏梗、合欢花;口苦苔黄热象明显者选加生大黄、黄连、炒山栀等,经治舌苔渐薄加入白芍、天麻、白蒺藜等柔肝平肝之品。 治疗结果 眩晕消失,伴随症状解除,舌脉恢复正常,3个月以内未复发者为痊愈,共62例;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共12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迄今原因未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过敏有关 ,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诱发。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特征 ,病程长、易复发。笔者近 5年采用中药治疗本病 ,疗效较好 ,现报导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3 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16岁~ 65岁 ,平均年龄 3 5岁 ,治疗前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并作病理检查 ,符合文献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以清热化湿 ,调气行血 ,健脾抑肝为治法。药用乌梅15 g ,败酱草 12 g ,黄连 6g ,木香 (后下 ) 9g ,当归 10 g ,炒白芍15 g ,炒枳…  相似文献   

10.
基础方:太子参6~9g,茯苓9~12g,生山药6~9g,乌梅9~12g,焦山楂6~9g,陈皮5~6g,滑石15~18g,甘草10g.因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尚弱加之泄泻之病,常伤津耗气,故治疗时,无论寒热虚实,均应顾护脾胃,益气保津.  相似文献   

11.
略谈痛经及其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滞血瘀型 主症为小腹胀痛、压痛明显,甚则不能行动,行经不畅,色黯有块,或兼有乳房胀痛,舌青紫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治宜理气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赤芍15g,炒白芍12g,桃仁10g,红花6g,炒川芎12g,台乌药6g,制香附12g,炒枳壳10g,甘草3g,五灵脂15g。若兼有乳  相似文献   

12.
燮枢汤是笔者的老师焦树德教授的一张治肝病专方。此方于1984年在《中医杂志》(第5期)公开发表。其方组成是:北柴胡9~159、炒黄羊9~12g、炒菜菔子9~12g、制半夏10~12g、草红花9~10g、白蒺藜9~129、皂角刺3~6g、片姜黄gg、刘寄奴(或茜草)9~10g、焦四仙各10g、炒川楝子9~12g、泽泻10~159,每日1剂分2次服。焦老讲;"凡较长时间具有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院门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或溏软,看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的肝脾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  相似文献   

13.
肝硬变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难治病 ,笔者经 10余年临床实践及研究 ,应用中医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 ,自拟“活瘀软肝煎剂”及“活瘀软肝胶囊”等系列药物 ,临床取得满意效果。1 方  法1.1 自拟活瘀软肝煎基本药物 :丹参 2 5g、赤芍 15g、郁金 10 g、炒桃仁 10 g、红花 10 g、当归 15g、川芎 10 g、三棱 6g、莪术 6g、柴胡 10 g、炒枳壳 10 g、生白芍 2 5g。1.2 随证加减 :有腹水者加大腹皮、白茅根、益母草、生黄芪等 ;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等 ;热象明显者加黄芩、虎杖等 ;湿热明显者加生玉米、黄柏、竹茹等。2…  相似文献   

14.
豆蔻乌梅汤     
<正> 肉豆蔻6g 乌梅10g 党参15g 白来12g 防风10g 槟榔10g 陈皮5g 白芍15g 白头翁10g 性质功效:消补剂。调和肝脾,强健脾胃,除湿解毒,固肠止泻。主治病证:各种泄泻,久治不愈,脐周少腹疼痛。霉菌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武火煎沸,改文火煎25~30分,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临床常见证,多为脾胃虚寒,湿热留恋所致.我们用连理汤加味治疗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7岁;初发6例,复发14例;有明显诱因者13例,多与饮食不节(洁)、情志变化和疲劳有关.均有腹痛或腹胀(排便后减轻)、腹泻(每日大便4~7次),粪便带粘液或稀水便,大多伴有里急后重,口干不欲饮,畏寒及手足不温等症.2 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连6g,人参9g,白术15g,干姜8g,茯苓15g,甘草6g.粪便中粘液多(便脓)兼里急后重者加当归12g,赤芍药10g,木香6g,槟榔10g;下痢日久加乌梅10g;口干不欲饮加煨葛根15g;畏寒手足不温加补骨脂、山茱萸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相似文献   

16.
滋阴固冲汤治疗放环后月经异常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Yong柱 《河北中医》1998,20(6):344-344
1995—01~12笔者应用自拟滋阴固冲汤治疗放环后月经异常36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4~30岁22例,31~40岁8例,41~50岁6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年.临床表现:放环前月经正常,放环后,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有周期紊乱、经期腹痛.2 治疗方法滋阴固冲汤基本方:生地黄12g,炙龟版20g,炒白芍药15g,枸杞子12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熟大黄炭3g,大蓟、小蓟各12g,牡丹皮10g,生甘草5g.辨证加减:血热加黄芩、黄柏;夹瘀加黄柏炭、参三七、茜草炭;肾虚加鹿角胶、炒杜仲;出血多加仙鹤草、侧柏炭;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贯众炭.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7.
组成:赤芍12g,红花6g,三棱12g,莪术12g,地鳖虫10g,香附10g,黄芪15g,蒲公英10g,生苡仁15g,昆布12g。功能: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主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方解:盆腔炎系外感内伤引起冲、任、带脉损伤所致,病位在胞宫、胞脉及胞络,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多因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蕴积于冲任、胞  相似文献   

18.
用煨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防风、制附子、诃子各12g,炒白术、白芍、乌梅各15g,花椒、白芷各10g,山药30g,甘草6g。胃肠寒湿甚加藿香、佩兰、炒苍术;寒热错杂加干姜、黄芩;便脓血加地榆炭、白头翁;脾胃气虚甚加红参、黄芪、  相似文献   

19.
方剂组成党参、黄芪、茯苓各12~20g,白术、苍耳子各12~15g,辛荑花、防风、诃子各8~10g,乌梅、甘草各6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病例李××,女,12岁,学生。据母诉其患过敏性鼻炎已3年,每遇冷气或异气刺激即鼻痒,喷嚏连  相似文献   

20.
百花园     
槟榔川椒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治法:槟榔15~20g,川椒8~10g,黄芩10~12g,黄柏10~15g,苦参12~15g,百部15~20g,细辛3~5g,干姜8~109,大黄6~10g,枳实6~10g,使君子10~12g.治疗27例,均经B超确诊,并在胃十二指肠液或大便涂片镜检或呕吐物中找到虫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